《老詩迷:遇到不懂裝懂的,就跟他論“日照香爐生紫煙”,他會露餡》 詩詞圈有句話,叫做: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懂裝懂。 是的。為了顯得自己很有文化,有太多喜歡借詩詞標榜自己“文化人”身份的人。筆者曾見過兩個: 第一個,是一個小公司的老板。他在辦公室裏,貼了這樣10個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但當我問他“你可知什麼是逆旅”時,他說:“就是說人生處處是逆境,所以我們才要奮發前行嘛。”聽到他這樣說,我就知道他根本沒明白蘇軾的原意。事實上,所謂“逆旅”在古代是指旅舍、旅館,蘇軾的原意是:人人都是天地、歲月中的過客。 第二個,是一個自認有才的文藝青年。 他在自己的簽名上,寫了這樣10個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而後,又在這10個字後,配上了一個努力攀登的圖片,於是我問他:“這二者有什麼關系呢?”他告訴我:這10個字不就是說:讓我們遇到山窮水盡的困境時,一定要努力拼搏,才能度過逆境嗎? 其實,這10個字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 王維當時官做得不小,但因寄情山水,所以過著半隱居式的生活,因此他那時候的生活還真就沒什麼困難。而且,結合上下句就會明白,他全詩是講一種閑適、自在的生活方式,這10個字的意思是:我閑情漫步在水的盡頭,然後坐下來看著雲朵飄動的樣子。最後,王維還加上了一句: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麼閑適的隱居詩句,硬是被不少人當成了勵志名言,也當真是讓人無奈了。 像這種曲解詩詞原意的情況,還有很多。當然,可能有些網友會覺得:上面這兩個例子確實有點兒難,畢竟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錯,也不能怪別人。 其實,對於如何鑒定“假文化人”,筆者身邊的很多老詩迷有一個“絕招”。他們認為:遇到不懂裝懂的,就跟他討論“日照香爐生紫煙”,一般對方就會露餡。 為何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李白這首詩: 《望廬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首詩寫於公元725年前後,當時李白正四處遊玩,目的地是金陵。在路過廬山時,他為當時美景所吸引,便停留了一段時間。此詩傳到現代,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作品了,要是哪位小學畢業生不會背,多半是要被老師狠批一頓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人都能理解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意思。事實上,早前《中國詩詞大會》就前後3次考到過這句詩,但每一次百人團都有不少選手答錯,以致連台上的康震等嘉賓都覺得不可思議。 之所以會理解錯,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兩個問題:“香爐”到底指的是什麼?為何太陽照在“香爐”上,會生出紫色的煙來? 其實,所謂“香爐”,並不是指燒香的爐子,而是指當地一座名為香爐峰的山峰。這不是一個小景,而是一個太陽照在高高的山峰上的大景,唯有這樣理解,才能讀懂李白詩的大氣。 而之所以會生出“紫煙”來,一般認為有兩種涵義:一來,當陽光、瀑布的水霧氣都照在香爐峰上時,是有可能生出紫色的霧氣的;二來,紫色的霧氣在古代代表著貴氣,所以就算生出的並不是紫煙,李白也可以借虛寫表達對大自然的欣賞。理解清楚了這兩點,才能明白李白此詩的高妙之處。 所以,如果大家遇到有人認為這詩是說“太陽照在燒香的爐子上”,就勸他:不要再不懂裝懂了,免得被人笑話。其實,在古典詩詞裏還有很多這種例子。現代人讀古詩詞,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只看字面意思,想當然地去理解。因此,曲解、誤解、以偏概全,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通病。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老詩迷:遇到不懂裝懂的,就跟他論“日照香爐生紫煙”,他會露餡》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老詩迷:遇到不懂裝懂的,就跟他論“日照香爐生紫煙”,他會露餡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