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微課|文學之眼,從魯迅談起》 魯迅(1881-1936) ASKINGS ABOUT LITERATURE 跨越表象看到本質非常重要。魯迅的小說到現在,中國也沒有幾人超越,他有高度,兩仨句話就很深刻,這實質是認知的高度。很多人整天讀這個讀那個,但是一看就散,不能一眼洞穿,李澤厚也有這個能力,40幾歲就很了得,但他在65歲以後更像個學者,學者在中國不少,中國缺的是思想家。其實魯迅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很值得去學習,不是要學他的寫作技巧,而是要知道中國有這麼個人,以及他在那個奇特時代的極為特殊的思想和刀鋒般的洞察力,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有這樣的目光了。我們講,有人通過讀書有“切膚之感”的個人感受,其實都是別人改編過的東西,信息越多越容易獲得,反而越不真實。就像二十年前的人們沒有這麼多可以獲得的知識資源和途徑,但他們注意力集中,有時間思考,一旦他找到了學習的方式,就會系統、紮實地學習並形成思想,這也是為什麼那個年代的知識許多是值得信賴的。現在獲得信息的渠道便捷到讓你毫無顧忌,但是這些信息是否能進入學術討論的層面,又需要你花更多的時間去甄別。可這個時代,人們不願花這樣的時間,沒這個耐心。 《呐喊》《彷徨》《引玉集》封面 | 魯迅設計|圖片來源於網絡 時代的發展永遠是強大的,中國這些年發展得太快,快到讓人沒有准備好。它是雙向的,拿藝術品來說,過去是好的作品很難看到,老師在軍隊的時候,在出版物上看到西方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大多是黑白的,只有後來在中央工藝美院教師圖書館裏有彩色的,還都是粘貼的,因為彩色印刷在那時成本高,都是黑白底留下一個空白把彩色圖貼上去。這也因此造就了中國一批藝術家是靠想象,根據他已經接受過的蘇派教育和看到的一部分蘇聯原作,根據這些記憶來想象倫勃朗、米勒、庫爾貝、德拉克羅瓦、塞尚作品的黑白圖,或是印刷得粗糙的彩色圖來追摹這些大師。比如當時的羅中立就迷戀米勒,他的作品也因為向米勒學習被稱為中國的米勒。我覺得這在當時是太高的褒獎了。那個時期,雖然很難看到原作,但你對圖像的想象,會使創造的激情無限擴張,然後黑白圖就成了你的原點,成為了你的“創作”,黑白和走樣的彩色反而變成了一種可貴的酵母,不僅不是神秘,反而是不可替代的你的想象力與原作之間最了不起的發酵空間。為什麼有人會皈依各種宗教,因為皈依了宗教才會真誠地信任奇跡,而不是因為理解不了奇跡而去信任宗教。我覺得是因為你的內心裏有更高的東西在,你才會信任奇跡。依靠想象力去讀只剩下“影子”的藝術印刷品其實是造就了70、80年代中國藝術家改編式的創新高潮。 魯迅為《珂勒惠支版畫選集》繪制的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 《珂勒惠支版畫選集》收錄的作品|俘虜(Die Gefangenen)|33×42cm|圖片來源 在法國19世紀,像米勒這樣的人被很多人追捧,你們要了解一下米勒的藝術,他在他的時代將法國農民的生活與日常的東西通過他的畫面建立起了溫厚樸素的豐碑,也轉變了許多人看藝術與看藝術家的角度,在那個時代沒人超過他。更久遠的比如勃魯蓋爾、哈爾斯這些人,他們都有與世俗有關的作品,到了米勒,他把一些極為平常的農民生活,把這種平凡到無人關注的場景變得厚重、讓時間暫停、象碑刻般具有力量卻又具有人性綿綿不絕的深愛,他將某種宗教化了的視覺效果用熱忱穩重的畫筆固化了平凡裏的生命神性,他讓勞動的場面披上了聖光。難以想象如果在美術史上沒有米勒,怎麼能在這一領域把農民的生活重新拉到人們尊重的視線中,如果沒有這樣的建立,後人又怎麼能將這種人們在勞動場景中展現出的樸素、改造與偉大延伸到充滿雄渾又溫暖感的崇高裏。我們很容易迷失在經典裏,而不知道經典究竟經典在哪裏。如果沒有米勒怎麼會有梵高?我們也不需要那麼多人研究梵高,我們只要理解印象派之後三個偉大的人物各自擁有的一個體系,我們需要的是這樣的角度,這種理解是無獨有偶的,所以多要看文學、哲學,這是老師的體會和創作感受。現在談米勒是太過時了,我想年輕學子都不知道他,但樸素與厚重與對勞動場景的崇高化,特別是人性的光輝是現在需要的。 讓·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 | 播種者(上)|手稿(下)|圖片來源於網絡 羅中立(1948〜 ) | 玉米地|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多閱讀是最最基本的要求。眼光要高,無論你看的人在什麼樣的高度,比如歌德、薩特、卡夫卡、普魯斯特,他們都是時代的高峰,但你們接納和學習的能力還要更高。為什麼他們能成為高峰?難道只是因為語言,因為敘事?因為技巧?實則是因為這些人敏感地感受到了他們的時代,只不過神奇地通過他們大腦的化學反應把這些屬於個人的感受變成了一個個你們能獲得共鳴的敘事和成為了你們人性的養料,並最終成為了我們認識他們那個時代的象征。我是喜歡從文學文字裏面去再看藝術的,與用視覺去看形成互證互融,這方法很傳統,但從文學裏走出來的人會更加信任感情和記憶的意義。相當多的人談哲學,從邏輯學裏面一步一步過來,這是一套學問,而這套學問我覺得對中國藝術家有部分的不適合,中國藝術家特別適合通過文學裏的意境、思維和情節來思考一些帶有哲學傾向的問題。 薩特與波伏娃|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談論一些問題的時候不要馬上對應到一個具體的點,要宏觀,不然就會被帶跑,跟誰去溝通都會覺得對方有道理,相當多的學生是這樣的。沒有宏觀的體系,沒有一定高度的辨別,一旦個別認知相契合,就可能會覺得產生共鳴,自認知己,產生理解,再進而產生自己的認知,一下就自己把自己帶到了低處。因為這是你拿你自己的層面理解人家,以己度人,有沒有自己的學問還是另外一回事。形成宏觀視野或提升自我格局和高度有一種方式,就是學會在這個時代的精英名單裏做減法,無論是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所有的人你再怎麼喜歡都要嘗試做減法,減到個位數時,這個時候就困難了,甚至是痛苦的。比如這個時代我讓你們在中國的文學家裏只選擇三個,別的不看,那麼你們的要求自然會高,而不會因為這個人的觀點與你們一樣你們才會看他的書。因為這個時代沒有時間精力去做加法了,這就是老師的學習建議。我喜歡閱讀和翻書,這種依賴也成就了我喜歡被動的生活方式。許多時候,我願意自我沉浸在想象裏,沉浸在文字味道裏,我將這當作是休息。 卡夫卡繪畫作品|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我特別欣賞的能力是能在任何領域的學習中能夠快速找到最重要的人和經典的書來成就高度的人。如何通過比較和淘汰選擇出這個領域不可繞過的人去學習了解去喜愛?如果一直能做到這樣,你的坐標系也就自然高出於同代人。平時的學習不會有這麼高的訴求,你就會容易隨通俗和流行走,如果你給自己提一個強制性的要求,比如只挑選三位作家,很多作家就被你淘汰了,許多你願意看的和喜歡的作品或許就會被你劃掉。象我剛才說魯迅,你們有人說張愛玲、冰心、莫言,都沒有問題,當我只讓你選擇一個的時候,你們或許就會改變選擇的標准,在許多名單中,開始被劃掉的名單非常容易,當你把這個大家庭成員的名字一個一個劃掉的時候,再往後,這個抉擇會變得非常不易,而你最終留下的那個人有可能不是你們平時最喜歡的,而如何選擇出這樣的結果卻很值得去思考,因為,你選擇留下來的可能就是你們的未來。相當多的人不太做這樣的“作業”。我常常在心裏去做,做與不做,你的思考會不一樣。 魯迅為《朝花夕拾》繪制的插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魯迅為《天覺報》繪制創刊賀圖|如松之盛|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一百年來的文學家只留住一位,我只會選擇魯迅。不僅他的雜文和他的文字方式,還有他的視網膜所具有的社會透視功能和在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中的貢獻,我們將他的一切由主流媒體推動的對他的過熱宣傳放下,僅憑他的小說他也擔當得起百年一人的地位。文學界很少有人憑幾篇短篇小說就為我們那個時代和世界文壇留下了鮮活的深刻的讓人過目難忘的形象: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還有圍繞這些人周邊出現的人也都個個生動經典,核心是這些人物都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與跨時代的真實。真實得讓人後心發涼,真實得讓人能看到周圍的人。當我們在某個領域只留下一個人的時候,思想和人性與當時代還有未來時代的關系與貢獻就成為最重要的標准。如果從科學家裏來說,同樣百年選一人,當然是楊振寧啦,理由你們可以去查資料。 黃永玉 |魯迅和木刻青年|1956年|魯迅曾經影響了一批版畫創作者,上圖為創作原型|圖片來源於網絡 魯迅致廣平書信手稿|1929年|現藏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一切藝術》譯稿手稿 | 圖片來源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我就看他對哪些作品欣賞,對那些藝術家欣賞。如果他一上來,就推崇流行藝術、商業藝術、油滑的裝飾和所謂的變異了的非遺產品,我就知道這個人的層次了。不是這些東西不好,而是這些不能成為你們的目標。學習與討論問題,思維一定要能同頻,一定是要在審美、創造和能引領時代的思潮上同步,一定是在全世界無論是人文高度還是科技高度還是創造高度都領先這個時代的,才是你要關注的。首先要進到系統裏才能去談技術,這個時候技術也要分層,向已有的技術學習,但更要向新技術的創新上挑戰,做到枝脈清晰,新葉茂密。我首先希望你們能心胸開闊,格局寬廣,而且對未來有非常堅定的信任,是信任未來,這樣人就會具有勇氣,凡是有勇氣的人都具有人格魅力。也有人在商業上成功、仕途上成功,我不是說在這些領域裏面的人我都不欣賞,而是說不能以一個利益時代的標准來做評判,很多人的評判標准是利益標准,包括藝術作品也是這樣。老師我更大的精力是做一些或許永遠沒有市場但自己覺得有創作欲望的東西,這些作品基本上不體現什麼技巧,也沒有什麼難度,類似於好奇和實驗的過程,至於說好壞,我根本就不管,也從不操這份心。但卻正是這樣的作品讓我自己覺得有時間意義。 這些話題都很嚴肅,我們還是要回到學習最本質的話題上。一切受教育和學習都是為了我們擁有可能更好和更健康的生活,所以,如果你們在學習和戀愛產生時間矛盾的時候,我建議優先戀愛,尤其是女生,你們如果是為這個理由向我請假,我基本都願意批准。 (根據與研究生散談錄音整理) 圖片來源 |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吳川淮.絕去形容 獨標真素——魯迅手稿書法的 藝術價值.榮寶齋,2018(09):46-117.DOI:10.14131 /j.cnki.rbzqk.2018.0364. 圖文整理及排版 | 餘夢彤 -END- BA I 傳統至極而新生 新生至極而傳統 遊即是學 視即是覺 白明藝術 網址:http://baiming.artron.net/ 水墨|陶瓷|油畫|>>>|文化|藝術|生活 《白話微課|文學之眼,從魯迅談起》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白話微課|文學之眼,從魯迅談起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