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江西小夥將其制成“乾屍雕像”,擺在家中每日供奉》 你我皆為肉體凡胎,終要塵歸塵土歸土,火葬和土葬都不稀奇,你聽說過“缸葬”嗎? 2002年2月12日,江西老人林觀榮突發腦血栓,時日無多,離世前他多次囑咐兒子,自己死後要用壇子密封安葬,將屍體做成木乃伊。 對於父親這個荒唐離奇的遺囑,兒子林上水選擇了遵從,並按照父親的要求,把遺體做成了乾屍雕像,擺在家裏每日供奉。 “雕像” 耳濡目染,虔誠信佛 靈山腳下的小山村是林觀榮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山上樹木蔥鬱,禽鳥爭鳴,時不時響起一陣誦經聲,作為江西的宗教名山,靈山上遍布寺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佛教聖地。 1925年,林觀榮在這裏出生,從小就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熏陶,一有空就跑到山上和僧人一起打坐誦經,雖然林觀榮並沒有出家,但僧人們已經習慣了這位“編外小和尚”的存在,相處地格外和諧。 從小在誦經和撞鐘聲中長大的林觀榮對寺廟有著很深的感情,總是一忙完手裏的農活,就主動跑到寺廟做義工,哪怕生活拮據,也要時不時地往功德箱裏塞點錢,並且樂此不疲。 圖源網絡 時光如流水一般跑得飛快,轉眼間林觀榮褪去了年少的青澀,娶妻生子,肩負著為人夫和為人父的責任。林觀榮對這個胖乎乎的兒子非常寵愛,給兒子取名林上水,寓意“上善如水”。 都說“虎父無犬子”,“編外小和尚”林觀榮的兒子也在父親的熏陶下從小接觸佛教文化,成了一名小小的佛教徒。帶著孩子一起信佛後,父親林觀榮對佛教的追尋更是不斷深入,甚至因此得上了“怪病”。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的某一天,林觀榮突然對葷食產生了很強的厭惡,就連在飯桌上看見了內心都會感到十分不適,更別提吃了。 圖源網絡 人是鐵飯是鋼,為了讓林觀榮好好吃飯,家人也只能重新買一套鍋碗瓢盆,和林觀榮分開吃飯,不過對於林觀榮來說,還是去寺廟裏吃齋飯更能讓他感到滿足,因而林觀榮經常拿著糧食在寺廟和家裏往返。 但去寺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山路本就崎嶇不平,再加上沒人打理,一到下雨天就滿地泥濘,行走非常不便,當林觀榮得知許多年紀較大的信徒因路途不便不能來供奉,於是萌生了修路的念頭。 說乾就乾,70多歲的林觀榮決定要修就修條最好最結實的路,為了修好這條路,林觀榮叫上朋友一起開鑿花崗岩,然後把鑿下來的石塊搬來鋪在路面上,日複一日,林觀榮不辭辛苦,幾年過後,一條兩千多個台階的山路從山上蜿蜒到山下,給許多信徒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林觀榮也因此收獲了村民的贊揚,被鄰裏稱為“大善人”。 圖源網絡 因為林觀榮的與人為善,鄰居們都喜歡到他家裏閑聊談心,或者拜托他幫個小忙,但自從林觀榮被“缸葬”,遺體做成木乃伊後,家裏再也沒人敢進來,甚至連親戚都很少聯系。提起林觀榮這個“缸葬”的荒唐想法還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說起。 尊重父願,實行缸葬 肉身拋於荒野,被禿鷲吞食殆盡,靈魂就能獲得永生,相對於藏族這種神秘的天葬儀式,“缸葬”則更為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佛教文化中,“缸葬”也可保靈魂不滅。 崇尚佛教文化的林觀榮對此深信不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經常和兒子交代自己死後不要用棺木,一定要用陶缸“缸葬”,要不自己就算死也不會瞑目。 剛開始兒子林上水並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認為父親只是一時興起,但很快他就發現父親似乎並不是說說而已,為了讓自己順利被“缸葬”,林觀榮把其中的步驟和細節了解地清清楚楚,一有機會就和兒子討論,似乎這是他餘生最大的願望。 2000年2月12日,林觀榮突發腦血栓,病情危急,只能在醫院接受治療,治療了二十多天後,躺在病床上有氣無力的林觀榮還不忘把兒子叫到身邊,囑咐他該去准備陶缸了。 對於父親的執念,兒子林上水雖然難以理解,但也不忍心違背父親最後的願望,於是按照父親的交待四處尋找,費了好一番力氣,終於找到了附近村落最大的一個陶缸,還順帶買了一個小缸,方便對遺體倒扣密封。 圖源網絡 幾天之後,林觀榮安詳地離開了人世,兒子林上水也開始緊鑼密鼓地實行缸葬。對於林家這個格外荒唐的想法,村民們自然表示強烈反對,畢竟人死後都講究入土為安,從來沒聽說過這種詭異的安葬方式,不僅是村民,就連寺廟裏的僧人都覺得林觀榮的執念太深,對此不予支持。為了成全父親,兒子林上水也只能頂住層層壓力,有苦都往肚子裏咽。 在林觀榮去世後的第3天,兒子林上水花高價找來了專門的工匠,在缸底放上了壽衣和凳子,然後把擦拭乾淨的遺體抱進了大缸裏,讓遺體端端正正地坐在凳子上,准備工作已經做好,最重要的封缸工作開始了。 林上水和工匠把一筐質地良好的木炭和許多用黃紙包著的石灰粉一起放進了大缸裏,把大缸塞得嚴嚴實實,然後搬起小陶缸倒扣在大缸上,再用桐油和石灰拌成的漿糊在接口處,不留一絲縫隙,就連水都滲不進去。 將父親的遺體處理完成後,兒子林上水和工匠把缸搬進了一間提前搭建好的房屋裏,這個小屋僅有十平方米,就在林家的菜園子裏。 圖源網絡 在這個缸裏,林觀榮的遺體被整整放置了一千天,兒子林上水牢記父親的囑托,從來沒有進過小屋,當然也不允許孩童在附近玩鬧,避免影響“坐缸”。 按照父親的說法,坐缸千日要重塑金身,然後供奉在家中。2003年11月29日,三年已過,千日期滿,林上水緊張地打開了小屋的門,准備開缸,這也吸引了附近許多村民來圍觀。 林上水 林上水對開缸的結果也很忐忑,生怕自己和工匠有哪一步做得不到位,導致屍體腐壞,那自己不就成了違背父親意願的不孝之子。 穩了穩心神,林上水在眾多村民的注視下打開了陶缸,然後低頭看去,驚訝地發現父親的遺體竟完好如初,除了膚色比生前黑,臀部沒有乾透外,已經成了一具接近“完美”的乾屍。 對於這樣的結果,兒子林上水非常滿意,連忙花大價錢請來了雕塑工匠,為父親重塑金身。兩人先是在木乃伊上塗抹了一層厚厚的石膏,等石膏乾透後,工匠在雕像的臉上用筆仔仔細細地描出了五官,還給雕像穿上了准備好的“龍袍”,為了防止石膏雕像被盜,林上水還特意找人用檀木雕了一個小號的附身像,然後把兩座堪稱完美的雕像擺在了自家二樓的客廳,方便家人對林觀榮進行供奉。 兩座“雕像” 詭異雕像,令人生畏 擺在客廳裏的這座石膏雕像雖然栩栩如生,衣服鮮豔亮麗,但裏面卻真的放著一具乾屍,甚至要放置許多年,如此可怖的情景不禁令人頭皮發麻。 林觀榮“重塑金身”後的雕像讓許多村民心生恐懼,不知情的他們在私下裏討論林上水的不孝,自己的父親去世後竟不讓其入土為安,實在是大不敬。至於知道內情的村民,雖然同樣心存恐懼,但也不禁感歎起林上水的這份孝心和勇氣。 至於當事人林上水,則是備感疲憊和無奈。作為兒子,他只是想實現父親離世前的最後一個心願,所以才會大費周折。要知道林家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從坐缸到雕塑,都要花不少錢,雕像做好後還要經常保養,這些項目加起來遠遠超過了火葬的費用,花了大價錢不說,林上水還要因此接受他人的指指點點,內心自然有些委屈。 事實上,林上水對父親的這份孝心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為父親“缸葬”的事情漸漸傳到了十裏八鄉,產生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傳言,為了讓大家放下恐懼,林上水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對著大家解釋“缸葬”的來歷,希望可以平息流言。 林上水 顯然大家並不能坦然接受這一事實,但林觀榮的勤勞善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今人已經離世,實在不應該對著林家指指點點,漸漸地,村裏村外恢複了往日的平靜,但對於林家來說,父親的“缸葬”還是造成了一些無法挽回的影響。 原來的林家非常喜歡結交朋友,家裏經常人來人往,但自從擺了這兩座雕像,就再也沒有鄰居敢進林家的家門了,別說村民,就連鄰居都因此不敢來拜訪,和林家的聯系也越來越少。 面對世俗畏懼和不理解的眼光,林家人也非常無奈,但唯一欣慰的是雕像做得很成功,林觀榮似乎換了一種方式陪伴在了他們的身邊,家人們經常在雕像前放上林觀榮生前愛吃的食物,每月都會給林觀榮上香,或許在林家人的眼裏,這些事情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圖源網絡 至於林觀榮的遺體為何能長年不腐,林家人也不明白其中的具體原因,甚至認為是父親虔誠信奉得來的佛法所致,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江西上饒的氣候炎熱,父親林觀榮的遺體卻在常溫放置下幾年未腐,這不禁讓兒子林上水驚歎不已,記者在對林家進行采訪過後,帶著心中的疑問找到了相關專家,希望專家可以為村民揭示屍體不腐的真正原因。 對於這具長時間沒有腐爛的木乃伊,專家表示這完全是因為林上水的防腐工作做得好。根據父親的遺囑,林上水在缸內塞滿了木炭和石灰,而木炭和石灰可以吸收屍體上的水分,有效避免屍體腐爛,石灰也可以對屍體進行殺菌處理,避免細菌滋生加速屍體的腐爛。 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林觀榮的遺體在“封缸”時使用了桐油,也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最重要的是在三年多的時間裏,林觀榮的遺體一直被放置在陶缸裏,而陶缸的密封性比木制的棺木要好的多,屍體在這一千天裏基本處於完全封閉狀態,防腐效果更是大大提升,所以才會出現這麼一具令人恐懼的奇怪“乾屍”。 報道出來後,對於林上水把父親制成木乃伊的行為,大家免不了覺得怪異,但隨即就表示了對林家的尊重。父親林觀榮一心向佛,在他的心裏,“缸葬”只是能讓自己的靈魂獲得永生的一種方式,心存執念的他離世前還在囑咐兒子,對於父親的請求,兒子林上水又怎能拒絕? 完成父親的遺願也是盡孝的一種方式,只是這種行為不容易被大眾理解而已。 親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對於林觀榮的“雕像”,村民們都覺得異常恐怖,更是不敢近身,但林家人卻拿“雕像”當家人對待,借這種方式傳達著對林觀榮的思念。至於兒子林上水的行為究竟是孝還是不孝,雖然沒有定論,但林家人的心裏自有答案。 《父親去世,江西小夥將其制成“乾屍雕像”,擺在家中每日供奉》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父親去世,江西小夥將其制成“乾屍雕像”,擺在家中每日供奉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