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榮《紹興有意思》摘載之十二》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 青瓷故鄉。 瓷器是“四大發明”之外,中國又一在人類發展史上具有開天辟地意義的偉大發明。 人類最早的瓷器是青瓷,青瓷的源頭在中華越地,源頭的中心在紹興上虞。以先秦越國中心故地命名的越窯,是起源最早、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紋飾最繁、燒制時間最長、影響最為廣泛深遠的青瓷窯系。 從陶到瓷,從原始瓷到成熟瓷,越窯青瓷誕生的意義,不亞於從猿到人。她的成長與壯大,有力地促進了人類的文明進步。這是越人為人類文明做出的劃時代的貢獻。 圖1 上虞小仙壇窯址出土瓷器 ✦✦ 茶聖贊越瓷。 “碗,越州上”;“甌,越州上”;茶,“越州上”。這是我國唐代茶聖陸羽在他的不朽著作《茶經》中發出的贊歎。 得益於唐代皇室崇茶、士人揚茶、釋道重茶、商人賣茶、舉國飲茶的社會背景,越州以制瓷與產茶的雙重獨特優勢、瓷源所在地的無與倫比的身份,率先成為唐代上等瓷茶具的制作中心。 圖2 越窯瓷器 ✦✦ 秘色瓷。 唐代越器的集大成者和傑出代表,是光芒四射、神秘莫測的秘色瓷。 秘色瓷秘在歷時長久。從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判斷,秘色瓷始制於9世紀初,終燒於南宋初年,歷時400年左右。 秘色瓷秘在千峰翠色。晚唐詩人陸龜蒙在《秘色越器》中寫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1987年,在陝西扶風法門寺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的14件秘色瓷,便充滿了這種似千峰般變幻莫測、令人著迷的神秘之色。 秘色瓷秘在官方背景。一方面,作為越窯青瓷珍品的秘色瓷,大都為皇宮與官府所用。另一方面,有關的文獻與出土實物上,常常可見“禦窯”“貢窯”等字樣。特別是“官窯”“官樣”等其他與“官”“監”字相關聯的字樣告訴我們,在禦窯、貢窯生產秘色瓷之外,還有大量官方定樣、官方監制的民窯在生產秘色瓷。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秘色瓷是何等的輝煌與神秘。 圖3 法門寺出土秘色瓷淨瓶 ✦✦ 越人首創養蠶與絲織。 於越是一個善於創新的古老族群。在湖州錢山漾遺址出土,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家蠶絲制品,便是由古越人生產的。這是越人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1995年浙江省博物館入藏的越王者旨於暘劍,劍柄上所纏裹的絲織品有兩類:一是絲帶,長約190厘米,細而平滑,且仍有彈性;二是平紋絲織品。從中可見,越人的養蠶與絲織技術是一脈相承的。 今日紡織業之所以能夠成為紹興的支柱產業,大概同樣也是越人織造基因的一種遺傳吧。 圖4 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絲綢殘片 ✦✦ 紹興紡織源遠流長。 越國時,紹興紡織業已相當發達。《吳越春秋》留下了越獻吳“葛布十萬”的記載。 《漢書·食貨志》中,有越地“還廬樹桑”“女修蠶織”的記載。 《後漢書·陸續傳》中載,東漢時,光武帝劉秀“常敕會稽郡獻越布”。 《後漢書·朱儁傳》中講到,漢時官至太尉的朱儁,是會稽上虞人,他的母親曾以販繒帛(一種絲織品)為業。他曾以母親所藏的繒帛,幫助同郡的一位叫周規的朋友,還清了所借的“郡庫錢百萬”。可以還清百萬庫錢,繒帛的數量可想而知。 今紹興市柯橋區華舍街道,有一個叫蜀阜的地方,流傳著一個淒美的故事。說的是三國蜀漢的劉備死後,其妻、孫權之妹孫尚香返回吳越之地,在華舍西邊的一清幽之處隱居,建寺禮佛,祝願蜀漢康阜,蜀阜之名由此而來。其侍女善織錦,利用當地所產之絲,織成絲錦,此錦亦被稱作蜀錦。 《宋書·沈曇慶傳》中載,六朝時,會稽等地“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唐朝時,華舍已經“日出萬丈綢”。《資治通鑒》卷二五九載,唐末,朝廷一度每十天征“越綾萬五千匹”。自居易在《繚綾》詩中寫道:“異彩奇文(通“紋”)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越綾的精妙絕倫,由此可見。 編輯:茹靜文 (總第545期) THE END 《馮建榮《紹興有意思》摘載之十二》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馮建榮《紹興有意思》摘載之十二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