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的一大國,實力不輸楚國,結果被楚、秦、巴三國所滅!》 庸人自擾、庸庸碌碌、平庸無為……庸,在今天已經成了一個含貶義的字。指平常的人;見識淺陋、沒有作為的人。語出《韓非子·內儲說上》:“故今有於此,曰:‘予汝天下而殺汝身。’庸人不為也。”但是,在先秦時期,一群“庸人”建立了一個以“庸”為名的國家。對於庸國來說,出自帝顓頊,據載曾隨同周武王滅商,為牧誓八國之一。民間有“上古東方斯巴達”之稱。 庸國勢力範圍最大的時候,北抵漢水,西跨巫江,南接長江,東越武當,也即庸國的範圍包含了今湖北、陝西等地。在此基礎上,強大的庸國一度在春秋時期和楚國相抗衡。對於楚國來說,因為無法單獨消滅庸國,所以只能聯手秦國、巴國來擊敗庸國,這才消滅了庸國這一強敵。 一 首先,庸國在商朝時期就是西南一帶的大國了,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歸集在庸國的麾下。濮族,即遠古至秦漢時期繁衍生息在百濮之地的族群,即今雲南、貴州,四川至江漢流域以西一帶。商紂王在位時期,庸國曾隨同周武王滅商,為牧誓八國之一。民間有“上古東方斯巴達”之稱。 《荀子·儒效篇》曰:“周初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參加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庸國,則被周王室封為伯爵諸侯國。《禮記·王制》說:“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對於伯爵諸侯國來說,看似中規中矩,但是,相對於子爵諸侯國——楚國、巴國、吳國、莒國等,庸國的爵位已經不低了。 二 當然,除了爵位不低,庸國的實力還比較強大。到了春秋時期,庸國曾經盛極一時,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一帶),《括地志》載:“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山南有城,長十餘裏,名曰方城。” 庸國的西部應包含現今的陝西省漢中市大部分屬地。《華陽國志·漢中志》說:“(漢中)本附庸國,屬蜀。”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春秋時期的庸國,其疆域不僅包含了今湖北省一帶的部分地區,還將今陝西省漢中市一帶納入到其疆域中。因此,庸國的疆域,得以和秦國、巴國、楚國接壤。當然,在春秋時期,庸國主要是和楚國相抗衡。在歷史上,庸國不僅打退了楚國的多次進攻,還主動進攻楚國,促使後者一度想要遷都來避其鋒芒。 三 根據《左傳·文公十六年》的記載:“(公元前611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於阜山(今房縣南、神農架東南地區,《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七湖廣五房縣房山條雲:“阜山在縣南百五十裏。”)公元前611年,趁著楚國發生災害的機會,庸國率領百濮等勢力攻打楚國。彼時,楚國在位的君主是楚莊王,雖然楚莊王最後稱霸中原,但是,當時的楚莊王卻是非常稚嫩的。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楚穆王去世,楚莊王熊旅即位,對於剛剛繼位的楚莊王,年齡只有20歲左右,加上國內叛亂四起,於是楚莊王選擇了“三年不鳴”的策略,也即故意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的一面,以此來明辨忠奸。但是,這也導致楚莊王缺乏應對庸國進攻的實力。在此背景下,因為庸國的大軍已經攻入到楚國境內,所以楚莊王就想著遷都來暫時避讓。 四 最後,對此,大將蒍賈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楚國不僅不能遷都,反而要主動反擊庸國。並且,趁著庸國後方空虛的機會,從而聯合秦國、巴國偷襲庸國的後方。就楚莊王來說,采納了這一方案。於是,對於秦國和巴國來說,也不願意庸國過於強盛,於是出兵進攻庸國的後方。在楚國、秦國、巴國這三國的聯合進攻下,庸國最終走向敗亡。 值得注意的是,庸國雖然敗亡,但是其卻留下了一系列帶有“庸”字的地名:庸州、大庸溪、施溶溪、大庸灘、大庸坪、大庸口、庸水。比如漢末三國時期,上庸郡就正好處在魏蜀吳三國的交界地帶,再比如今天的張家界市,曾經名為大庸市。此外,在庸國滅亡後,秦國和楚國之間的緩沖地帶消失了,這也為秦國和楚國的激烈交鋒埋下了伏筆。尤其是到了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在古庸國一帶爆發了多場戰役。對此,你怎麼看呢? 《春秋時的一大國,實力不輸楚國,結果被楚、秦、巴三國所滅!》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春秋時的一大國,實力不輸楚國,結果被楚、秦、巴三國所滅!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