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有趣的一首詩,第二聯妙絕千古,讀來讓人想笑》 蘇軾是一個有趣的人,有趣的人就會寫有趣的詩,讀這些有趣的詩,也是人生一樂,今天小樓就推薦一下蘇軾寫的趣詩。 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 白衣送酒舞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 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空煩左手持新蟹,漫繞東籬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餉春耕。 這首詩寫於紹聖二年(1095),其時蘇軾貶居惠州,廣州知州派人帶著書信送六壺酒來給他,不想送酒的人半路上跌了一跤,酒全灑了,到蘇軾這裏時,只剩一封書信,於是蘇軾便幽默地寫了這首詩回謝。 白衣送酒舞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 “白衣”句:這一句是用陶淵明的典故,晉檀道鸞《續晉陽秋》中載,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陶淵明發現家中無酒,便坐在房子旁邊的菊花叢中,手捧酒壺。不久,一個白衣人走來給他送酒,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兩人飲酒後各自歸家。 風軒: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 觥:古時的一種酒器,借指酒杯。 起句借用陶淵明的典故來寫自己,說自己知道章質夫要給自己送酒,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舞”字純是酒蟲聞到酒味時的興奮之狀,活潑有趣。第二句說自己急忙打掃風軒,洗乾淨破爛的酒杯。 首聯極為生動有趣,詩人蘇軾又是手舞足蹈,又是打掃風軒洗淨破觥,一副即將有天大的好事要發生的樣子,為後面的反轉作足了鋪墊。 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青州從事:指好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則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 ”為什麼說好酒是“青州從事"?因為青州有齊郡,“齊”與“臍”同音,好酒酒力可到達肚臍。 烏有先生:是司馬相如《子虛賦》虛構的一個人物,本義就是沒有這個人的意思。 這一聯本意上說是寫章次夫送給他的六壺酒沒了,但用典與對仗極為巧妙,妙絕千古。 首先從用典上來說,這一聯用劉義慶《世說新語》中“青州從事”之典與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烏有先生”之典,這兩個典故本來八竿子打不著,卻被蘇軾融合在一起。更妙的是,這個用典沒有絲毫生硬之感,上下聯在字面上是說得通的。 “從事”是一個官職名,這裏借指人。這兩聯字面上的意思說是說:沒想到青州的六位從事,竟然變成了一個烏有先生。將酒沒了這樣一件極為普通的事,寫得如此奇趣生動,蘇軾的才華,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其次從對仗來看,兩個完全不相關的典故,要放在一起對仗,是極考驗技巧的。這一聯中,數字“六”“一”相對,稱謂“從事”與“先生”對,都很平常。但“青州”與“烏有”本不相對,蘇軾是借“青”與“烏”為顏色對,所以便顯得工整起來。 空煩左手持新蟹,漫繞東籬嗅落英。 新蟹:《世說新語·任誕》記畢茂世說:“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他左手拿著本來准備用來佐酒的拳蟹,繞著東邊的籬笆轉來轉去,用鼻子不安分地嗅著落花。 這一聯寫詩得知酒沒了之後的失落之感,蘇軾故意寫得誇張,本來准備了新蟹來佐酒,可是酒沒了,所以只能空持著新蟹,他本來像陶淵明那樣坐在東籬下的菊花叢中等人送酒來,現在知道酒沒了,他只得繞著東籬轉來轉去,時不時嗅嗅落花,似乎想從其中嗅出酒味來。這完全是一副酒徒酒癮犯了卻沒有酒時的模樣,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餉春耕。 南海使君:指章質夫。 北海:指孔融,因其曾任北海相,故人稱孔北海。《後漢書·孔融傳》載:孔融“賓客日盈其門,常歎曰:‘坐上客恒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榼:古代盛酒的器具。漢孔鮒《孔叢子》卷中《儒服》:“平原君與子高飲,強子高酒曰:‘昔有遺諺:堯舜千鐘,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百榼。’古之聖賢無不能飲也,吾子何辭焉。” 尾聯是說:如今南海使君像當初的孔北海一樣好客,一定會在春耕之時現分百榼美酒款待我。 蘇軾的這首詩,能用古往今來之典,寫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見其才華之高,能將小事寫得如此生動有趣,可見其性情之有趣。好詩!好詩!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 《蘇軾最有趣的一首詩,第二聯妙絕千古,讀來讓人想笑》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軾最有趣的一首詩,第二聯妙絕千古,讀來讓人想笑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