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四征合肥,東吳為何非要在合肥與曹魏死磕》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孫權曾經四攻合肥,但是四戰四敗,到底合肥有多重要,讓孫權四次攻打,非要在合肥與曹魏死磕?船長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地理位置 (建安)十三年(208年)……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三國志·吳主傳) 合肥 合肥地處交通要道,是“ 江淮首郡、吳楚要沖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合肥靠近巢湖,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淮河距合肥新城85公裏,合肥新城距合肥舊城13公裏。合肥舊城距離巢湖18公裏,巢湖距長江50公裏。合肥距長江很近,一旦曹魏水軍從合肥出巢湖,很快就能到達長江,會對孫吳造成巨大威脅,所以孫權必須進攻合肥。 二,軍事意義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三國志·武帝紀) 張遼 合肥是 “淮右襟喉、江南唇齒”, 是兵家必爭之地。孫吳的首都在建康,合肥距長江很近,一旦曹魏水軍沿江而下,很快就能到達建康,這給建康的防禦造成巨大壓力。合肥距淮河很近,一旦孫權攻克合肥,很快就能進入淮河,與曹魏隔淮河而治。 “ 守江必守淮 ”,孫權想要保障江東的安全,就必須拿下淮河。一旦拿下淮河,孫權就可以淮河為屏障,阻擋曹魏。若曹魏突破淮河,江淮之間作為長江的緩沖區,既可以遲滯曹魏的進攻,也可以為孫吳的反攻創造更多的時間。 三,揚長避短 太和四年(230年)……吳主揚聲欲至合肥,征東將軍滿寵表召兗、豫諸軍皆集,吳尋退還,詔罷其兵。寵以為:“今賊大舉而還,非本意也,此必欲偽退以罷吾兵,而倒還乘虛,掩不備也。”表不罷兵,後十餘日,吳果更來。到合肥城,不克而還。(資治通鑒·魏紀三) 孫權 孫吳與曹魏相比,孫吳軍隊擅長水戰,水軍占絕對優勢。曹魏軍隊擅長陸戰,步兵占絕對優勢。合肥舊城距巢湖很近,水網密布,有利於水戰,能發揮孫吳水軍的優勢。曹魏軍隊不善水戰,戰力受到很大制約,影響發揮。孫權第一、二次攻打合肥,打的都是合肥舊城。第一次是曹操在赤壁失利,第二次是曹操在濡須失利。孫權既乘勝追擊又容易發揮水軍優勢。 孫權曾想攻打徐州,呂蒙勸他徐州周圍是平原,有利於騎兵作戰,孫吳水軍無法發揮優勢,即使拿下徐州也守不住。 四,吳蜀配合 (嘉禾)三年(234年)……夏五月,權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率大眾圍合肥新城。是時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而帝遣兵助司馬宣王拒亮,自率水軍東征。未至壽春,權退還,孫韶亦罷。(三國志·吳主傳) 三國 三國時期曹魏的實力一直占據絕對優勢,可以說是三分天下有其二還多。孫吳與蜀加起來的實力仍然弱於曹魏,可以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還少。孫吳想要生存,必須聯合蜀漢,對抗曹魏。 孫權第三次攻打合肥是因為魏軍主力伐蜀,江淮空虛,既可以趁虛而入,又可緩解蜀漢的壓力。第四次攻打合肥是諸葛亮北伐,要求孫吳配合。這樣攻打合肥既可以分散曹魏兵力也可以配合蜀漢北伐。 總的來說孫權跟曹魏死磕即是因為合肥地理位置重要,攻打合肥可以保障建康的軍事安全,也可以聯蜀抗魏,發揮吳軍的優勢。 《孫權四征合肥,東吳為何非要在合肥與曹魏死磕》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孫權四征合肥,東吳為何非要在合肥與曹魏死磕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