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劉伯承有一個高明的辦法!》 早在日本大舉侵華之初,日軍頭目們就揚言:“只要交通有保障,滅亡中國絕對不成問題。”他們是以戰略眼光來對待交通的。他們在占領的華北地區,一直沒有放松保衛和修築鐵路、公路。之後,日軍推行所謂“囚籠政策”,並確定以“掃蕩”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為“華北治安戰”的重點之一。這個根據地的四周,恰好是平漢、正太、同蒲、道清四條鐵路,南面還有一條隴海路。接著,日軍又開始組織人馬修築白晉鐵路,北起太穀縣的白圭鎮,南至晉城,全長三百多公裏。修成以後,北接太原,南接長治,等於一把利劍,把晉東南抗日根據地劈成兩半。 “囚籠政策”是什麼呢? 八路軍120師師長劉伯承說:“我一直在想,這個囚籠是什麼意思。原來是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把我們裝進去,淩遲處死!如果我們不能打破這個囚籠,我們就成了待決之囚。” 為此,劉伯承認為,日軍一定要靠鐵路來運輸人馬、糧食、彈藥、汽油和其他裝備,才打得起仗來。因為,日軍以一個異族在地面廣大、交通不便的中國作戰,兵力始終不夠分配。必須警備鐵路,兵力也不夠。我們破壞鐵路就是扼著了敵人長期作戰的生命線。這對於策應和援助黃河南岸的友軍,保護華北民眾的身家,以及現在掩護鐵路附近民眾收麥子,都是很有效的辦法。 於是,他率領120師除了經常進行零碎的破壞之外,為了求得更大的效果,在綿長的鐵路線上同時實行總的破壞。 1938年5月13日晚到14日晨,劉伯承一聲令下,八路軍120師的遊擊集團對平漢鐵路的石家莊至邯鄲的一段,進行了一次大破壞。因為沒有炸藥,戰士們用手工破壞了2800米,燒了枕木;把鐵軌拖出十裏以外,或就近投下井裏,拔掉道釘2000多個,砍掉電線杆410幾根,使敵人火車出軌一次,燒了兩個車站。日軍用裝甲火車和通常列車載來援兵一百多人,也遭到埋伏,被擊和燒毀。這段鐵路被破壞了,第三天還沒修好通車。 打完這一仗,劉伯承寫了《平漢鐵路總破壞的經驗教訓》一文,文章說:我們對於敵人主要運輸線,平漢和正太兩鐵路的零星破壞和總破壞,拆路、斷橋、塞洞、翻車、襲車、消滅部隊、劫毀輜重,總不下一百回,但是總沒有加以總結,“埋沒了好些成績無從發揮,可惜!可惜!” 劉伯承作為一個大戰略單位的軍事統帥,總結經驗,從大處思考外又指出破路和伏擊增援之敵的各項戰術動作,甚至詳細介紹了使火車出軌的常識。他說:每段鐵軌的組成,兩條鐵軌上道釘52個,枕木13根,破壞時不需要把道釘完全拔去。要使火車出軌往某一邊倒,拔去某邊的道釘就行了。拔去道釘以後,只要把鐵軌一頭外移一二分就行了。在鐵軌的結合部,把夾板取下,就能把鐵軌稍微向外移動。這樣的破壞,最好選在直路上,因為火車在直路上走得快些,出軌也厲害些。火車頭一通過破壞處,就深深戳進到地下去,日軍要取出車頭修複,就要花很多的時間。再加上我軍的伏擊和襲擊,敵人就無法挽救它的命運了。按照鐵路的規則,每天都要把路況巡查一次,所以我們的破壞要在他巡查以後。火車每次通車之前,各車站都要互通電話,因此,我們破壞鐵路,就不要同時破壞電話線,好讓敵人火車開出來出軌。 按照劉伯承的方法,八路軍對日軍的交通線進行大破壞,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的《華北治安戰》一書,再三感歎對中共的抗日作戰估計不足,覺醒太遲。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軍占領區治安維持實施要領》中講中共的遊擊戰時,哀歎說: “其主要手段有下述各點:一、徹底破壞鐵道、道路、通訊線路等,阻礙日軍後方補給,使之因修理而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二、襲擊補給部隊或小部隊。三、襲擊軍需品倉庫、飛機場、經濟要地等。” 劉伯承說:“鬼子說的這三項都對頭,把交通戰列為第一項,尤其不錯。然則,那再三再四的感歎,固然在一定程度可以說是事實,但更真實的,不過是徒喚奈何罷了!”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記述了劉伯承在抗戰中諸如破襲戰等對付日軍的眾多戰術。該書對劉伯承等十大元帥的征戰、戰略、戰術及其個人性格進行了精彩的敘述,為讀者喜愛的軍事暢銷書。 《如何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劉伯承有一個高明的辦法!》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如何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劉伯承有一個高明的辦法!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