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和郭嘉排不進前三,真正算無遺策的是誰?》 提起三國謀士,很多人都會想起諸葛亮和郭嘉,連毛宗崗在點評《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時候也說:“遍觀乎三國之前、三國之後,問有運籌帷幄如徐庶、龐統者乎?問有行軍用兵如周瑜、陸遜、司馬懿者乎?問有料人料事如郭嘉、程昱、荀彧、賈詡、步騭,虞翻,顧雍,張昭者乎?” 在毛宗崗眼裏,郭嘉當然是料事如神第一人,荀彧賈詡都不如郭嘉,當然更無法跟諸葛亮相提並論:“諸葛孔明一絕也,比管、樂則過之,比伊、呂則兼之,是古今來賢相中第一奇人。” 諸葛亮能不能比得上管仲樂毅、伊尹姜尚,這個暫且放在一邊不提,因為那四位古人都是良將良相,並不一定以智謀見長,咱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是三國第一謀士的人選,按照《三國志》與裴松之注引的相關史料來評選,諸葛亮和郭嘉可能都進不去前三:諸葛亮是政治家、軍事家,甚至還可以算農業專家和發明家,但他的本職工作,還真不是當參謀長。 劉備活著的時候,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在荊州的任務是搞後勤:“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劉備占據西川進取漢中,軍師將軍諸葛亮還是搞後勤:“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劉備稱帝,諸葛亮晉升不開府的丞相,打仗的事情他還是不參與。 在劉備集團,諸葛亮的職務一直類似劉邦身邊的蕭何,給劉邦出謀劃策的是張良陳平,而諸葛亮和蕭何一樣,負責掌管大局和後勤,其身份地位不允許,他們也不屑耍機謀。 劉備的兩大謀士,前期是龐統龐士元,中期是法正法孝直,龐統法正先後辭世,劉備也沒有讓諸葛亮當參謀長,這是因為諸葛亮肩上的擔子更重,如果皇帝領著丞相出征,不但後勤補給無法保證,萬一被敵人包了餃子,那蜀漢就提前關張了。 諸葛亮並不是謀士,他後來帶兵打仗,也是有一個參謀班子的,比如魏延當過前軍師,參軍馬謖基本承擔起了參謀長或作戰參謀的責任。 說諸葛亮是謀士,這不是尊敬而是貶低,所以咱們今天排列三國三大謀士,千古良相楷模諸葛亮就不參評了,而且諸葛丞相看人的眼光,好像還真不如主公劉備,言過其實的馬謖守街亭,就是劉備和諸葛亮識人水平的見證。 諸葛亮不是謀士而是副帥和主帥,郭嘉是一個職業謀士,但他卻不是曹操陣營的首席謀士,甚至也不是一等謀士,這一點我們從他追隨曹操十一年而不得升遷,就能看得出來:同為曹操謀士,郭嘉於建安十二年(207年)辭世的時候,仍然只是“軍師祭酒(有史料稱其為軍祭酒、軍謀祭酒)”,而建安十二年的荀彧已經食邑二千戶的尚書令,曹操想向漢獻帝給他要一個三公的位置,荀彧拒絕了;賈詡投靠曹操較晚,但卻於建安五年當上了秩比千石的太中大夫,程昱也在建安七年晉升奮武將軍(那是曹操原來的官號)。 按照三國其他史料的記載,曹操的第一謀士,也就是“謀主”不是荀彧而是荀攸:“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陳壽跟郭嘉沒有過節,他沒必要貶低郭嘉而抬高荀彧荀攸賈詡程昱,但是他對郭嘉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悅焉。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陳群當眾批評郭嘉,郭嘉不以為意,曹操雖然沒有處分郭嘉,但也認為陳群的批評是正確的。 曹操和劉備一樣,都以求賢若渴知人善任著稱,如果郭嘉真有易中天先生所說的那麼大本事和貢獻,又怎麼會當了十一年軍師祭酒而沒有晉升半級? 要是僅以《三國志》為依據,那麼曹營謀士就至少要分三個檔次:第一檔次是荀彧、荀攸、賈詡,第二個檔次是崔琰、毛玠(首倡奉天子以令不臣)、鍾繇、華歆、王朗,第三個檔次才是程昱、郭嘉、劉曄等人——在第三個檔次中,程昱劉曄在建安十二年的級別都比郭嘉高。 食邑二百戶的軍師祭酒,不知從什麼時候被評為了曹魏乃至三國第一謀士,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一句了:如果曹營有重大事情需要決策,曹操是先問荀彧荀攸賈詡,還是先問郭嘉? 曹營三大頂尖謀士是荀彧荀攸賈詡,這三人誰的謀略最高,這就要看標准是什麼了:要論戰略大局意識,當屬荀彧荀文若;要論隨機應變指揮若定,則是荀攸荀公達;要論陰謀詭計陰險狡詐,似乎無人能超過毒士賈詡賈文和。 要評價一位謀士的綜合能力,不僅僅要看他說了些什麼,還要看他做了些什麼,以及他從主公那裏得到了什麼。 郭嘉說了不少話,但是曹操卻只給了他幾句好話而不給高官厚祿,這說明曹操對郭嘉也是口惠而實不至,或者說曹操認為郭嘉不那麼值錢,起碼是不如荀彧荀攸賈詡值錢。 三國謀士以曹操陣營為多,劉備的首任謀主徐庶進了曹營雖然沒有一言不發而是靠說話吃飯,但也只當了右中郎將、禦史中丞——徐庶的謀略算是不錯了的,但是在曹營,出謀劃策的事情根本就輪不到他,徐庶的職責就是給文武百官挑毛病。 如果我們把三國三大謀士的名額都給了曹魏,讀者諸君肯定會很不滿意,為了公平起見,咱們就從蜀漢和東吳各找一個,筆者認為東吳第一謀士非文武雙全的魯肅魯子敬莫屬。 正史中的魯肅可不是一個面團團的老好人,我們甚至可以說他是東漢末年一流叛逆,就是他最先提出“漢室不可複興”,並攛掇孫權稱帝的。 因為荊州丟失關羽被殺,諸葛亮的《隆中對》成了空中樓閣,而魯肅的《踏上對》卻變成了現實:“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魯肅是孫劉聯盟的倡議者,但是他勸說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連周瑜也不能理解其良苦用心,劉備也認為自己占了便宜,卻不知道這是魯肅是甩出了一塊燙手山芋——我們看三國形勢圖就知道,南郡當時是跟曹操交界的前線,魯肅這是想讓劉備替東吳頂雷。 我們看這張建安十四年和建安十五年南郡易手前後的對比圖,就會發現劉備是被魯肅坑了:原本南郡作為東吳勢力的突出部,擋在曹操和劉備之間,這等於是曹劉兩家的戰略緩沖區。南郡歸東吳,劉備就可以放心向西和向南發展,占據南郡,劉備就跟曹操來了個臉對臉正面硬剛,根本無暇南顧,結果南方的士燮被孫權吞掉了。 魯肅讓出了南郡,卻得到了數倍於南郡的交州,即讓周瑜成了空頭“南郡太守”(孫權當時對周瑜已經起了猜忌,並對劉備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又幫孫權擴大了地盤,還把劉備推上了抗曹前線,可謂一箭三雕。 魯肅此計,不可謂不毒,連曹操都被他嚇得夠嗆:“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魯肅的戰略眼光在東吳無人能及,張昭跟他相比,也是遠遠不及,這一點孫權最有發言權:“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權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沒有魯肅,就沒有赤壁之戰,所以把魯肅評為東吳第一謀士,並使其進入影響三國進程的三大謀士之一,似乎並不算過分,而劉備集團的第一謀士,按照《三國志》的記載,似乎是法正的地位超過了龐統,諸葛亮之所以眼見法正囂張而不處理,也是有原因的:“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夷陵戰敗,諸葛亮又想起法正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複東行,必不傾危矣。” 知人善任的劉備對法正言聽計從,這說明法正確實有兩把刷子,法正後來官至尚書令、護軍將軍,幾乎相當於身兼張良陳平二人之職,說他是蜀漢第一謀士,應該不算過分吧? 要論對各自集團的貢獻,那麼魏蜀吳的三大謀士,應該就是荀彧、法正、魯肅,如果把荀彧和諸葛亮一樣當做宰相之才而不參與謀士排位,那麼曹魏還有荀攸賈詡可以遞補,怎麼也輪不到郭嘉郭奉孝——郭嘉是很出色,但是跟二荀和賈詡相比,好像還差點檔次,在主公面前說話的分量,郭嘉顯然也不如法正和魯肅。 說荀某和法正、魯肅是三國頂尖膽大謀士,這只是筆者一孔之見,當不得最終結論,三國謀士如何排名,還得請讀者諸君定奪:曹魏最高明的謀士,是賈詡還是荀彧?三國各選出一個頂級謀士,這三人按照個人綜合能力排序,誰該位居第一? 《誰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和郭嘉排不進前三,真正算無遺策的是誰?》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誰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和郭嘉排不進前三,真正算無遺策的是誰?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