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海王”,還得是他》 來源丨一日一度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傾覆之勢。 最後一個可能拯救危局的吳三桂沖冠一怒,打開山海關,清軍直下,人人自危以投降,清朝鐵騎踏遍中原。 一個少年,卻抵死不從,他如何能夠改變危局? 01 福建泉州有一個名叫鄭芝龍的人,他精通日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而且熱心學習劍術。 年僅18歲時,離家出走,浪跡海上。 由於生性狡詐豪雄,鄭芝龍混跡海上十餘年,成為東南海面上令人聞風喪膽的海盜頭目,也是東南沿海最大的國際貿易商。 他有上百只大商船,還有著數萬私人武裝。 明天啟三年(1623年),鄭芝龍隨一艘荷蘭商船去了日本,並娶日本女子田川氏為妻。 婚後第二年,有了一個兒子,鄭芝龍給他取名“福松”,“福”代表不要忘了他的家鄉福建,“松”是希望他像松柏一樣,長命百歲。 福松就是後來的鄭成功。 鄭成功十分喜歡讀《春秋》和《孫子兵法》,激賞春秋人物的豪邁坦蕩、敢作敢為、一諾千金之英雄氣質,也崇拜孫子、吳起等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憑借超人膽識改變國家命運的大人物。 11歲的鄭成功,就讓老師贊歎不已。 讀書之外,鄭成功還不忘練習劍法,成為騎馬射箭,文武兼修的人。 15歲那年,鄭成功辭別父親,前往南京遊學。鄭成功到了南京後,當即以弟子之禮,拜到錢謙益門下。 錢謙益對鄭成功的詩大為贊賞,想不到年紀輕輕的鄭成功,寫起詩來一點也不沾塵氣,極有才能。 可錢謙益對當時內憂外患的國情,非常悲觀;鄭成功卻極為樂觀,相信事在人為。 鄭成功很不贊同老師的話,他認真地對老師說: “做事也有區別,能不能做是一回事,願不願意做又是一回事。只要下定了決心,哪怕只有將士三千,也能乾出一番大的事業!” 錢謙益聽後大為震撼,深知這個學生不論是從膽識、節操還是謀略上都勝過自己。 當時的明朝外有後金(即後來的清朝)連連進攻,內有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戰火愈燃愈熾。 1643年,崇禎十六年,也是鄭成功在南京遊學的那一年,李自成稱王。 第二年,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明朝滅亡。 不久後,鄭芝龍、鄭鴻逵、福建巡撫張肯堂等在6月27日,擁立唐王在福州即位,即隆武帝。 登基後,隆武帝大封鄭氏一家:不僅鄭芝龍為平國公,且鄭氏一家將相滿門。 02 一次,鄭芝龍帶鄭成功覲見隆武帝,隆武帝仔細地觀察了鄭成功之後大為贊賞,接著又問了鄭成功一些問題,鄭成功對答如流。 隆武帝見鄭成功不但器宇非凡,且文才了得,不停地點頭稱贊,可惜自己沒有女兒,否則一定要鄭成功做駙馬。 最後,還賜姓為朱,賜名為成功。 隆武帝不會知道,縱然之後自己身死,鄭成功違背父命,一意孤行,從未放棄為明朝盡忠。 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也母以子貴,被封為國夫人。日本方面得知此消息,讓田川氏盛妝來到中國,使他們一家團圓。 但因為國家動蕩,鄭成功一直未能與母親相見。 鄭成功被任命在福州管理軍務,後來又奉命把守江西、福建交界的大安關。年輕的鄭成功雄心壯志,希望能積極反攻,收複江西。 當時長江一帶已經失守,仙霞關在浙江、福建的交界處,是防止清兵勢力南下的第一道防線。 1646年3月,鄭成功的軍隊鎮守仙霞關時,皇帝賜他尚方寶劍,他終其一生珍藏不用。 鄭成功還向隆武帝獻策:首先要守住重要關口,其次練兵選將,積極的進攻,以水陸兩軍合攻;在軍費籌措方面,以商養戰,借貿易往來的盈餘補給戰爭所需。 這些策略極具前瞻性和實用性。 隆武二年六月,母親病重,鄭成功心急如焚。 自鄭成功回到中國,與母親幾乎16年未曾相見。母親生病了,鄭成功無論如何都要見母親一面,他日夜兼程,終於見到了思念多年的母親。 16年的思念,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兩人相擁痛哭。鄭成功沒有料到這一次團聚,竟是他們母子最後一次相聚。 亂世一別,竟是永遠的分離。後來清軍攻進安平時,母親田川氏謝絕與族人一起逃跑,孤身一人持劍自殺。 03 朝廷所在地福州,其實是鄭芝龍的勢力範圍,所以當時軍國大權,全都掌握在鄭芝龍的手中。 鄭芝龍是一個聰明且有心機謀略的人,他明白“國破山河在”的局面維持不了多久。於是不但不奮力匡扶大明,還借機搜刮錢糧、賣官鬻爵。 隆武帝無奈,只得獨自一人悶坐不語,滿面愁容。 鄭成功跪地言: 如果將來有一天忠孝不能兩全時候,必誓死捍衛國家的疆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皇帝聽後,痛哭不已,他伏在地上,再三叫鄭成功起身。 未曾料不久後,君臣二人,亦天人永別。 清兵南下之時,鄭芝龍暗通清廷投降,但清兵卻半信半疑,因為鄭成功正整頓軍隊,堅守仙霞嶺。 所以不論鄭成功如何哀求,鄭芝龍堅持不發糧餉。鄭成功只得勿勿趕回父親那裏,再次懇求父親,希望他能供應糧餉補給。 鄭芝龍反過來想說服兒子不要再傻了,明朝大勢已去,改朝換代,已是必然之事,這種沒有希望的戰爭只能是以卵擊石。 鄭成功聽後悲憤填膺,五內俱焚,他聲淚俱下地說: “父親,閩、粵一帶路途崎嶇、山險水惡,只要我們憑險設伏,鞏固防禦,仍然大有可為啊。 何況,您在這一帶擁有龐大的勢力,決不可輕信清廷的花言巧語。‘虎不可離山,離山則不武;龍不可脫淵,脫淵則受困’啊,務請父親三思而行。” 鄭芝龍視此番話為稚子之見,是不知天時地利的妄談,最終拂袖而去。 鄭芝龍最終也沒有給鄭成功軍糧和補給,清兵長驅直入,直攻仙霞關,鄭成功無法抗敵,仙霞關失守。 自此,父子決裂。鄭成功奔赴金門。 鄭成功到達金門不久,隆武帝死,鄭成功痛哭失聲,他設立靈台,隔海遙祭。 鄭成功一生志在報國之恩,可君王已死,母親自殺,父親降清,談何報國,泱泱國土哪裏還有一塊土地屬於明朝,哪裏還能容身。 壯士飲泣,無可歸之家國!與此同時,清朝承諾給鄭芝龍閩粵總督之位,鄭芝龍呈上降表。 04 鄭芝龍寫信給鄭成功,希望他一起投降清軍。 鄭成功接到信後,寫了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教父篇”:從來只聽說過父親教導兒子要為國盡忠,我還是第一次聽到,做父親的勸兒子向敵人投降。 這些清人哪裏是講信用的人,現在如果父親不聽兒子的勸告,執意要投降清政府,萬一您遭到不幸,孩兒只好穿著孝服,替您複仇了。 果然,鄭芝龍不久便被挾持北上。 鄭成功忍痛擦乾眼淚,重振士氣,發誓要為守住明朝的最後一片土地而努力,重組父親在福建沿海一帶的軍力,東山再起。 自此 “以只身而奉故朔,海島群雄,拱手聽其約束。且當敗軍喘息,又能鎮定強戰。繼而,開辟海外乾坤”。 這一年,他年僅二十出頭。 此後五年,鄭成功四處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舊部,更在南澳募集數千兵力。 也重新組織了一支龐大的海盜力量,鄭成功由此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國際貿易商,他的船隊遠達日本、菲律賓、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 1647年,清順治四年,一月,鄭成功在小金門誓師反清。 1649年,鄭成功決定揮兵南下,首先舉兵攻打漳浦,當年十月一舉攻取雲霄。 1650年,鄭成功率軍來到潮陽,當地知縣得知消息後提前開城投降。 鄭成功占據廈門後,清兵攻打廈門,只有一次成功。 那次是因為鄭成功南下,讓叔父獨自留守廈門,結果不敵清軍慌忙敗走,但是很快又被鄭成功奪了回來。 在其他大部分的戰爭中,清政府總是敗多勝少。鄭成功以海上為根據地,和清廷進行多年對抗,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清兵未踏遍中原之時,猛將如吳三桂、祖大壽等早已識時務投降,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天真”少年,國土盡失,改朝換代之下仍不顧一切抗爭到底,誓死不降。 這該需要怎樣的鐵骨、膽識、勇氣與魄力! 05 在戰鬥中,鄭成功總是視死如歸,身先士卒。 1653年四月,清軍進犯海澄,與鄭成功展開激烈戰鬥。在清軍猛烈炮火之下,鄭成功許多部將戰死,鄭成功見軍隊士氣低落,親臨陣前督戰。 清兵炮火齊發,部將拼命將他拉下炮台,鄭成功剛離開,炮彈剛好落在他剛坐的座位上,“座位被擊粉碎”。 此等九死一生之事,在鄭成功身上數不勝數。 五月,鄭成功以火攻大破清軍,取得海澄戰役的勝利。 清軍兩度大敗後,順治帝敕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成功拒不接受。此後清廷多次派使,鄭成功始終堅決抗清。 1654年,定西侯張名振向鄭成功請師,率領百艘戰艦北上,圖取江南地區。 張名振的北伐之師沿長江進攻,直達金山寺,威脅南京城。但因後援接濟不及,只得回師。後鄭成功第三次北伐失敗後,兵力大傷。 他考慮全局形勢,決意趕走荷蘭侵略者,收複國土台灣。 明末,海上霸主地位被荷蘭牢牢占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縱橫海上,荷蘭艦隊以武器精良聞名全球;而鄭成功的軍隊基本由弓箭、關刀、刺戟武裝,也有熱兵器,但十分粗劣。 鄭成功心知武器之懸殊,所以他明知台灣島上有一千餘人荷蘭軍隊,還是召集了2萬士兵。 可是,歷史的車輪往後推,大清王朝擁有常備軍兩百多萬,英國遠征軍最多不過兩萬,但大清王朝一敗塗地。 鄭成功真的能贏嗎? 鄭成功在廈門祭海,禱告上天:假我潮水,行我舟師。 1661年3月,鄭成功派兒子鄭經帶領一部分軍隊留守廈門,自己親率25000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 大軍越過台灣海峽後,在澎湖休整,准備直取台灣。 鄭成功利用海水漲潮的時機,駛進鹿耳門,登上台灣島。經過激戰,荷蘭軍慘敗,龜縮在兩座城裏不敢應戰。 鄭成功進一步采用切斷赤嵌城水源的方式,迫使盤踞在赤嵌的荷蘭人投降。 06 荷蘭人意識到鄭成功部驚人的勇敢,和他們以前認識的中國人幾乎不是一個物種。 據荷蘭人記載:他們有一人受傷臥在城堡前,無法救離那裏,雖然他身上已經被射中幾顆子彈,躺在地上,他不肯投降,還向城堡上射了十九或者二十枝箭。 陸地之戰,荷蘭人大敗,甚至荷蘭人引以為傲的海戰,亦是一敗塗地。 鄭成功部下在激烈的戰爭中英勇無畏,最勇敢的五六艘帆船圍攻荷蘭軍艦,混戰之中,荷蘭軍艦因自身火藥爆炸沉沒,船上士兵同歸於盡。其他軍艦四散逃走。 台灣城是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統治中心,城牆堅固,槍炮先進,防禦設施非常完備。 但是赤嵌城被鄭成功占領之後,台灣城已是一座孤城,城內缺糧、缺水,荷蘭軍處境十分困難。 鄭成功一方面派遣馬信率兵圍困荷蘭軍,一方面把剩下的兵力派去開荒。 五月,荷蘭殖民當局得到荷蘭軍在赤嵌城戰敗和台灣城被圍的消息後,匆忙派兵支援,均被鄭家軍打敗。 圍困八個月後,鄭成功下令向台灣城發起強攻,荷蘭軍只得投降。 經過會談,荷蘭 “願罷兵約降,請乞歸國”。 被荷蘭殖民主義者占領了三十八年的台灣,終於光複了! 那時的鄭成功不會意識到:自己打敗從非洲到南洋所向披靡的歐洲先進勢力,扭轉了東亞海洋勢力的發展軌道。 更使得台灣擺脫了像菲律賓、印尼那樣被西方殘暴統治三四百年的命運,開啟了台灣成為漢人主體社會的歷史。 鄭成功與荷蘭之戰,是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和西方第一次大規模海上之爭。也是唯一一次勝利。 然而鄭成功收複台灣的這一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抹亮光。 當年五月他就病逝,正值39歲的英年。 那年一月,清政府看到鄭成功已退守台灣,很難依靠武力打敗他,且他又拒不投降,於是鄭芝龍及抓獲的鄭家人全部處死。 在台灣的鄭成功得到北京傳來消息,父親被害,全家無一幸免。雖然意料之中必然如此,但是萬箭穿心,痛不欲生。 “中夜悲號,不能自已。” 同年,吳三桂攻入緬甸,永歷帝被俘,被絞死在昆明。四月鄭成功得知永歷帝的死訊後,悲憤萬分,心如死灰。 君亡、父死,一生的堅持終成虛妄。 07 清康熙四年,鄭成功初平複父死之痛,大舉移民將台灣建成複明之基地,但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歷被吳三桂絞殺,大明皇統徹底滅絕。 鄭成功失去了最後效忠的對象,他竭盡全力攻下台灣,又殫精竭慮建設台灣以圖複明,而這一切,全部失去最後的意義。 精神支柱土崩瓦解,鄭成功已不知自己到底在堅持什麼。 同時,留守廈門的長子與奶媽私通,生下一個孩子,治家極嚴的鄭成功聽聞後勃然大怒: “我欲成大事,乃不能治家,遑問天下!” 39歲的鄭成功心理防線逐漸崩潰,母親自殺,父親及全家餘人被殺,南明傾覆,國不國家不家,他一病不起,彌留之際言: “自國家飄零以來,枕戈泣血十有七年,進退無據,罪案日增。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於此極也?” 臨終歎曰“吾有何面目見先帝與地下!”,“以手抓面而逝”。 鄭成功,一個異國出生的海盜之子,以一人之力,抗清兵百萬,是極致的理想主義者,更是視榮譽重於生命的英雄。 “處無可如何之境,得未曾有之局,以其螳臂之勢,縱橫大敵,逐夷於海上,辟地千裏,為有明碩果之僅存。” 他一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泥沙俱下、灰暗絕望的晚明,留下一抹凜冽的英雄主義光輝。 暮色俱黑,一腔孤勇。 鄭成功一生中最愛的女子瑜娘,19歲那年嫁給鄭成功,鄭成功將死之時,她失聲痛哭寫下: 赤手曾擎明日月,丹心猶照漠乾坤。 鄭成功去世後,她削發為尼,遁入空門。 圖片來自《英雄鄭成功》 甄子丹:李連傑打傷我兩次 來源:一日一度(ID :yryd115)。 喜歡,就給文章一個“在看” 《論“海王”,還得是他》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論“海王”,還得是他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