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王紀人:《嚴獨鶴文集》再現一代名編的跨界風采》 ▲浙江桐鄉烏鎮嚴獨鶴圖書館內的嚴獨鶴銅像 嚴獨鶴(1889-1968)先生是中國現代報業史上的一代名編、通俗文學的組稿人兼撰稿者。1914年起就在上海擔任民營報紙《新聞報》副刊《快活林》編輯,1931年任該報副總編兼文藝副刊主編,翌年將副刊更名為《新園林》。上海淪陷後,日軍進入租界,劫收所有報社。他拒絕利誘頂住威脅,乃至憤而辭職,直至抗戰勝利後才回到複刊的《新聞報》履職。1949年《新聞報》停刊,改出《新聞日報》,嚴獨鶴被安排至上海新聞圖書館任副館長。長達30餘年的辦報生涯終告結束,留下了豐碩的寫作成果。 ▲望平街上的新聞報館 僅在《新聞報》副刊“談話”欄目,嚴獨鶴幾乎每天都要發表一篇短文,數十年如一日,多達萬餘篇,計數百萬字。凡訂閱《新聞報》的讀者,對副刊上天天出現的獨鶴之名,可謂盡人皆知,無人不曉。除了副刊上發表短文,在《新聞報》和其他報刊上還時有長短不一的散文隨筆發表。他還寫過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發表於世界書局的《紅雜志》(後更名為《紅玫瑰》)和其他報刊上,長篇小說《人海夢》則連載於《新聲》雜志上,可惜後來該雜志停刊,未能續完。此外,他還把經他之手發表的張恨水的名著《啼笑因緣》,改編成電影劇本供明星影片公司攝制。可見他大半生跨界於編輯、新聞寫作和文學創作之間,可謂凡有所及,皆有建樹。 ▲《獨鶴小說集》 嚴獨鶴在青年時代已有《獨鶴小說集》(世界書局1926年版)、長篇小說《人海夢》(世界書局1928年初版)等問世。但大量散文和副刊上的“談話”欄言論,尚未及結集出版。其孫嚴建平先生也是副刊編輯出身(《新民晚報》原副總編),有著一脈相承的職業情結。他在祖父逝世半個世紀之後,與上海圖書館館員祝淳翔合作選編了《嚴獨鶴文集》,由上海文藝出版社付梓出版。由此使上海現代報業史上一位大咖級人物再現風采,也令當代讀者有機會目擊他大半生的寫作成果。 文集為三卷本,含小說卷、散文卷和雜文卷,但不予序次,以見編選者無分先後、平等視之。文集既為編選,就非全收。如短篇小說僅選六篇,散文、雜文更是舍多選少。編選者並不自作序跋,但每卷均有前人或今人對嚴獨鶴其人其行其文的評述作為附錄,以供參考。 ▲《嚴獨鶴文集》 嚴獨鶴 著 嚴建平 祝淳翔 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小說卷附錄為世界書局總編、《紅玫瑰》雜志主編趙苕狂寫的《嚴獨鶴君傳》和《〈獨鶴小說集〉序》。其傳言及嚴獨鶴“性嗜小說”,熟讀中西名著。“故其所作,能融冶新舊,自成一家。散見於報紙雜志者至夥。然其意中,雅不欲專以小說鳴於時。居報界垂十年,每發表政論,多主持正義,尤為世所重雲。”寥寥數語,既指出嚴獨鶴對小說的情有獨鐘,又明言其更多致力於政論而為世人所重。嚴獨鶴的小說頗多傳奇色彩,人物的命運往往大起大落,從而導致情節跌宕騰挪,不刻意細節的真實。如短篇小說《留學生》裏的吳軼塵,雖有真才實學,卻因缺少資歷難找工作,不得不投靠留洋回來的博士充當槍手,代寫講稿、演說稿和文章,只得到其十分之二的報酬。但當他得到師母的資助出國留洋回來,又搭上了關系,成為外交總長的妹夫,便官運亨通,今非昔比,拒不接見遠道而來的師母,並把原來與師妹的婚約棄之不顧。在命運由窮至達的過程中,人性非但沒有升華,相反走向異化。小說從世俗價值觀的偏頗,寫到個人道德水准的大幅下降,寓深意於其中。 ▲嚴獨鶴與夫人陸蘊玉 長篇小說《人海夢》已發表三十三回,約35萬字。作為一部長篇,無論規模之宏大,人物之眾多,情節之豐富,意義之多元,自然超過短篇。《人海夢》繼承了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和譴責小說的傳統,對清政府統轄下沆瀣一起的政界、學界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刻畫了王觀察、方制台一類官僚頑固保守、老奸巨滑、假道學的醜惡嘴臉,揭示了社會的黑暗腐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社會諷刺小說。同時它也是一部革命小說,塑造了少年英傑華國雄的形象。他在上海求學時就閱讀進步書籍,留學日本時又成為革命党的骨乾。在武昌起義前,返滬與上海的革命党人做策應工作。小說也有言情和武俠的內容,實非其側重之處。 1997年有研究者主編了一套鴛鴦蝴蝶派禮拜六小說叢書出版,《人海夢》也列入其中,我認為是不妥的。因為《人海夢》更側重於批判黑暗,塑造正面的革命者形象,而且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在封建時代末日到來之前,於社會、家庭、個人所發生的舊與新的沖突和蛻變。與一般被視為鴛蝴派的小說有所不同,與所謂“香豔小說”更不可相提並論。當年《人海夢》在世界書局初版時,封面上印有“社會小說”,這才是更恰當的歸類。此外,《人海夢》有兩回寫夢,荒誕奇崛,喻指人海茫茫,變幻無常,頗具象征意味。我認為《人海夢》作為一部寫了辛亥革命前夜的社會世情小說,是可以改編成影視作品供大眾欣賞的。 ▲嚴獨鶴題寫的扇面 “散文卷”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編選者按其所涉分成十輯,讀者自可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按輯搜尋,各取所需。我讀此卷時在想:嚴獨鶴作為一位名聞遐邇的老報人,究竟有何切身的體會可以告訴後之來者?恰好在“報刊”輯翻到《談談報人》一篇。他說:“三十年來,我只勤勤懇懇做我應做的事,眼看世界上許多變化,一幕幕地在我面前表現著,也仿佛看了一幕極長的戲,而我就是一個替這戲寫說明書的人。”就是說報人不僅是世事的觀察者,而且是一個“說明”者。如果只看不予說明,就沒有盡到報人的責任。接著他又談了“做報人應有的態度”:一是“清”、二是“慎”、三是“勤”。僅此三點,言簡意賅,要做到卻並不容易。例如“清”指的是“保持一個清潔的心,一個清潔的身”,否則“就不免有飛塵灰沾染上來,所以做報人的,保持清潔,是最重要的”。僅此數語,推而廣之,就夠各行各業的人遵守一輩子的了。 ▲嚴獨鶴為中國新聞史泰鬥方漢奇題聯 文集“雜文卷”的內容可謂無所不談,只能按年代分輯了。所選雜文按年代歸類,啟發我想看看這位專為時代的多幕劇寫說明書的老報人,在每個時代的節點上寫過什麼?在1919年5月10、11日兩天的《新聞報》上他寫到了“五四運動”,卻以“滑稽閑話”為題,把章宗祥、曹汝霖大大開涮了一次。至5月21日又以《新測字:曹章賣國》揭露他們的賣國主義,肯定學生運動。1915年5月9日,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經過與日本談判之後,被迫接受日本《二十一條》中的十二條內容。條約簽訂後,全國教育聯合會決定,各校每年以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舉行紀念,誓雪國恥。嚴獨鶴在10周年之際,發表《國恥紀念日特刊概言》,唯恐人們“淡焉若忘了”。在1930年代他發表過《抗日救國三字訣》《日本事變與中國前途》《五卅紀念》《一·二八紀念》等文章,痛斥日寇侵華暴行和批評當局的不抵抗主義。在1940年代,他發表《紀念碑》一文,重提當年的“八·一三”戰事,肯定八十八師將在虹口建立陣亡將士紀念碑“確是最有紀念的價值”。他寫《七七紀念》,提到“七七紀念是悲慘的,也是雄壯的。要大家想想,怎樣才能使死者沒有遺憾,使生者得到安慰”,對不良的現實環境提出了沉痛的批評。在《勝利兩周年》中更明白指出“今日之下,連乍見高升的國際地位,已無形降落”,“更有誰保得住不野草重生,死灰複燃”。雖然他曾指出報人要用理智統制情感,但面對黑暗,他的義憤還是會溢於言表。這在《失敗主義與貪汙無能》等文章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嚴獨鶴(左)與新聞報同事、漫畫家丁悚合影 嚴獨鶴作為一個主要在舊時代從業的報人,之所以至今仍然值得我們緬懷和尊敬,除了他的敬業精神、聰明才智和對中國報業的傑出貢獻,還在於他不屈服於舊時代強權的壓力。正如範敬宜先生在《獨鶴可以不“獨”矣》中所說:“無論是面對槍口的威脅還是利祿的誘惑,他都保持了一個中國報人的特操,不為所懼,不為所惑,大義凜然,一身正氣。”誠哉斯言! 作者:王紀人 編輯:周怡倩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讀書 | 王紀人:《嚴獨鶴文集》再現一代名編的跨界風采》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讀書 | 王紀人:《嚴獨鶴文集》再現一代名編的跨界風采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