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秦朝兵馬俑的制作工藝真的來自外國嗎?》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做了一件又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永載史冊。例如推行郡縣制以鞏固中央集權的單一制政權;修建長城抵禦匈奴入侵和騷擾以保衛中原先進生產力;統一法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以促進族群融合等等,其功績不勝枚舉。還有就是史書上沒有只言片語記載的、現代考古發掘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 從出土的秦朝兵馬俑看,既有士兵也有官吏;而且官吏等級分明,戴著不同的冠,代表不同級別,士兵則不戴冠,官兵之間鎧甲也有所區別;兵俑又分步兵、騎兵和車兵三種,裝束各不相同,所持武器包括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臉型、身材、表情及年齡都有顯著差異。 車又分戎車(戰車)和輜重車。零件尺寸幾乎一致,各車關鍵零件可以相互替換;武器方面,任一弩箭,安裝在任何弩機上都可成功發射。這樣的標准化設計,保證了秦軍強大的戰鬥力。 兵馬俑的制作體現了古代藝術家的藝術造詣和工匠們的巧奪天工的技術水平,是中華古文明的精華所在,兵馬俑坑成為今天熱門旅遊勝地,值得國人的驕傲。 但是近年來,不少國內外專家懷疑兵馬俑制作工藝是舶來品。最早“嚴肅”提出質疑的是2013年的一名英國學者。他在論文中提到,兵馬俑的藝術源頭出自古希臘,“來源於與西方的交往,來源於亞歷山大的智慧和光彩耀人的希臘藝術”。而且在秦之前,中國只有體積很小的陶俑,並沒有真人大小的陶俑。兵馬俑好像是突然冒出來一樣。 他提及的亞歷山大帝國,是公元前4世紀源於東南歐的一個曇花一現的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源頭是古馬其頓人建立的“馬其頓王國”,古馬其頓人來源不明,史學家猜測是伊利裏亞人、色雷斯人、希臘人的混合體。馬其頓王國臨近古希臘,但是並未被當作古希臘的一部分,當時古希臘城邦的人也不承認他們是希臘人,而是“野蠻人”。但是亞歷山大大帝登基及大規模擴張之後,馬其頓的歷史成為古希臘歷史一部分,馬其頓人也被當作古希臘人一部分了。 直到今天,希臘人仍然認為馬其頓歷史是自己的驕傲歷史的一部分,甚至為從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分裂出來的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而爭議不休,直到最近希臘和馬其頓才達成協議,馬其頓共和國改稱“北馬其頓共和國”,以區別現在被希臘統治的馬其頓地區。 事實上,當代希臘人大部分不是古希臘人後裔,古希臘人(包括古馬其頓人)在被外來征服過程,部分失散,部分融入其他民族,尤其是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而現代希臘人則是近代信仰東正教的南斯拉夫人及其它東歐人後裔,因宗教戰爭而來到希臘的。現代馬其頓人也不是古馬其頓人後裔,乃是南斯拉夫人的一個分支。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最大的時候,曾經控制了帕米爾高原西部及克什米爾一帶,可以說離中國不遠了。亞歷山大帝國在擴張過程中,對所統治的區域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希臘化”運動。不過亞歷山大帝國存續時間很短,僅僅13、4年就土崩瓦解了。 2016年,兵馬俑源於古希臘的說法被英國媒體BBC和《國家地理》雜志放大了,他們合作拍攝了紀錄片《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裏面描述了這樣一個情節:秦始皇見到古希臘的雕塑,羨慕不已,於是請求古希臘雕塑專家幫助建造兵馬俑,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後,依舊擁有一支強大的橫掃六合的軍隊。 在這個紀錄片中,古希臘幫助秦始皇建造兵馬俑似乎已經不再是一種猜測,而是鐵板釘釘的史實了!仿佛編劇和導演是跟著古希臘專家來到鹹陽,親眼目睹了秦始皇親切會見古希臘專家似的。而離秦始皇不到百年的偉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竟然在史記中對來秦朝的古希臘專家只字不提。 紀錄片還提供了兩個證據,一是在中國西域發現了不少高加索人種的秦漢時期遺骨,而是在鹹陽附近發現了西方白人的頭骨,據此推測,古希臘人來過中國。 這個觀點甚至影響了國內學者。例如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某教授就覺得唯有如此才能解釋“從天而降”的兵馬俑技術。——“從東周列國陶俑、戰國晚期秦俑到秦始皇時期的兵馬俑,他們之間不僅有藝術手法的差異,更有藝術風格的不同。假如將它們置於秦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進行邏輯性的考察……在邏輯上難以解釋。” 當然也有國內學者認可兵馬俑是當時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結果,不一定是古希臘人直接指導的結果。畢竟當時,雖然秦朝沒有直接統治西域,但是西域和中原的交流始終存在,而且至少戰國時期已經中原人士定居西域了。 當然這種觀點,在國際上也有不同看法,最引人注目的是韓國《朝鮮周刊》的觀點。他們認為兵馬俑技術來源於朝鮮半島南部馬韓。 馬韓是位於古代朝鮮半島南部(今大韓民國的忠清南北兩道及全羅南北兩道一帶)的一個部落聯盟,還尚未形成完備國家形態。朝鮮半島南部的馬韓、辰韓、弁韓統稱三韓,是今天朝鮮民族的直系祖先。曾被來自中國東北的高句麗人所征服,戰國秦漢時期,中國移民也不斷湧入,馬韓地區後來演變為百濟國。 韓國有專家指出,早在先秦時期,韓人祖先就掌握了陶俑制造技術,公元前210年,秦國重金聘請馬韓專家來鹹陽燒制陶俑。兵馬俑其中不少制作風格、人物表情與馬韓人偶非常相似。 但是這種網絡上流傳的說法也缺少必要的根據。首先馬韓出現的時候,中國已經進入西漢時期;其次,馬韓的陶俑晚於秦朝。 那為什麼說兵馬俑不可能在古希臘人指導下完成呢? 首先,完成工程浩大的工程,必定需要大量的古希臘專家。而史書對古希臘人來中原的事並無任何記載,顯然不可能的,因為秦始皇特意派人不遠萬裏聘請古希臘專家的話,必定是大事,必入中國史冊;如果是古希臘人偶爾來到中原,專家成批過來動機又是為何呢? 研究兵馬俑細節,專家們發現很多兵馬俑刻有制作的姓氏和地名,有鹹陽、櫟陽、臨晉、安邑,這也說明兵馬俑在不同的地方完成。所以出土的兵馬俑才在技藝技法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如果是在統一指導下,不可能存在這種差異。如果是不同古希臘專家,那得多少專家指導並且分配到各地去? 那為何秦始皇制作兵馬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呢。這還得從秦始皇自身去分析原因。 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了中國,自以為其功勞,堪比三皇五帝。所以總要做出一些前人沒有做的事情。這與秦始皇堅定的意志分不開。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給出解釋: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這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的意志分不開。秦俑嚴格地模擬實物,帶有肖像寫生的性質和特點,並且在規模和氣勢上更勝一籌。 秦始皇想在自己去世之後,依舊擁有一支強大軍隊,有這樣的想法毫不奇怪。另外也是為英勇奮戰的士兵,在多年後依舊可以跟隨皇帝的一種褒獎,而且以六國工匠的技術,完全可以勝任。 兵馬俑的燒制工藝之謎早已被破解,也證明與古希臘的技術毫無關系。古中國工匠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在外面覆蓋一層細泥,然後進行加工刻畫加彩。一般以真人為模特,所以可以精美到每件陶俑無論是身體結構、肢體動作,還是頭發、眉毛、嘴巴等細節,都做到精雕細刻、一絲不苟。兵馬俑腹中的主體支撐是糠皮內模袋,糠皮是那時候的尋常物品。燒制完成後,秦始皇從天下各地調來的能工巧匠,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兵馬俑,一點都不奇怪。 不能說在此之前沒有兵馬俑,就懷疑中國工匠的技術。相反,兵馬俑坑裏出土的數萬件兵器應用的鍍鉻技術,歐洲20世紀才擁有。可見無需沒有根據地懷疑古中國工匠們。 當前,史學界及考古界存在一種風氣,以考證來自國外為時髦,即使證據不足,甚至蛛絲馬跡都沒有,就憑想象牽強附會。但是要說來自本土就苛求證據鏈。這種不嚴謹的雙標做法只會貽笑大方。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秦朝兵馬俑的制作工藝真的來自外國嗎?》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秦朝兵馬俑的制作工藝真的來自外國嗎?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