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之下,這些健康風險需留心》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自然天氣現象。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並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出現大範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當其強度達到一定標准時就稱之為寒潮。 強冷空氣或寒潮來襲時,氣溫在短時間內快速下降,會引起人體產生應激反應,誘發兒童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肺炎、哮喘等,也易誘發老年人群的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這是因為冷空氣可使鼻咽部局部黏膜變得乾燥,以致發生細小破裂,病毒、細菌容易趁虛而入,加之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造成呼吸道疾病高發。 除此之外,氣溫驟降所引起的血管收縮和血液黏稠度增加也會加重高血壓症狀,易誘發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相關研究發現,約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氣下病情會加重。 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血管突然收縮,動脈平均壓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數也相應增高,心肌缺氧現象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便明顯升高。 研究發現,同樣氣溫變動幅度的冷空氣活動,其在初冬時段或清明節前後對相關人群的影響要比隆冬時節更為嚴重。 初冬時節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的高峰期。德國《醫學世界》的一項回顧性調查結果表明,每年4月和11月,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最高。 季節轉換的關鍵過渡時段,人體也在隨之轉換調整,對冷空氣侵襲的抵抗能力較弱;秋末冬初的首次強冷空氣活動,體質較弱的人群應當格外注意、加倍防護。 而到隆冬時節,人體已經歷多次冷空氣侵襲,對冷刺激的適應和抵抗能力明顯增強,因而寒潮誘發的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反而有所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寒潮帶來的健康風險往往還存在持續與滯後效應。 寒潮天氣過程一般會持續幾天,公眾需持續關注天氣預報,根據自身情況加強防禦,降低氣溫驟降帶來的健康危害。 若遇雨雪天氣,應盡可能減少戶外活動,降低室內外變換的巨大溫差對身體的不利影響,防範因道路濕滑導致的交通事故以及行人跌倒骨折外傷風險。 《寒潮之下,這些健康風險需留心》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寒潮之下,這些健康風險需留心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