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氣溫,沒有信號的“死亡之海”建了氣象站?是真的!》 說起塔克拉瑪乾大沙漠 你會最先想到什麼呢? 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 還是黃沙、高溫、無人區? 這裏被無盡黃沙包圍 離於田縣300多公裏 被稱為我國最難抵達的村落 甚至曾因與外界距離太遠 與世隔絕幾百年 被稱作“最後的沙漠部落” 但有人的地方必須有氣象站守護 建設者們 在這片“死亡之海”辛勤探索 氣象站的建成 讓塔克拉瑪乾沙漠腹地的 “死亡之海”終於“活”了起來! 這絕非易事 其背後的困難我們難以想象 和小編一起走進這背後的故事吧 01 建站究竟有多難呢? 金秋 車子在沙漠裏 沿著通向達裏雅布依村的方向 駛過起伏的沙丘 黃沙漫天 陣風卷起的細沙在沙丘上“匍匐” 將平整的沙漠 塑造成一道道無法逾越的沙梁 接連雲天 “令人膽寒。”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於田縣 氣象局副局長湯博的感受與美麗無關 湯博的感慨來自建站時的親身體驗 “塔克拉瑪乾沙漠的維吾爾語意是 進去出不來的地方 那裏乾燥、酷熱、嚴寒、 晝夜溫差大、蚊蟲毒性大……” 回想建站時 達裏雅布依村滿目沙子 但一粒沙子都沒法用於建站 建站所用的沙子、石頭 都從縣城購買運輸 加之選址都在沙漠深處 重重沙山阻隔,車輛無法到達 三個站所用材料都依靠肩扛人背 三伏天裏 他們在氣溫超過40℃的沙漠裏施工 隔著鞋底 超過50℃的黃沙依舊灼熱 每天都有人中暑 細細的沙子無孔不入 “大家的嘴裏、耳朵裏和鼻孔裏 都是沙子 喝口水都要漱口五六次 回家洗個澡 下水道都被沙子堵死。” 湯博說,最困難的還是下挖基礎 沙子自行回填速度 比下挖的速度還要快 90厘米的基礎 他們硬是挖3米寬才能完成澆築 這3個站,足足建了兩個多月 困難超出想象 02 沒有信號,怎麼找方向呢? 2017年和2019年 達裏雅布依村 先後進行了兩輪搬遷 如今,塔克拉瑪乾沙漠 有兩個達裏雅布依村 一個是 距離G315國道200公裏的“舊”村 另一個是 距離G315國道91公裏的“新”村 新村站點維護比較順利 但舊村站點卻“找不到了” 從新村到舊村120公裏的路 都在沙山遍布、坑窪不平 和陷阱叢生的沙漠裏 沒有固定道路 雖然看起來不遠 但即使是性能再好的越野車 也得5個小時以上才能到達 波瀾起伏的沙海裏 看似都可通行 但流沙隱藏下的沙窩 隨時可將車輛吞入其中 走走停停 好不容易到達村子 已是19日21時許 問題出現了… 舊村觀測站 建在河道對岸的沙包上 沙漠裏地勢相對平坦 沒有明顯的標志 “一種混沌感”讓楊重祥面露困惑 “觸目可見的是灰土、沙丘、 蜿蜒的河流、胡楊金黃、 枯萎的灌木和羊群。” 從舊村原鄉政府出發 維護隊伍按照衛星導航 沿著河道驅車十餘公裏 在周圍轉了十多圈 怎麼也找不到氣象站 手機沒有信號 一切都回到原點 河道已被洪水沖刷並改道 找不到當初建站時留下的痕跡 北鬥定位系統顯示 氣象站就在附近 車輛在樹林裏穿梭 也看不到氣象站的蹤跡 只能用無人機查看 但終因衛星信號太弱 無人機飛行800米報警自動返 只剩下唯一的辦法 ——找當地村民帶路 但村民都遷至新村 留下的牧民 零星分散在廣闊的綠洲地帶 為了節省油料 維護隊伍兵分三路分頭徒步去找站 並安排一名司機到附近找牧民 直到20日13時許 終於在20多公裏外找到了牧民 牧民帶著維護隊伍才找到了氣象站 03 再次前往,物資一定做好准備 9月19日國慶前夕 湯博帶領氣象台台長楊重祥 和預報員文國前、李永靖四人 組成維護隊伍 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前往大漠深處 達裏雅布依村的凜冽冬天很快就要到來 他們得抓緊時間維護 今年在那裏建好的三個全要素氣象站 這次去達裏雅布依村維護氣象站 他們做足了准備 9月18日23時許 人們都進入了夢鄉 縣氣象局的院子仍然燈火通明 大家都在分頭准備物資 車上,除了常規維護和檢測工具外 還有衛星電話、牽引繩、 一大桶汽油、急救藥物和五箱礦泉水 回望這個氣象站建設的工作 好在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雖然沙漠裏冬季沒有大的天氣系統 但冬季沙漠裏會不會降雪 氣溫和風速等氣象要素的了解 都對當地發展種植業、保障牧業安全很重要 特別是對沙漠固碳和近年昆侖山北坡 降水氣候機理研究 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他們深信 這一切辛苦是值得的 “死亡之海”的深處 氣象數據正源源不斷被獲取 被傳遞到 於田、和田、烏魯木齊、北京 甚至更多更遠處 它們將被用於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 乃至更多領域 造福更多的人 《50℃氣溫,沒有信號的“死亡之海”建了氣象站?是真的!》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50℃氣溫,沒有信號的“死亡之海”建了氣象站?是真的!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