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為了利益,巧取豪奪了的瓷器秘方》 子明的瓷器史文化達人,優質創作者龍泉窯青釉執壺西方貴族接觸青花瓷器元朝雖然只有短短不足百年,卻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元人四方征戰,版圖大得驚人,西方諸國也為其所震懾,四方來朝,紛紛稱其為元朝附屬國。波斯,即今天的伊朗,是中西方貿易的重要樞紐,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貿易國度,卻也是元朝的附屬國。當時有一位西方的旅行冒險家,馬可波羅,據《馬可波羅遊記》記載,他曾經護送大元朝的闊闊真公主到波斯國和親。這直接證實著兩國的關系緊密,由此,中國當時的商品可以源源不斷地通過波斯售往西方各國。其中最喜歡的商品是用波斯蘇麻離青料燒制的青花白瓷。 青花飛鳳麒麟紋盤有人說西方人喜歡青花瓷器是被它美麗的紋飾與色彩所折服,其實不然。早在唐朝時中國的瓷器就遠銷西方,但他們對這種制作一般,色澤發青的瓷器反響平平。宋代時瓷器制作水准有了質的改善,但白瓷並不是主流。是元代的青花白瓷,通過外貿走向了西方,也得到了西方貴族的認可。 西方家庭同時期的西方,大多數的家庭吃飯飲水都是用的銅器,貴族會用銀器或者金器。銅器的使用總會有些許的鏽跡,銀器在長時間使用時也會變得光澤暗淡。再精美的金屬器,在不斷地磨損中,所繪的花紋圖案還會變得難以看清。當西方貴族接觸到瓷器的瞬間,這一切的問題都不存在了。青花白瓷表面致密光滑,極易清潔,就連所繪的圖案也在釉的下面,再長時間的使用也如新的一般。 赤金鏨花餐具貴族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衛生的餐具或者飲具。青花白瓷被西方貴族所喜愛,不惜重金也要購得。因為只有如此精美的器物才能配得上他們的地位。一時間波斯商人所貿易的青花瓷器供不應求。青花瓷器被世界所知馬可波羅,在中國十七年,把他的所見所聞講述成《馬可波羅行記遊記曆險記》這是一個令西方世界震驚的美麗的神話。在這本書時,中國被講述成了一個滿地黃金的地方,而這個“黃金”指的正是瓷器,中國人有著把普通的土壤變成瓷器的能力,而瓷器可以通過貿易換得大量的黃金,因此,遍地黃金的說法其實並不誇張。正因為這樣的一個理想國度,才會引來更多的外來商人。當時波斯有個商人為了求取貴族的獨特愛好,還特意在景德鎮定制過瓷器,其形狀如一個西方僧人的帽子,後人稱其為僧帽壺。貴族得到僧帽壺後十分高興,感歎瓷器居然還可以根據喜歡隨意制作。後來就命當地的有學問的人士,前往中國景德鎮一探究境。 甜白釉僧帽壺波斯學者來到中土後受到熱情接待,但到達景德鎮後,大家對他卻是相當冷漠,尤其制瓷之事更是閉口不談。元朝時景德鎮已經是朝廷官窯場,已在嚴密管制之下。況且,古時的中國,門戶之見相當嚴重。那祖先用了千年智慧探索而來的制瓷器技術,又怎麼會交給一個洋人。波斯學者最終只得無功而返。大明朝引萬國來朝明朝曾立下海禁,許多中國商人不得出海,一時商貿受到了巨大的打壓。一時間西方來朝的國家變少了,但明朝君王卻是個好面子的皇帝,喜歡萬國來朝的局面。所以命鄭和七次下西洋,從亞洲一直到非洲,期間去過了超過30個國家,把大明朝的風土人情,昌盛國力一一介紹。鄭和七次下西洋後,來朝的國家達到了60多個,大明皇不亦樂乎。 鄭和七次下西洋來朝的國家使節會帶著各式各樣的貢品,比如銅燭台、水晶壺、珍奇異獸等。而大明皇為表示大國氣節,也會送一些東西作為回禮。經常的皇帝會把一些喜歡的貢品,由畫師畫好外觀,送往景德鎮官窯,依照貢品的樣子燒制出對應的瓷器。如青花花卉紋八方燭台,就是仿自阿拉伯銅器。 青花花卉紋八方燭台隨著世界諸國與大明朝的關系發展,越來越多的精美瓷器流向世界。青花瓷器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據記載,當時薩克森公國奧古斯特大帝曾用一隊騎兵和波斯商人換過48件中國青瓷花瓶。可見,青花瓷器果真比黃金貴重得多。西方開始竊取制瓷技術由於瓷器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加重,需要量變高。僅僅通過貿易的形式來獲取,不但數量少,而且價格實在太貴,就連當時的貴族家庭也很少有超過十件上等青花瓷的。於是,西方人不斷想著辦法從中國來竊取青花瓷器的燒制技術。 傳教士公元1698年(康熙年間),昂特雷柯萊(中文名殷弘緒)作為在江西省的傳教士,擔任景德鎮一個陶工聖會的牧師,但他同時秘密地探詢景德鎮燒瓷的秘方。景德鎮是官窯重地,牧師也不可能隨意進出窯場的,他只得通過與一些工匠的交談得到一些信息。然後寫信給西方貴族,其中有這樣的話語:“一種非常美麗的藍色花在一些時間後出現在瓷器上。瓷胎看起來非常潔白,當繪上彩料時,其色調呈淡黑色,等其乾燥後,再罩以釉,彩色料似乎完全消失掉,埋藏在釉下面了。但是通過焙燒,彩料變成幽靚的藍色來。這差不多像在太陽的照耀下蝴蝶變得美麗漂亮的情形一般。色彩繽紛,賞心悅目。”此時,牧師只得一些制瓷器的表象工作,與可以實際操作的流程還相關甚遠。這樣的程度是不可能燒制出絕佳瓷器的。 奧爾良大公熱諾維凡公元1750年(乾隆年間),奧爾良大公熱諾維凡從中國運走不少白不子與高嶺土樣本,命令工匠蓋塔爾在法國尋找類似的原料。然後,他找來一名叫貝特格的化學家,讓其仿制中國瓷器,設立塞夫勒窯廠。經過無數次試驗 1708年,他成功燒制出一種比較白淨的瓷器。相比之下,才發現與中國瓷器還有一定的差距。燒制的瓷器普遍比較厚實,燒制比較薄的瓷器時總是不能成型。景德鎮官窯場被法國領事參觀公元1882年(光緒年間)法國駐中國漢口的領事謝爾策訪問了景德鎮窯廠,這種訪問不如說是明搶更為合適。走向衰落的清政府無力拒絕法國人的要求,謝爾策就這樣在景德鎮窯廠裏,大搖大擺的觀看瓷器燒制過程,期間,把所見詳細記錄下來,包括文字,窯結構圖樣,之後將這些資料以及瓷土樣品送往了塞夫勒窯廠。至此,中國瓷器的神秘面紗被揭下。 當代的梅林瓷器在之後的幾十年了,歐洲諸國就陸續燒制出了自己的瓷器。像德國的梅森(Meissen)、英國的韋基伍德(Wedgewood)、法國的塞夫勒(Sevres)、丹麥的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匈牙利的海蘭德(Herend)等。中國瓷器的壟斷地位被打破,意味著歐洲國家就不需要花費高昂的價格購買瓷器。在西方工業地帶動下,瓷器也從手工的藝術品成為了可以批量生產的流水線工藝品。 《西方人為了利益,巧取豪奪了的瓷器秘方》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方人為了利益,巧取豪奪了的瓷器秘方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