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敢說的秘密,都在產後調理院。|百家故事》 視覺志#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台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作者|八兩「生育」一直是女性繞不開的話題。很多生育前應該知道,卻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你的事。都被一幫人記錄了下來。在一個產後護理院裏,他們把女性最真實的一面拍給我們看。沒有緊張的兩性對立,也沒有苦大仇深的生育焦慮。但看完之後又會有一些思考。坐著冥船,她向死神講起了自己的故事。畫面閃回過女主的前半生。就連生產前的24小時,都還在飆車搶時間爭取客戶。即使簽約前一秒羊水破了,仍然淡定得連根兒頭發絲都沒有亂。在走馬燈中回過神來,女主求生欲爆棚。一膀子把死神掄翻在河,自己搖著槳就劃回去了。簡直不要太硬核從鬼門關回來,分娩還得繼續。02以往的影視作品中生產過程總被拍得太敷衍。寥寥幾個產婦痛苦扭曲的表情、一聲嬰兒清脆的啼哭就表現完了。而《產後調理院》卻“大尺度”地將生孩子時那些“屎尿屁”都搬上了熒屏。整個漫長而煎熬的過程被分為四個階段:產婦就像刀板上的魚肉,隨時等待著被捅被拔被剃。還要因為術前沒排泄幹淨,而擔心到了手術台上在許多人面前大小便失禁。好不容易等來醫生內診,這邊女主已經嚎得死去活來,那邊醫生卻帶著男實習生不緊不慢地開始了現場教學!真是急死人了有沒有?那酸爽程度完全不亞於一場動物大遷徙,體內仿佛有數百萬只動物發了瘋似地朝你奔湧而來。用盡了洪荒之力,孩子終於出生了。這一刻是屬於母性的慶典。身體虛弱的母親,做好了准備接受感動和幸福。可看到孩子的第一眼,還是跟預想差太多。“怎麼這麼紅啊?”“這算漂亮嗎?”面對新生兒,第一次當媽顯得陌生又失落。孩子幾乎吸引了所有人的關注,只有娘家的媽媽懷著和自己相同的心情。回不去的,還有生產完卻還沒來得及縮回去的肚子;要迎接的,是產後持續不排尿,就得靠插尿管輔助的恐怖故事;以及打個噴嚏就會漏尿的社會性死亡瞬間。而這些考驗,不過是給新手媽媽的“飯前開胃菜”。於是育兒經驗值為零的夫妻倆,來到了“產後調理院”(俗稱月子中心)。這裏不僅有替產婦准備的營養三餐,還有負責照顧孩子的專家。看上去,似乎是“天堂”一般的地方。在這裏沒有人關心你是誰,你的”自我“也不重要,一切都只是為了孩子而存在,連名字也沒有被記得的必要。你有且僅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孩子媽。她們掌握著一手的育兒訊息和資源,是媽媽群裏的意見領袖,享受著絕對的話語權,身邊盡是追隨者。誰讓媽媽之間打的就是信息戰呢?而順產了一對雙胞胎,24個月堅持母乳喂養,並且還是直乳(不用奶瓶)的小愛媽媽則是這群佼佼者中的女王。至於末尾車廂,自然是像以女主為代表的:高齡產婦、職業女性,同時又毫無經驗的新手寶媽。在這裏,“母性”被粗暴地簡化成“你能為孩子犧牲到什麼地步”。對媽媽們來說,未免太不公平。除了鄙視鏈,媽媽之間還存在著強烈對立的党派之爭:「喂母乳還是喂奶粉?」 ”只要被吸奶,就是奶牛“每天除了要熬夜起來喂奶,還要為了奶水營養忌口。不是在擠奶,就是在准備擠奶的路上。 而那些因為奶水不足選擇奶粉喂養的媽媽,即使逃過了母乳的痛苦也並不輕松。“你不喂母乳,萬一以後孩子出現什麼情況,你會後悔一輩子”人言可畏。扛不住高壓的媽媽,難免在心裏打起了問號,負罪感滿滿。 一個問題引發的“血案”,足以挑起全球共同的紛爭。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恐怕要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仍然沒有一個定論。當“孩子至上”成為一則“社會約定俗成”的金科玉律時,母親不快樂擠出的奶,和母牛在牧場上快樂產下的奶,到底哪一個對孩子來說,才是更好的呢?05身為母親和身為獨立個體間的撕裂與沖突,時常困擾著她們。盡管成為了母親,但有時仍想要獲得社會和他人的認可與“被需要”。 從懷孕到產後,母親們要經曆生理疼痛、情緒起伏、身份轉變。她們不是孩子的附屬品,也不是為了取悅別人。 請允許她們有自己的小情緒;請允許她們不必非得感到幸福;請允許她們也有偶爾精神崩潰的權利。 說什麼“當媽的都是這樣過來的”。從來如此,便對嗎?關於“媽媽”的真正樣子,沒有誰能夠說得清,成為媽媽這件事不只是帶來開心,時而也是會帶來悲傷、焦慮、迷茫……好媽媽從來不是完美,而是能咬牙堅持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女人。每個敢於成為母親的女性,本身就已偉大。 《女人不敢說的秘密,都在產後調理院。|百家故事》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女人不敢說的秘密,都在產後調理院。|百家故事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