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做職業規劃的歷史名人》第二季:範蠡為何能成為人生贏家》 向陽生涯範蠡何許人也?也許一下子你想不起來。但如果向陽君提到西施的話……呵呵,沒錯,傳說中西施伴隨範蠡泛舟五湖,傳出愛情佳話。在很多人眼中,他們就是美女配英雄。當然這很可能是後世文人的美化,真實歷史已無法考證。這不是本文重點,重點是範蠡的身上有太多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年輕時你也許會崇拜伍子胥,敬畏白起,但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曆的豐富,了解範蠡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喜歡他——他是當之無愧的人生贏家:升職加薪、位高權重、富甲一方、迎娶白富美……這些當代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範蠡統統做到。縱觀古今,他可能是唯一一個政界、商界、情感都收獲頗豐的牛人。 究竟,範蠡為何能成為人生贏家呢?說白了,他也是個擅長做職業規劃的古人。來看看他是怎麼規劃自己職業生涯的吧,相信會對你的生涯發展有所啟發喲:懂得分析性格類型春秋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帶著僅剩的5000兵卒逃入會稽山。範蠡就是在勾踐窮途末路的時候前去投奔的,他向越王提出了“越必興、吳必敗”的斷言,並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的策略,之後又推薦好友文種進入越國一起輔佐勾踐。被拜為上大夫後,勾踐想讓範蠡治理國政,範蠡卻非常理性地分析了自己和文種的性格類型,說道:“兵甲之事,種不如蠡;填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我猜範蠡一定是穿越了,悄悄學了MBTI性格類型測試,這才能准確看出文種大夫屬於ENTJ類型。在治理國家和撫恤黎民百姓方面,文種更擅長充當統帥和調度者。放到今天,範蠡一定能成為一名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範蠡不僅懂得分析文種的性格特征,而且知人善任,寧可自己陪同勾踐前往吳國當人質,也要讓文種留下治理國家,展現了了不起的職業規劃精神。懂得為帝王做職業規劃為奴三年後回到越國,勾踐為了複仇勵精圖治,著名的“臥薪嘗膽”就發生在這段時間。而範蠡也在這段時間中為勾踐進行了一系列的出色的帝王職業規劃。內政方面,他配合文種一起“勸農桑,務積谷,不亂民功,不逆天時”,先抓經濟,繼而親民,穩定社會,施民所善,去民所惡。協調內部關系,內親群臣,下義百姓……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越國迅速國富民強。軍事方面,範蠡重建國都城,卻建得殘缺不全,面對吳國的方向連城牆都不築,這樣就迷惑了夫差。他還重視軍隊訓練,提高士氣,增加戰鬥力。為了進一步迷惑夫差,範蠡又投其所好,派人向夫差進獻美女,打消夫差的顧慮,消磨夫差的意志。 懂得及時跳槽轉型公元前473年,經過20年的隱忍,越國終於兵精糧足,一戰擊潰吳國,報了當年的仇。但勾踐剛剛打下江山,範蠡便離開了越國。可以說,範蠡正是運用職業規劃的智慧讓自己功成身退的。首先,他很善於分析人物性格,清楚越王勾踐這個人為人陰險,工於心計,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享樂;其次,他懂得審時度勢。用職業規劃的術語來說就是:懂得分析職業機會系統,分析自己當下所處的宏觀環境、組織環境,充分考慮現實環境存在的限制。範蠡深知,在勾踐這樣性格的帝王身邊“享樂”一定充滿了局限性:一方面,國家的功臣元老往往會受到百姓擁戴,風頭蓋過帝王,不可避免地會遭到帝王嫉恨。如果帝王不是李世民那樣的明君,往往不能得善終;另一方面,功臣元老必定位高權重,封疆列侯,擁兵自重,會引發帝王猜忌,必除之而後快。比如韓信最後就沒有好下場。範蠡清楚當下職業發展的瓶頸,知道在光鮮的權位背後潛藏著重重危機,政治生涯已經到頭,如不趕緊走人,怕是連人生生涯也要葬送。著名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老師指出:當公司的發展目標與個人的發展目標不一致,或個人的發展空間受到環境和組織影響時,選擇組織外的發展——跳槽,就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了。反觀今天很多企業的中高層領導,人到中年,積累了相當的人脈和威信,工作都分派給員工,自己輕松悠閑,卻拿著高薪。做到這樣的位置看似出人頭地了,其實恰恰處在了古時開國元勳的微妙境地上。如不能審時度勢,做出及時的應變調整,一旦行業有風吹草動,公司面臨危機,最先被裁的都是這些人。道理是一樣的:一方面,老板都怕這類人位高權重,拉幫結派,對管理公司不利;另一方面,拿著高薪不幹事,還不如雇傭新人,更節省成本。在來向陽生涯進行職業咨詢的客戶當中,很多遭到裁撤的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層領導,他們彷徨無助,不能接受突如其來的厄運,更不知接下去該何去何從。這其實就是不懂“審時度勢”、“及時轉型”的道理。 範蠡不僅自己及時轉型,還規勸好友文種也趕緊做決斷。去到齊國之後,範蠡寫信給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意思是:飛鳥射殺完了,好的弓箭就會被收起來;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獵狗就會被煮掉。越王為人陰險,工於心計。可以與他共患難卻不能同享樂。你為什麼還不快離開呢?文種也是有覺悟的,但到底比範蠡低了一層,收到信後他沒有及時離開,而是稱病不上朝,最終沒能逃脫被賜死的命運。成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便出自這裏,後代諸多名臣都以此為戒。懂得找到終身職業應對職場危機我們的職業生涯總會遭遇各種風浪和坎坷,諸如中年危機、內卷化嚴重、下崗失業……現在又要面臨延遲退休。職場人該如何應對?來看看範蠡是怎麼轉型的吧:範蠡舍棄名利富貴,散盡家財,毅然離開越國,輾轉來到齊國。這是他第一次轉型。在齊國,他隱姓埋名,戮力耕作,很快又積累起數千萬家產。範蠡仗義疏財,施善鄉梓,他的賢明被齊人賞識,齊王請他去國都臨淄,拜為相國。三年後,範蠡明哲保身,第二次轉型,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一身布衣地遷徙到宋國陶邑(今菏澤定陶區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商之地,範蠡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於是自稱陶朱公。經商獲得巨額財富,又全部散盡,然後又迅速賺入一大筆錢,有如此才華和膽識的商人歷史上怕就範蠡一人。這讓向陽君想到一個成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多職場人認為“財富”就是拿捏在手裏的金錢,殊不知,真正的財富是自身掌握的、別人難以替代的本領,是看不見的天賦技能。當你認准自己擅長的、熱愛的天賦技能,把它當做一份職業來做,甚至集中能量做到頂端優勢的時候,無論外界遭遇多少大風大浪,你都能得屹立不倒,重振雄風。而這個“自己擅長的、熱愛的天賦技能”就是你的終身職業。範蠡很聰明地找到了自己的終身職業——經商。還記得終身職業需要滿足哪三大要素嗎?《延遲退休已成定局!我們該如何應對?聰明人都在悄悄幹這事》一文已經明確羅列:第一,一定是你的興趣特長;第二,一定要有著漫長的生命力,至少在百年之內都是人們所需的;第三,一定要產生價值。雖然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比如成語“舍本逐末”的“本”指的是農業,“末”指的是商業)但商業一定是產生價值的,同時又有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而範蠡本身又非常善於經商,以商業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確實再好不過了。 範蠡就是靠著這份終身職業功名始終,幸福一生,成為亂世最大的贏家。這才有了後世文人“西施吳亡後,西施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的描寫,寄托了世人對他的尊重和美好祈願。最後的話從範蠡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可貴的職業規劃精神和品質,雖然古人已經離我們遠去,但職業規劃的精髓穿越時空,總能古為今用,帶給今天的職場人借鑒和啟發。贈詩一首,你我共勉:輔君皇 智通退 保性命從商道 富天下 散家財平民身 得善終 名留世End你喜歡中國歷史嗎?你對範蠡有多少了解呢?從他身上有沒有得到職業規劃的啟發?歡迎留言跟我們聊聊。 《《最會做職業規劃的歷史名人》第二季:範蠡為何能成為人生贏家》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最會做職業規劃的歷史名人》第二季:範蠡為何能成為人生贏家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