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央一首播:開局氣象宏大,堪稱歷史大劇》 青瞳視角北京青年報北青網官方帳號第一點理由:精准的年代質感和有效的地域質感歷史大劇,要成為優秀劇作,首先面對的就是“真實”。《覺醒年代》的開局部分,就瞄准了這種真實,要把自己的劇情故事牢牢地掛在歷史的脈絡之上。這種“牢牢掛在”的方式則分為兩種,一種是精准的年代質感,一種是有效的地域質感。這都是編劇重要且有歷史正劇創作意識的技術手法。先說年代質感。在《覺醒年代》的開局橋段,便是一戰即將結束,日本打算取代德國在中國的位置,因此拿出欺侮我們的“二十一條”來,逼迫袁世凱政府簽字。喪權辱國的條約背後,則是袁世凱和外交大臣的對話橋段。這樣的開局橋段,簡單幹脆,把歷史背景呈現的清晰有力。這個大背景,也是《覺醒年代》當中的主角們要求“覺醒”的重要前提。一下子,整部劇作,年代質感就瞬間呈現了。主角行為和主角思想,都可以延續展開。這就是一個精准的橋段,打開了歷史大劇的局面。再說地域質感。時代人物,和人物思想,都不可做虛空狀,都需要有承載的人文和自然環境。當然,人文自然環境,又不能成為喧賓奪主的狀態。所以,在《覺醒年代》的前兩集劇情當中,有兩處吆喝,最為精彩,是把人物與劇情牢牢掛在真實的地域維度上的。第一處,是老北平的駱駝、駝鈴和一段近乎數來寶式的吆喝。一下子,北平市井的氛圍全出來了。第二處,是陳先生回到上海,與夫人見面時候,弄堂裏邊的售賣吆喝聲。這樣的橋段,精簡有效,地域氣息撲面而來。年代質感,地域質感,全部呈現最大的真實。這種真實,讓人物和劇情內容,接了真正的地氣。 第二點理由:人物性格飽滿、有趣,甚至於是不成熟、逐漸進步等等《覺醒年代》當中,人物的飽滿程度,甚至於已經到了經典電影的級別。編劇在敘事筆法上,也熟稔真正的人物創作精髓,最優秀的劇本人物,斷然不是“精神導師”式的高大全,而是有著自己沉著冷靜、積極樂觀,甚至於是思想上的不成熟,乃至於思想上的“分裂”等等。《覺醒年代》開局兩集,其實已經塑造了多個非常優秀的劇作性格,尤其以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塑造出來的陳獨秀先生性格最為飽滿有趣。目前來看,《覺醒年代》當中的陳獨秀先生性格,是最大的悲觀之後的極大樂觀。悲觀的一面,這位人物連飯都需要別人請了,連一件得體的衣服都沒有了,甚至於連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沒有錢去養活了。這是生活上的看似悲觀。但是,劇情當中,陳獨秀先生更是有一種樂在其中的性格,偷吃日本留學生們的飯盒,調侃李大釗先生這邊,建議他請客等等。乃至於思想上,也是悲觀之於樂觀的。第一集當中,留學生們暢談國是,李大釗先生激揚文字,陳獨秀先生前來,竟然發表了非常悲觀甚至於被留學生們唾棄的發言。但是,這種悲觀背後,更是陳先生要通過《青年雜志》改良國民性的最大樂觀主義。乃至於第二集的末尾,辦報沒錢了,陳先生都是談笑風生的,告知,四點之前,准能解決。在已經登場的角色人物身上,大家都沒有業已成熟的思想理念,但大家都是為國家民族而思考的,都在關心這個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大國將往何處去的。《覺醒年代》真正要講的,其實就是大家從思想上的不成熟,到最終找到國家民族將往何處去的辦法的。《覺醒年代》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從而也帶動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內容上的成功。 第三點理由:人物思想意識上“一分為二”,不偏不倚這一點,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在《覺醒年代》的開局內容當中,救國思潮多種多樣,尤其是當時並未達成什麼統一的共識,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的。所以,在這部劇作當中,人物思想意識上存在不同,甚至於一個人物的自身,也存在思想意識上的“一分為二”。劇作尤其善於把這種不同性表現出來,呈現當時的年代思想特征。這種“思想性”橋段的編劇手法,可謂是有大家功底。舉個例子,說人物自身思想上的“一分為二”。第二集當中,陳先生和夫人在庭院屋簷下聽雨,夫人談及陳先生的兩個孩子。陳先生說了孟子的幾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夫人調侃稱,你這個口口聲聲反對孔孟的,怎麼也談起孟夫子的話來了。陳先生怎麼回答?我反孔孟,反的是袁世凱的倒行逆施,而不是孟夫子的這些有道理的內容。這些談話,甚至於是當年白話文和古文之間形成的一種思潮方式。編劇能夠把這些內容用橋段的方式精准地呈現出來,顯然具備極大的劇本創作智慧。再舉個例子。第二集當中,李大釗先生動筆,和陳獨秀先生的觀點進行論戰,一個愛國悲觀主義,一個則堅持樂觀主義。這其實也是典型的不偏不倚。把這些內容呈現出來,讓觀眾在其中也產生一種有效的認知,和有效的迷茫,從而為後續的兩先生聯手追求國家民族將往何處去奠定基礎。 第四點理由: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嚴肅正劇當中加入“父子情”內容,實現精准的劇情共振目前來看,《覺醒年代》是兩條情感線。一條是,大家追問國家民族將往何處去的情感線。一條,則是陳先生父子的情感線。後者這條情感線,雖然劇情內容不多,但非常有趣,呈現人物性格的同時,更是可以形成對第一條情感線的有效共振。比如,兒子給陳先生荷葉蒸牛蹄的菜裏邊放青蛙的橋段。這是兒子和父親之間的矛盾沖突,表面上看,是父子情感線,講的就是父子如何有矛盾,如何面對這些矛盾的。深層次的,則是父子因為“家國天下”而出現矛盾,父親也有自己為國家為民族犧牲而帶來的苦衷等等。更深層次上,則是父子矛盾,如何最終實現在家國天下面前的最終一致。《覺醒年代》在這個橋段當中,有“神來之筆”。陳先生拿小碗扣住青蛙,已經是點睛的內容了。稍後,陳先生握住青蛙,拋回庭院池塘,更是寓意深刻。這一點,多聊兩句。面對兒子們的指責,陳先生沒有為自己辯解。兒子們離開之後,眾人勸陳先生寬心,老陳卻哈哈大笑,認為兒子們講的好,未來可期。稍後,才是陳先生把青蛙重新扔回池塘。這個遠拋的動作,其實是承接了紀伯倫《先知》裏邊的一句名言的:父母是弓,應該把子女這支箭遠遠地射將出去。目前來看,《覺醒年代》雖然只有短短兩集劇情,但質感明確,人物飽滿,編劇敘事筆法宏大當中亦有細微,張桐、於和偉等演員,更是堪稱戲骨,把角色帶到了至高的表演境界當中去。該劇,值得繼續追劇觀察。文/馬慶雲編輯/崔巍< 北京頭條客戶端 > 《《覺醒年代》央一首播:開局氣象宏大,堪稱歷史大劇》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覺醒年代》央一首播:開局氣象宏大,堪稱歷史大劇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