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古文背誦引發的血案》 雨果的書房父親的猜測未必就是真正的死因,具體還需要警方進一步審查。但是,我們都必須面對的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一位14歲少年的生命之星就此隕滅了。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都有一種揪心的疼痛。當然,比起父母的喪子之痛,簡直是不值一提。逝者已矣,但每個人都真心希望以後能夠杜絕這類悲劇再次發生。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從這個個例中得到一些啟發,供家長、學校老師和孩子參考並防範於未然呢?讓我們來試試看。當前教育最缺乏的是什麼?問題有點大這個14歲少年的家庭並不完整。父母離異,父親賺錢養家但無力陪伴,家長望子成龍的心願是美好的,然而結果卻是事與願違。花費重金將一個活蹦亂跳的花季少年交給一所私立學校,學校卻將一具冰冷的屍體擺在父親面前,難道我們不該為此反思嗎?我們的教育什麼時候開始吃人了?從媒體的報道中,我們看到14歲少年曾通過社交軟件告訴父親,感覺到學習任務很沉重,經常擔心被老師批評,逐漸演變成一種沉重的心理負擔。事發當前,這位少年因為背不出古文《桃花源記》,就被老師責罰挨著桌椅邊蹲著聽課,後來可能是有些累了就連蹲帶跪地接受懲罰。語文老師懲罰的重不重?客觀地說,不算太重。老師懲罰的是否合理?沒打沒罵地地懲戒一下,督促孩子加強自律、加強學習,不正是家長選擇讓孩子上私立學校的理由嗎。有一個場景,學生們可能很熟悉,家長在把孩子送到學校的最後一課,總不忘補上一句: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於是,老師對坐在班級裏的孩子面前,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我們80後上學時期,遲到、未完成作業、調皮搗亂,也經常面臨這樣那樣的懲戒。在新的教育制度下,國家要求是不能再對孩子進行責罰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當前在內心仍然堅定地認為,只有進行適度地責罰學生才能更加認真地學習。但是,如今正值中學和小學階段的00和10後能不能接受,這些看似合理的小責罰呢?由於調研的樣本不夠,我只能從身邊的個例出發,談點體會。我親戚家的小外甥就是個00後,孩子明顯比父母一代更聰明,學習成績中上等,情感上也更敏感,更喜歡被鼓勵,有自主選擇權而不是被批評和督促。但是在學習中,總是有一種不情願,懈怠,不主動的思想和行為。目前是初中階段,在媽媽每日的催促中完成各項作業和日常。我自己的孩子是10後,記憶力好,思維敏捷,好學好問。有一個典型的場景,只要一責問為什麼錯了,原因是什麼?不認真。就開始眼皮上翻,往身後的沙發或桌子上一趴,做出崩潰狀。那意思,又要批評我了,不愛聽。在學習和生活中,孩子希望被引導而不喜歡被強迫,希望被表揚而不喜歡被當面嚴厲指出問題。某位領導人對養孩子提出兩方面的見解:養孩子,一是養身體,這是生物屬性,第二,更重要的還要養道德理性。生物屬性成長指標,比如身高,體重,而道德理性指標包括能力提升,智慧提升,道德提升,行為習慣養成等。綜上,我發現一個問題:不管是老師、家長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的出發點,都沒有問題,教育理論也是比較系統的。那麼,對於孩子自殺這個問題究竟有可能出在哪裏呢?我也找不到答案。這或許不是最好的答案。姑且聊聊看吧快樂學習,學生減負,曾經在教育改革上呼聲很高,然後發現很難落地。並非是這些出發點不夠好,而是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環境,人才選拔等相關環節難以配套做出修改,怎麼能讓孩子快樂起來呢。記得我曾看過一部紀錄片,拍攝的目標是芬蘭教育制度,快樂教育:從幼兒園到中學都沒有考試,孩子完全憑借自己的喜好學習。我不知道這樣學習的結果是什麼樣的。比如芬蘭國家獲得了多少諾貝爾獎,或其他代表教育成果的獎項。但是,那種教育思路、教學方式、平等對話的場景對我有很多啟發。 中國十多億的人口無法像別的國家一樣,在教育制度上說改就改,但是起碼我們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可以方式方法,教學態度,溝通方式上做一些優化,讓原本就處於失衡的教育關系,變得更加平衡一點。這是一個孩子學習成長的內在環境。1,與孩子平等對話我把我的觀點說的再具體一點:一幫大人站在輿論的制高點上大談教育,一幫孩子戰戰兢兢地在思想和行為上接受各種教育、約束甚至懲罰,這個畫面本身說明了問題——失衡。你打算把自己家的孩子培養成雞娃?大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孩子目前屬於弱勢群體。大人們自說自話,孩子們百口莫辯。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讓教育對孩子,對家庭,對學校都是一件不得不為而又難為的事情。要讓孩子在教育上唱主角,其他人所做的應該是平等地對話、積極地引導、耐心地陪伴,切忌操之過急揠苗助長。先說父母。父母在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前有沒有跟孩子商量好,還是武斷地做出決定?把孩子送到學校後有沒有密切關注孩子的感受?感覺學習跟得上嗎?老師對你們怎麼樣?同學相處怎麼樣?夥食怎麼樣?住宿怎麼樣?孩子遇到問題怎麼輔助解決?是孩子不行,還是制度有問題? 再說老師。老師在對孩子進行懲罰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尊嚴?或許有沒有考慮這樣做的效果怎麼樣?年輕人都好面子,老師卻拿別人最在乎的事情在地上摩擦,這樣真的好嗎?如果把蹲或跪換成做俯臥撐,是不是還能起到警戒同時達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呢?為什麼,老師就能打著教書育人的大旗肆意踐踏別人的尊嚴呢?教育部門,一直強調的因材施教,為什麼在落地的時候就變成了一句屁話呢?2,與孩子耐心的溝通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指向一個關鍵詞——溝通,如果要在這個關鍵詞前再加上幾個形容詞,我認為必須是及時、對等、有效的溝通。及時,是因為孩子內心成長過程中,及其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還不足以應對好各種突發事件,家長和老師要給予及時或定期地關心和問詢。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有足夠的細心和責任感了。對等,大人在給出適當的意見和建議的同時,還要給孩子留出一定的自主權,傾聽孩子孩子的心聲和意見,允許在某些環節做出適當妥協,並作出他自己的選擇。並且,要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要考慮到孩子由於心態和經驗不足容易犯錯,給予他們寬容和對等的對待。有效,溝通是雙向的有效信息交互,溝通雙方必須是坦誠地直抒胸臆,但是如果做不到前面兩點,相信孩子也很能跟你說真話,溝通也就變得無效了。一個典型的場景是,當孩子被父母經常打罵幾次之後,孩子回答父母的詞語會變短,經常是“嗯,哦,好,是”。這說明,在孩子心中其實已經關閉了與父母對話的通道,他不敢跟你對話了,說多錯多,犯錯了輕則被批評,重則被打罵。3,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上面,是我總結的一些家庭教育的招數。如果這些招數你都試完了,孩子仍然不理解家長和老師的良苦用心,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那只能是涼拌!什麼涼拌?我沒有在搞笑,就是繼續冷靜地陪伴。當孩子在接受完一系列的洗腦之後,他的內心正在起變化,行為正在逐步改變,溝通的萌芽正在心理醞釀。這些細微的變化,都很難發現。家長要明白一點,孩子具備語言表達能力的年紀,如果仍然存在不願溝通,難以溝通的情緒和表現,排除外部異常因素,從內部來說是家長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啟發,這個情況年級越大展現的問題越嚴重。怎麼辦呢?家長和老師最好的做法就是靜觀其變,保持耐心,積極鼓勵,再找合適的機會繼續啟發引導。切記,沒有耐心簡單粗暴地語氣和動作對待孩子,這樣做極有可能讓前面的一切努力都付諸東流,甚至背離教育的初衷和方向。給孩子一定的時間緩沖,給孩子一定的空間成長。耐心,耐心,再耐心一點。 我曾經詢問過幾位在縣級小學裏擔任小學教育的老師,有沒有學習過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回答是否定的,頂多是在大學期間學過或自修過。不過,每個學校都安排一位心理輔導老師,感覺自己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可以去咨詢老師,但是幾乎沒有同學願意去,也沒有老師去請教過。因為在潛意識裏,老師和同學都把請教心理學當作是一種病。嗯,大家都病得不輕啊。試問,一個不了解客戶的銷售能否做好銷售,一個不懂敵情的軍官能否打好仗。以此類推,一個不懂孩子的父母能否做好父母,一個不懂學生的老師能否成為好老師。 對於當前的教育現狀,我們又能讓孩子和老師怎麼辦呢?作為一個家長,我希望老師不僅能夠“傳道受業解惑”,還殷切地希望照顧一下孩子的心理成長。但是,我知道這是癡心妄想。所以,孩子的心理成長很大程度決定於家長的方法和態度。而我認為,家長有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公平和尊重,其實就已經在家庭教育中成功了一大半。對於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能冷靜地聽取別人的評價、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包容樂觀自立自強,踏實前行並志存高遠。小結:世界本沒有世外桃源每一個孩子心目中,何嘗不想找尋一處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遠離各種煩惱憂愁,過著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當他知道這個世界根本沒有桃花源的時候,當殘酷的現實逼得孩子覺得無路可逃的時候,他選擇棄權,不玩了。假如最後的調查結果是這位14歲花季少年確是自殺,那麼壓死那只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呢?我們最終可能仍然是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自殺是孩子面對外部的壓力,所能做出的最後一次也是最決絕的一次抗訴。但是如果,在孩子有自殺念頭期間,家長、老師甚至同學,能夠覺察到學生的情緒異常,給予一點溫暖;家長能夠經常跟孩子開誠布公地溝通交流,注意開導孩子看到當前的問題和困難;老師能夠克制利用手中的特權施行責罰,客觀考察責罰的效果以及副作用 對不起無意破壞老師的權杖。我只是在想,我們所有人在一個鮮活的生命即將結束之前,能做點什麼,讓類似的悲劇可以減少一點。 《一篇古文背誦引發的血案》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一篇古文背誦引發的血案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