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丨端午特輯:大運河畔的美食記憶》 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局本期是第144期夜聽 時光荏苒,眨眼間端午節又要到了。在魯西北地區,端午前後正是小麥的收割時節,新鮮的小麥粉在人們的巧手下,可制作出不少美食。從我記事起,農村會在端午節制作“面筋”和“卷卷”給孩子們解饞。現在的端午節,依然保留著這一習俗,宛如一縷無法割舍的鄉愁,牽絆著遊子的思緒。夏季的大河岸邊,水波蕩漾,偶爾有野鴨或不知名的水鳥自由自在地掠過,它們撒歡時翅膀拍打著水面,化作一道悠長的美麗弧線。老武城倚傍大運河,因河而興,被稱為運河明珠。大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運河人家。大運河水造就了老武城人餐桌上的一大特色:“面筋”和“卷卷”,這是大運河畔特有的產物,當地老百姓認為,只有用它甘甜的河水才能洗出如此筋道的面食。 記得我小時候,家裏不是很富裕,每逢端午節前,母親就開始忙著和面、洗“面筋”。我那時年齡還小,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看著適量的面粉用水揉和成面團,然後攤在面板上分成幾塊,就和母親索取一小塊面團,模仿大人在一個盛滿清水的小盆裏洗“面筋”。它的具體做法是:兩只手在水中反複攢面,搓洗到一定程度,盆中的面粉分離成兩部分,一部分攥在手中,變成蠻有柔韌勁的蛋白質,另一部分是逐漸沉入盆底的澱粉。蛋白質就是“面筋”。留在盆底的“面糊糊”,在尋常百姓家,薄薄地攤在特制的鋁鏊子上或平底鍋裏,淋點食用油做成透亮的薄餅,然後用木質小軸子卷成空心餅軸,切成韭菜葉寬,就變成了“卷卷”。根據自己的喜好,面筋剛出盆時能做成各種形狀,一般烹飪用圓球形較多。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面筋可與紅燒肉在砂鍋裏用小火慢燉,出鍋後香氣四溢,細嚼慢品著略帶湯汁的滋味,比燉肉還要鮮美。可葷炒、素炒,吃著筋道,可油炸、蒸煮,無論怎麼做都是百搭的美味佳肴。“卷卷”最好做法是搭配韭菜炒,別有一番風味。悠悠千古事,深深大河情。多少年來,運河岸邊,土肥水甜,物產豐富。家鄉的人們,一直延續著母親河賦予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不斷演繹著安居樂業的百姓生活,並將這舌尖上的美味文化薪火相傳End 本期作者丨祖新蘭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近年來多作品發表於《武城時報》《德州日報》《中國氣象報》等本期主播丨周晨 福建省氣象主播 全國優秀科普講解員投稿方式:如果你是氣象工作者,想跟我們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心得體會;如果你是關注氣象的公眾,想與我們聊聊天氣,話話家常,歡迎給我們投稿:發送到郵箱:1104398133@qq.com 策劃統籌: 葉海英 趙寧作者:祖新蘭音頻制作:周晨編輯:張琳皓審核:葉海英 《夜聽丨端午特輯:大運河畔的美食記憶》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夜聽丨端午特輯:大運河畔的美食記憶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