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傳奇——領略海南火山群萬年之美》 海口市石山鎮三卿村,是以火山岩為主要建築材料建成的古村落。記者 李英挺 攝 俯瞰海口火山口。 記者 李天平 攝 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火山石屋沒有住人了。 李幸璜 攝 龍門激浪。記者 陳元才 攝 當岩漿噴射而出,天空壯麗,其色赤紅,世界改變了,多少年後,這些紅色在時光的漫長變化中,生長出濃鬱的綠色。 有說六千多萬年前,海南島和大陸是相連的,之後的地殼運動,讓相連的部分塌陷,海水侵蝕,形成古瓊州海峽。伴隨著塌陷和海峽形成,火山開始噴發,海南島北部的大片地區在慢慢擴大。 海南島北部地區有火山一百餘座,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八十六座,地質學家考證,這一百多座火山在第三紀、第四紀地質年代中,共計噴發了十期共五十九回次,使瓊北地區成為我國新生代以來火山活動最強烈、最頻繁、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海南火山群主要分布在瓊北和瓊西一帶。 火山海岸 水與火的相遇 一次火山爆發,燃燒的岩漿突破地殼,噴湧而出流向大海,冷卻後的岩石,歷經萬年海浪撞擊、沖刷,在儋州、臨高的後水灣一帶留下了奇異的火山海岸——它們與海南東部的海岸線截然不同,海蝕地貌特別明顯,被曠日持久的時光和潮漲潮落的海水雕刻的嶙峋怪石沙灘綿亙十餘裏,遍布淺海。位於儋州的火山海岸是瓊西火山海岸的代表。 儋州火山海岸“龍門激浪”經世界旅遊組織專家組考察後認為是海南省濱海莽原帶之一,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龍門火山海岸,由密集的火山口群與熔岩流、石塊構成,是顯著的海蝕地貌。由於風、海水以及漫長時光的作用,目前這裏顯現出了海岬角和海灣。 龍門是沿節理形成的海穹,清代舉人文冠鬥到此賞玩後,寫下詩作《龍門激浪》,其詩雲:“龍門春暖浪頻催,簇擁桃花次第來。海面紛飛疑噴玉,石牙交觸恍驚雷。騰空直起爭風勢,拍岸斜翻卷雪堆。鯉化定然燒尾去,莫教點額抱珠回。”道出了這裏的山海雄奇大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萬年之前就已經開始雕琢這片海岸,海蝕崖上的赤紅在低沉的天空中將周圍印染成了紅色。 “紅花印”在“龍門激浪”附近,是儋州火山海岸的一塊海蝕柱,在海水日夜雕刻之下,它周身已經遍布棱角,如刺,如刃,赤紅的身體像一位與浩瀚海洋搏鬥的巨人,當地有一首古老的民歌這樣唱紅花印:“龍門瘦地生騅子,朝裏聞聽聖上音,正德乘船來到此,騎著騅子趕回朝。” 從紅花印附近望過去,遠處大海蒼茫,岸邊是大大小小或黑或紅或黃或灰的石頭,沙灘上粗硬的鵝卵石讓你想到三亞海邊細膩的沙灘,二者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天地之間,山海之間,水火之間,經過時間的淘沙,竟然也有握手言和的時候。 古舊八景 遠望潮來卷白波 儋州,曾經是儋耳郡的所在地,遙想當年,極其繁華,多少文人墨客途經當地,留下多少詩篇。如今,卻只是一江春水,寂靜東流。 中國人自古鐘情八字,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會有所謂“八景”,儋州有舊八景,臨高也有古八景,百仞灘便是古八景之一。百仞灘又名百仞石灘,距臨高縣城東北方向約四公裏,是文瀾江下遊的一處險灘,它是火山噴發後留下的熔岩流。河床彎彎曲曲,浪花撞擊著岩石,驚濤拍岸,奔騰不息。 文瀾江,這條臨高境內最大的淡水河一路北流,卻在流經百仞灘時遭遇了“鐵石心腸”,於是繞指柔化成了怒吼,在搏殺之中形成了奔流而下的瀑布,裹挾著高亢激昂,聲傳十裏之外,這便是“百仞灘聲”。 它是一處天然的火山岩河床,臨高話裏把它叫做“百甸澹”。 瓊西人在偏遠的西部,自我封閉成了另一個世界,是因為火山岩石的厚重,還是因為火山灰曾經造成的陰霾,在遺留上千上萬年之後依然使一代又一代的瓊西人揮之不去? 瓊西火山地帶的洋浦千年古鹽田便是人類利用自然的結晶。七千多塊大小不一的火山岩石安靜地待在那片開荒出來的土地上,岩石表面平整,以一種對抗時光的姿勢,訴說著鹽田人歷經千年的生存故事。在這片鹽田面前,人和自然摩擦所產生的美,是動人心魄的。 在千百年的漫長歲月裏,人們把海水挑來,倒在磨平的石塊上,陽光暴曬,水分蒸發,鹽分結晶便成了。人們的內心深處,陽光和海水經過簡單的相互作用,所生成的這白花花的結晶,是一種生命的給養,也是天地饋贈的厚禮。 海南火山地區有4500平方公裏,這一區域地表覆蓋著大量的火山岩。在很多的年月裏,人們都不會想到,這些石頭,曾經是地底滾燙的岩漿。經過憤怒地湧射,紅色的流體冷卻了,變成了黑色的石塊。火山岩建築就是當地居民適應自然環境的智慧體現,石塊被人們磨出凹痕,再與陽光作用,在長期的生息繁衍過程中創造了獨特的火山文化。 這種種的一切,發生得這麼嚴絲合縫,難道竟不是按照著計劃書來實施的?難道在火光四射之前,竟沒有經過“項目”的論證?——是人們適應了自然,還是自然按照著不可逆的發展,引著人們走向一個難以說清的未來? 綠色之肺 寫就萬年歷史 瓊北第四紀火山區的石山、永興一帶分布著大小三十幾個火山,瓊北火山口明顯地呈北西方向排列,形成典型的中心式火山群,是瓊北最新期火山。這裏的火山錐體保存完好,火山口輪廓清晰,熔岩流邊界明顯可辨,裸露於地表的各種火山噴發物,如火山渣、火山彈和熔岩流的流動構造都保存極好,雷虎嶺和馬鞍嶺即為典型的現代火山口。 火山的噴發和沉寂,是一場此消彼長的生命過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瓊北火山漫長休眠期中孕育出獨特的文明。 海南火山群落的民族聚居,以瓊北火山人較為典型。瓊北火山區域一千平方公裏的群落聚居地,被稱作羊山地區,曾經讓這片土地一片陰霾的火山灰早已變成了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了一千兩百多種植物,從飛機上俯瞰,你會驚歎這座城市的綠動。 但是,你知道嗎?這裏的乾旱曾經困擾當地居民幾百年。而這一切,又都和火山地質運動有關。羊山地表缺水,地下卻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雨水滲入地表,火山岩石多有氣孔,經氣孔又滲透到地下,所以羊山地區積蓄了巨大的地下水源。 火山深處的水甘甜清涼,都可直接飲用,是天然的礦物質泉水,這些地下水,被賦予了濃鬱的火山生活色彩。 瓊北羊山地區的植被比儋州、臨高的火山岩地帶茂盛得多,西部多仙人掌等耐旱植物,瓊北地區雨量充沛,植被品種資源多。也有另外一個原因,西部火山爆發年代久遠,岩石風化,土壤水分流失,加上海水侵蝕,所以植被不如瓊北茂密。羊山豐富的植被讓原瓊山市有“海南果樹之鄉”的美譽,尤以永興、遵譚、龍橋一帶為盛,多產野生荔枝、菠蘿蜜、木瓜和芭蕉。 漫山遍野隨處可取的火山岩石成了羊山人的建築材料,火山岩石多氣孔,通風納涼,有冬暖夏涼的功能。在石山、永興、龍塘等鎮,至今保存著完好的火山村落。撫摸這些有著幾百上千年歷史的石屋、石磨、石盆……人們頑強地面對著自然,希望把自然所賦予的一切,都用到日常的衣食住行中。 隨著自然而產生的習俗,只要自然還沒有發生改變,便很難一下子去除殆盡。或許,今日在羊山地區還盛行的某個習俗,千百年前已經存在。這種在日常生活中頑強生長的習俗,便是文化,在世道人心的教化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火山腳下的人們,並不擔心它什麼時候會蘇醒,他們只是歡欣於火山帶來的充沛雨量和繁茂的數不勝數的植物。作為海口的“綠色之肺”,它帶領火山人創造了太多的奇跡。自然的偉大,離不開人類的偉大。 瓊西人有著大海的粗獷,瓊北人有著被濃鬱植被覆蓋的精明,瓊西和瓊北的特殊地域特征,已然成為海南島另一道人文風景,讓如今充滿現代文明氣息的海南保留了最為樸素的內核。 瓊島火山遊推薦線路 儋州龍門激浪 位於峨蔓港的龍門山是100萬年前,火山噴發後在海岸線形成的火山岩奇觀。龍門山由北向南綿延4公裏,最高處39米,山上怪石嶙峋,從北望南,猶如屹立在海邊的一道懸崖峭壁,雄偉壯觀。山之東有一甕門,素稱“南天第一門”,高30多米,寬20多米,中空通風,岩石呈拱形。北風掀浪,撞於石門,鳴聲如鼓,回響10餘裏,故稱龍門激浪。 瓊北火山古村落 瓊北火山古村村名裏最常出現的有兩個字“儒”和“美”,儒豪村、儒符村、儒黃村、儒鴻村、儒傳村、儒道村、儒題村、儒友村、儒星村、儒聖村、儒老村等數十個;美社村、美梅村、美德村、美玉村、美雅村、美嶺村等200多個。 在瓊北羊山地區方言中,“美”字是“母”和“大”的意思,而“儒”彰顯了當地追慕前賢,激勵後學的傳承。 人文火山還可瞻仰美社村“禮讓休風”和“光分鼇極”石匾,登建於20世紀初的“福興樓”(曾是1939年村民抗擊日寇的碉堡)。如果恰逢美社“公期”(春節過後的農歷一月到二月期間),則可欣賞八音隊、秧歌隊、山歌隊、八仙戲道公、瓊劇團、歌舞團、木偶戲等娛樂節目。 雷瓊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 雷瓊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海口市西南約15公裏處,面積約108平方公裏,區內有40座火山和30餘條溶洞,以火山類型之多樣、溶洞之奇異、礦泉之珍稀、植被之常青而成為國家重要的地質遺跡,因瓊北和雷州半島的火山在地質學上同屬雷瓊裂穀火山而得名。(徐晗溪 輯)(文王海雪) 科普鏈接 海南島北部地區火山 共有100餘座 其中 規模較大者86座 它們分布於 海口、文昌、瓊海、定安 澄邁、臨高、儋州等 7個市縣以及洋浦經濟開發區 熔岩覆蓋面積達4000餘平方公裏 制圖/陳海冰 《火山傳奇——領略海南火山群萬年之美》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火山傳奇——領略海南火山群萬年之美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