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賈平凹:錢對一個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語道破人間際遇。自古以來,金錢與利益就作為驅動社會進步的源動力而存在。 到現在,從金字塔頂端的政客豪門到風餐露宿的乞食者,想要活著,就無法離開金錢的推動,雖然,錢的多少並不能與幸福呈正相關狀態,但任何人,卻始終無法繞開錢而清高獨自而活。 金錢與貧相 在賈平凹的作品中,不難發現他對金錢的態度,《白夜》開篇不久就直指“越不是藝術家的人,其做派越更像藝術家”。 日頭都到了2021年,你還能遇到這樣的人:他們留洋歸國,剛從國外回來的時候身上還浸潤著異國他鄉的藝術細胞,舉手投足還都是美利堅的風情萬種。 在家門口轉彎的一家不起眼的旮旯店揮斥著對服務人員的鄙夷,他們往往對服務員的審美表現出特別的看不起,並要求著服務員們去參加藝術展、名畫展,還得去國外進修。 小妹也樂了,若是這位尊主願意出資,她當然是從善如流,何不食肉糜?未貼近到別人生活領域,卻趾高氣昂地教育別人生存不是不可以,但怎麼能就此不追求藝術了呢? 同樣,“越是沒錢的人,越是要做出是有錢的主兒”,我們很難想象在影視中的劇情真實地發生在身邊時,心中油然而生 “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遠遠高於生活”的荒誕感。 我們以為四肢健全的現代人,吃喝拉撒生活自理是一種理所應當的生活常態,然而現實依舊遠超你的想象,你以為沒當過領導,就不會學人做領導嗎? 當你親眼見到“小二,給我送餐過來”、“小心一點,我的衣服很貴的,弄髒了賠不起”、“小二,我吃完了,你來把東西收走”這樣的生活場景活色生香上演出來時,更深厚地體會到了,誰沒當過領導,誰還不會當領導? 但要學會被領導卻是終需要終身忍耐學習的。你再看看這些妝容精致的人,越發地發現,越是描紅點翠地細致雕飾,越是要掩蓋精致下的不堪與刻薄。 你看她們像不像豪華賓館的門口豎著的碑牌:“衣著不整,不得入內”或者是“高檔小區,禁止群租”? 更為生動地是,當這位不修邊幅的人是作為藝術名流或領導大拿出現時,這些刻薄之相從冷清倨傲走到奴顏婢膝需要的大概不到一瞬間。 以“白”是為“夜”,有“夜”如何“白”?正是在這種矛盾中,金錢觀的碰撞就被凸顯地特別具有沖擊感,當有錢為尊的觀念自上而下地滲透,卻沒有給社會帶來任何反思時,返璞歸真的期待終將會土崩瓦解。 金錢與思考 錢,本草,味甘。能駐顏潤肌,能解困厄治饑饉。唐朝的張說將金錢視為藥材看得特別通透,與現在的只是將錢作為一種客觀貨幣而存在的觀念如出同源。 錢本身而言,並不帶有褒貶,也並未裹挾私利,於大部分人而言,錢是略帶甘甜口味的。 以錢資之,能做嫩膚養顏,也能立解饑渴;於國,能興邦立國,於己而言,能衣食無憂,於公,能兼濟天下,於私,可進退有度。 錢,取之有度,用之有道,合禮合義,是以,為良藥一味。然而,同時,錢,大熱,有毒。能汙賢達之士,能亂貪者之心,能亂鬼神,能生盜賊。 鑽營過度,錢作為藥材便將“是藥三分毒”的特性顯示地淋漓盡致。頃刻之間,能使賢達之人鋃鐺入獄,能另貪者命喪黃泉,人很難將金錢帶進墳墓,但錢卻可以輕而易舉將人帶進墳墓。可見,與此同時,金錢也是毒藥一枚。 賈平凹對金錢的態度與張說的本草一說極為相似,他在小說《玻璃》中描述過的我與王有福與豪華酒店的牽扯就顯得很有哲理。 酒店似乎只是單純地想表達歉意,貼告示尋找被撞傷的人員,並表示願高價賠償;撞碎了豪華酒店玻璃的王有福卻擔心要求他賠償,溜了,甚至都不敢再走酒店所在的德巴街。 “我”看到了酒店的賠償告示,咂摸著酒店願承擔將人撞傷的責任背後的價值意義,便慫恿王有福趁機敲詐一筆。 三方都圍繞“錢”在進行性質的分析。作為藥材的“錢”,於酒店而言,只是中性藥材,希望借助它擺平困擾,但也有可能是在進行釣魚執法,或許“誰撞的,眼睛瞎了嗎?”才是隱藏在他背後的真實想法。 於“我”而言,出於解救小人物困厄局面的心態,希望他能得到一筆賠償,讓生活能好一點,但或許,卻恰恰將王有福的善良被遏制了。 於王有福而言,玻璃是他無論如何也賠不起的,“錢”卻深刻刻畫出了一個逃避責任的人物形態。 人與玻璃到底孰重?矛盾與困惑、倫理與法治、誠信與逃避,不僅通過“錢”體現了出來,也展現出了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社會矛盾。有定數的錢在社會上流通,來去聚散,一張張錢幣上面刻畫著的赫然是一幅幅社會萬象。 金錢與選擇 欲壑難填,每一個成語的誕生都刻畫著現實的無奈,爭名奪利幾時休?官居宰相望王侯。男人有男人的欲望,女人有女人的欲望。 如果你打開門,在賈平凹筆下的那個茶莊中《暫坐》,你能看到的就不僅是一個男人與一群女人的故事,更是女人們在物欲橫流中的金錢觀。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在霧霾圍困西京城的困境中,一個高檔茶莊引來十二名網紅名媛聚會,她們衣著光鮮,身份煊赫,在外人看來,能攀附上茶莊裏的姐兒們是非常值得吹噓的事情。 雖然錢始終在別人兜裏,人脈始終在別人手中,即便認識,也不能分羹。但與現實驚人地一致的是,總有蠅營狗苟之輩覺得能捧上一只臭腳就能給自己帶來實際利益。 眾生百態,因利而聚必將因利而散,當領導被雙規,閨蜜病逝,嫌隙漸生,一切浮華陡然歸零徒留一地雞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家早已參透。 在選擇錢的道路上,賈老說過,女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知道一個沒錢的男人是不值錢的。 所以男人們汲汲營營總想做出點成績,一來證明自己的體面,二來在求偶市場能多幾分勝算。 而女人們就可愛地多了,她們展現著自己的多面性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有的在朋友圈無盡落寞卻又精致美麗,無聲地向覓食者發布信號,卻從不積極主動。 有的綿裏藏針,以示弱與吹捧去依附喬木,如果這顆喬木倒了,還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另一顆。而有錢人的選擇就顯得明智地多了,我可以用金錢換你的吹噓,也可以用金錢換你的身心。 在掙錢的道路上,更是“早起遲眠不自由,卻無一人肯回頭”,但殘酷的現實是,有多大的能力就能賺多少錢,怎麼得到的錢必將怎麼花出去。 人始終無法賺到他眼界之外的金錢,因為錢,自己本身是價值,也能證明價值。 安貧樂道蘊含的哲學思想 “金”字一出,就顯得煌煌耀眼,鯉躍龍門叫金榜題名,湎於享樂叫紙醉金迷,一言九鼎稱金石有聲,天選之女叫金枝玉葉,城池安穩稱固若金湯。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貧”,食不果腹叫一貧如洗,體弱多困叫貧病交迫,國力衰微稱民困國貧,現實社會上,“貧”則成了原罪,因為“貧則無立錐之地”。 然而貧富相對,貧富相依,如精衛填海,精衛吃的是海裏的魚,卻嫌棄大海的壯闊,本身是既相依又對立的局面,卻誰也擺脫不了誰。 孔子說“安貧樂道”,貧窮時不諂媚,富貴時不驕縱,已是常人能做到的非常好的金錢觀了,但若是能因為志向明晰而意志堅定,即使貧困交加卻甘之如飴,卻實實在在是更高的道德標准了。 “社會越來越發展到以法律和金錢維系”,賈平凹一語中的,對能力極大的人來說錢是世界上最容易得到的東西,在價值交換的過程中,花錢能獲得無窮的樂趣,也能換回來自己本身沒有的事物。 在中國,這種事物還表現為人情和權勢。但幸福感卻很難用金錢來買到,即使在“沒有一個包不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有,那就兩個”這樣的社會狀態之下,有錢也並不能解決掉所有人的困擾。 更多的社會現象是,在溫飽基本滿足時,你幻想著能擁有一台大眾車就能好了,現實卻是,當你真正擁有了大眾,卻想要更好的保時捷。 其實,社會的發展也正是由於對金錢的渴求,以及在追求金錢道路上的消費。 正確地對待金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因名利誘惑而喪失本心,不圖安逸享樂而模糊是非,樹倒猢猻終會散,堅守住的本心卻很難被歲月的洗禮輕易磨礪掉。 《著名作家賈平凹:錢對一個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著名作家賈平凹:錢對一個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