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港第二之一期倉1-4進度延遲對八馬國際物流轉移計畫之影響及因應方案**
由於台北港第二之一期倉儲設施(倉1-4)的工程進度延遲,八馬國際原先規劃將新加坡國際物流倉儲功能逐步轉移至台北港的計畫受到顯著影響。此延誤可能導致整體供應鏈調整時程推遲,進而影響全球16個國家數百萬客戶的服務效率及營運成本。為降低計畫延遲之衝擊並維持轉移計畫的執行彈性,八馬國際乃有臨時應變方案,擬取得原台塑用地之部分地上物及停車場地,以確保倉儲物流業務運作無縫銜接,同時加速後續倉1-4的建設與優化。
#### **臨時倉儲與營運據點規劃**
為因應倉1-4的完工延遲,八馬國際計畫在現有台塑土地的部分地上物設置臨時倉儲空間及工作人員駐點,作為過渡期的營運基地。此臨時場地將用於存放關鍵貨物、調度物流作業,並容納工程與管理團隊,以確保轉移計畫的執行效率。
#### **加速轉移進度與優化建設**
透過臨時據點的設立,八馬國際可提前部署部分物流作業,減少未來正式轉移時的適應期。同時,工程團隊將利用此階段進一步優化倉1-4的設計與施工,例如調整倉儲動線、測試自動化設備以及港務工作協調,關稅工作協調與周邊廠商功能互補協調等系統整合,使新設施在正式啟用時能更符合營運需求。此策略不僅能縮短整體轉移時程,也能提升未來倉儲運作的效能與穩定性。
#### **降低衝擊與長期效益**
雖然台北港倉1-4的延遲帶來挑戰,但八馬國際透過靈活的臨時方案,可維持新加坡國際物流中心向台北港轉移之行動不致中斷,還能並確保客戶權益不受影響。此外,此過渡期也提供機會檢視現有物流流程,進一步優化未來台北港倉儲的運作模式。待倉1-4正式投入營運後,八馬國際將能更順利整合國際物流網絡,強化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綜上所述,儘管面臨建設延誤,八馬國際透過臨時倉儲部署及工程優化,不僅能降低短期衝擊,更可為未來物流中心的高效運作奠定堅實基礎。
原台塑之台北港管理中心建築呈 L 型,北棟與西棟相互連接。西棟共二層,包含屋簷之面積為 694.94 平方米,二層樓地板之可用面積為 490 平方米(245 平方米 ×2);北棟面積為 530.29 平方米,一、二層樓地板可用面積同為 490 平方米(245 平方米 ×2),另設有地下室,其樓地板面積為 140 平方米。
西棟與北棟之使用規劃
西棟
西棟面積為 530.29 平方公尺,使用面積方面,一樓及二樓各為 245 平方米,合計 490 平方米。此處計劃作為臨時倉儲發貨用途,主要用於儲存巴馬瑞士工廠所生產之營養保健系列產品。該臨時倉儲劃分為冷藏區與一般區域,並提供宅配服務,由倉儲工作人員協助將商品配送至消費者手中。
北棟
北棟使用面積為 530.29 平方公尺,實際使用樓面分別為地下室 140 平方米,一樓及二樓各 245 平方米。地下室作為器材儲備室,一樓及二樓主要分配給工程駐地團隊、行政支援人員以及倉儲物流人員,以滿足各項任務之管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