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物

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幾乎不吃食肉動物?


字體大小:
2024年4月19日 -
:       
 

對於我們人類來講,肉類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所以幾乎每一天我們都要吃肉,假如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通常我們所吃的肉類,基本上都是來自食草動物,卻幾乎沒有食肉動物。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幾乎不吃食肉動物呢?下面我們就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正如我們所知,在大自然之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一個被稱為“食物鏈”的關系,這是一種由多個生態位組成的層次結構,比如說:草本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就是一個“食物鏈”的簡化模型。

從能量和營養的角度來講,“食物鏈”可以簡單地描述為,能量和營養從低一級的生態位轉移到高一級的生態位。然而在能量和營養的轉移過程中,卻存在著巨大的損耗,通常來講,能量和營養每經過一次轉移,就會損耗80%至90%。

舉個例子,假如一只羊吃掉了100克的草,那它從這些草中獲取到的能量和營養,最多也就只能讓它長20克的肉,但問題是,這只羊還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來維持自身的各種生命活動,所以它獲取到的能量和營養,其實只能有一部分用於讓它長肉,這樣一來,一只羊吃掉了100克的草,其自身能長2.5克的肉,就已經算是比較理想的了。

同樣的道理,當能量和營養向食肉動物轉移的時候,當然也會出現大量的損耗,在這種情況下,假如一頭食肉動物,比如說一頭獅子吃掉了這只羊,那它從羊肉中獲取到的能量和營養,也只有一部分可用於長肉,考慮到肉類的營養和能量密度相對較高,我們不妨將獅子長肉的效率提升一倍,也就是說,獅子每吃2.5克羊肉,其自身大概可以長0.125克肉。

amocity
amocity

  


我們都知道,現代人類主要是通過圈養的動物來獲得肉類,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圈養獅子,那麼人類首先就需要圈養草食動物來為其提供肉類,比如說羊,在這種情況下,消耗100克的草,人類能得到2.5克的羊肉,再將其喂給獅子吃,那人類最終就只能得到0.125克的獅子肉。

(注:以上數據只是為了方便討論而給出的粗略數據,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但問題是,從能量和營養的角度來講,獅子肉和羊肉都是差不多的,這就意味著,圈養食肉動物只會使人類獲取肉類的“成本”暴漲,而不會給人類帶來更好的“收益”,這樣的事情顯然是沒有人願意去做的,所以人類從一開始,就從未考慮過以獲取肉類為目的,對肉食動物進行圈養。

實際上,早在大規模地圈養動物之前,遠古的人類就已經開始通過捕獵野外的動物來獲取肉類了,但遠古人類仍然是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幾乎不吃食肉動物,這又是為什麼呢?

amocity
amocity

  


這主要是因為食肉動物往往都長有尖牙利爪,並且極具攻擊性,它們對遠古人類會造成很大的威脅,盡管遠古人類可以通過設置陷阱、投擲長矛等等方法對食肉動物進行捕獵,但總的來講,捕獵肉食動物的風險還是非常高的,所以聰明的遠古人類,基本上只會選擇那些性情溫順、攻擊性較低的食草動物作為捕獵對象。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由於能量和營養從低一級的生態位轉移到高一級的生態位,會出現大量的損耗,因此大自然的“食物鏈”在整體上就呈現為一個類似於“金字塔”的結構,越往上層的生態位,其生物量就越低,而因為肉食動物基本上都在“食物鏈”的頂部區域,所以它們的數量就相對很少,根本就不夠遠古人類吃。

也就是說,從遠古時期開始,人類所吃的肉類就主要是來自食草動物了,如此一來,在漫長的歲月中,人類的口味就會變得更加傾向於食草動物,以至於對於現代人類來講,即使有條件可以吃到食肉動物,也往往會覺得它們的肉遠遠沒有食草動物好吃,而也可以認為是人類幾乎不吃食肉動物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