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李淵和劉邦的戰略制勝


字體大小:
2024年7月01日 -
:     
 

作者:左傳今讀

文 / 子玉

人與人之間,公司與公司間,有時候拉開彼此差距的並不是技術、資金、人才等因素,而是戰略規劃。

漢高帝劉邦和後來的唐高祖李淵創業的經歷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大業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淵果斷加入逐鹿中原的遊戲,帶著他的虎狼兒子們走上了顛覆他老表隋煬帝楊廣的路。

李淵集團的戰略規劃是:率領精兵強將一路西行直取長安。

在穩定了後方的突厥之後,李淵唯一的擔憂就是虎踞中原的瓦崗軍首領李密。李密正在風頭,如果他半道阻擊,那麼李淵直取長安的計劃將直接破產。

amocity
amocity

  


為了麻痹李密,李淵以將自己低到塵埃的姿態給李密寫了一封信:

“當今天下,群雄逐鹿,請問,這最後的勝利者除了您還會是誰?”;

“我呢,年齡也大了,對於這種事情,想也不敢想”。

沒錯,就是將李密捧上天,然後將自己說成一個胸無大志的人。

拿著李淵的信,李密果然飄了,從此繼續攻打洛陽。李淵嘛,由他去吧,一個胸無大志的人能折騰出什麼浪花來。

李淵心無旁騖,雖然過程中經歷了一些小的挫折,但還是順利進入關中,成為當時集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軍事中心於一體的隋王朝國都長安的實際控制者。

歷史在這一刻其實已經角逐出了勝負,李淵控制長安首先是得到了當時的實力派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

這個集團能量有多驚人?

這麼說吧,北周、隋朝、唐朝的實際支配者就是這個集團,而且,這三個王朝的皇帝都是出自這一集團,始終代表著這一集團的核心利益。

隋煬帝就是因為動了這個集團的奶酪才被迫遠走江南,最終失去整個江山的。

▲楊廣 電視劇《隋唐演義》/劇照

李淵通過封官許願,將這個集團緊緊地團結在自己麾下,成為這個集團的實際代言人。

這是李淵的政治優勢。

當然了,地理優勢也是李淵能笑到最後的關鍵。

李淵進入關中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占據崤函之固俯視中原,就像漁父一樣看著鷸蚌在那裏瞎爭。”

是的,他已然以勝利者自居,雖然天下還是四分五裂的局面,但在他眼中,天下歸唐,那是遲早的事。

這就是李淵的戰略自信。

記得大業九年(613年),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時,作為軍師的李密就曾經給他提過三條計策——

長驅薊門,北據幽州,直接堵死遠征高句麗的楊廣回家的路,這是上策;

輕裝西進,控制潼關,直取長安,這是中策;

就近攻打洛陽,雖然眼下會很順利,但最終的勝利真的很難說,這是下策。

不得不說李密真是個人才,他給楊玄感提的上策真是高屋建瓴,那樣,隋煬帝直接就會被一招致命,連掙紮的機會都沒有。

何況,當時關隴貴族集團的勳貴子弟有四十多人加入了楊玄感的團隊。老百姓們苦於楊廣無休止地對遼東用兵也都迅速迎合了楊玄感的軍事行動。

形勢好得不得了。

天時、人和,楊玄感都占了,如果戰略制定得當,那麼他取楊廣而代之將不會是問題。

可楊玄感偏偏選擇了下策。

結果,楊玄感的叛亂就像在湖面上丟下一塊石頭,雖然激起了水花,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這位武力堪比項羽,家世顯赫的英俊就這樣因為戰略選擇錯誤而被歷史無情拋棄。

後來的李密似乎也忘了他當年給楊玄感出過的主意,沉浸於稱霸中原的快感就是不想吃下關中那塊蛋糕。

▲李密 電視劇《隋唐演義》/劇照

當柴孝和勸他時,李密卻以部將都是山東人為由拒絕了。

是的,李密擔心,自己連洛陽都沒打下,那長安就更懸。可長安才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呀。

是的,人都喜歡選擇容易的事情去做。小孩在做練習題時喜歡挑他會做的,健身的人運動時習慣挑他熟悉的那些器械。

這就是人的本性,李密也身處這座圍城中沒有走出來。

而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就是:有些人一生都在挑戰困難和未知的事情,有些人只在他熟悉的領域中玩複制粘貼的遊戲。

退潮之後,到底誰在裸泳,將會一目了然——

李密享受了短暫的愉悅之後被迫退出了群雄逐鹿的舞台;李淵經過一些小的挫折最終笑到了最後。

此時,筆者想起了某部電視劇中的一句話: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就是,你雖然有領先他人的技術,但並沒有支撐公司長久發展的戰略,最終是玩不下去的。但有些人雖然技術是一時的短板,但他卻高屋建瓴制定出了一套成熟的適應市場的能夠支撐公司長期運轉的戰略規劃,那他剩下的只是通過人脈和資金等手段去獲取技術。

誰將笑到最後,一目了然。

楚漢之爭的結果又何嘗不是呢?

項羽身為霸王,盟友眾多,加上那支在與秦軍角逐洗牌後的彪悍楚軍,項羽在軍事這個賽道上直接就是碾壓劉邦的優勢。

amocity
amocity

  


可他呢,一直沉浸於在滎陽一線吊打劉邦的快感,根本就不看大盤。

劉邦雖然一直在打敗仗,但韓信卻是一路高歌凱奏,他相繼為劉邦拿下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和齊國,將整個北方連成一片,逐漸形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

彭越也在後方是不斷騷擾項羽的大本營,一有機會就將項羽的糧道給截斷。

也就是說,劉邦在下一盤大棋——

他自己在滎陽一線將項羽的主力死死咬住,給韓信騰出戰略空間讓他一路升級打怪,再加上彭越的敵後戰場,項羽最終在海市蜃樓般的勝利中走向了滅亡。

簡直不敢想象,一個一直在打勝仗的人最終卻成為了被動者,失敗者。

▲項羽 電視劇《楚漢傳奇》/劇照

究其原因,就在戰略的制定上。

淮南王英布後來也是敗在了戰略的選擇上——

東取吳,西取楚,然後並掉齊魯,繼而傳檄燕趙。這樣的話,劉邦將失去整個關東;

東取吳,西取楚,然後並掉韓魏,以敖倉的糧食來養活軍隊,將成皋的出口死死堵住。這是中策,誰勝誰負還真不一定;

東取吳,西取下蔡,將輜重集結在吳越一帶,然後聯盟長沙國。這是下策,必敗。

可惜,英布的創業激情早已在漢朝建立之後的榮華富貴中被消磨殆盡。不想冒險,保守,是他的真實狀態。

果然,他選擇了那條最平坦的路,結果被劉邦大軍一戰擊敗。

作為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將,那決定成功的上策英布肯定也想到了,只是那條路太難走,他放棄了。

那結果只能是滿盤皆輸。

是的,富貴榮華,平淡能夠磨滅掉大多數人的激情。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劉備。

所以,一個人,一個公司,想要持續發展,就得制定一套能夠支撐團隊長久發展的戰略,走最難走的路。

風雨過後,必是彩虹。

勉之!

(全文完)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

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