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4年7月02日 -
:
作者:璟言歷史
他是唐初名將,戰功赫赫,一生征戰鮮有對手,憑借三場大戰攻下大半個中國,為唐朝強盛立下汗馬功勞,死後位列武廟十哲,被譽為唐軍軍神。他就是唐初戰無不勝的名將李靖,他的傳奇人生要從隋末說起。
李靖生於官宦之家,祖父曾為西魏刺史,父親曾為隋朝郡守。少年時期的李靖,儀表堂堂,具有文才武略,是一個滿懷信心的青年。
李靖並沒有像同時代的官宦子弟,利用家裏的關系謀得一官半職,而是憑借自己的能力進入官場。李靖從小接觸當時的大人物,其中韓擒虎經常與這位侄子談論兵道,對李靖的才能極為贊賞。
李靖受到韓擒虎的賞識,過人的才能,應該能夠出任大將。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李靖之兄出征突厥,最終寡不敵眾全軍覆沒,李靖家族的政治地位受到抑制,李靖的仕途也一路受挫。
617年,李靖擔任馬邑群丞,與李淵共事,李靖察覺李淵的反心,於是化身囚徒前往江都告密,然而天下大亂道路不通,李靖被阻隔在長安。隨後李淵起兵進攻長安,李靖協助防守長安,殺害李淵親族,自此兩人結為血仇。
李淵攻克長安,准備斬殺李靖,李靖疾呼:“公出兵關中,僅僅是為了私仇嗎?如果為了天下,不能殺李靖!”李淵為了招攬人心,便赦免了李靖,自此開始為唐王朝征戰,開啟自己的軍神之路。
隋末時,蕭銑割據江南,擁有廣大的領土,帶甲40多萬,自稱梁帝。武德年間,李孝恭向李淵奏上李靖的平定江南策略,得到李淵重視,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率領大軍劍指虎踞江南的蕭銑。
雖然李孝恭是元帥,但實際指揮是李靖。唐軍行動時正值秋汛,江流湍急。駐紮江陵的蕭銑認為道路險狹,唐軍無法進犯,唐軍中不少將領認為水落後出擊。
李靖認為兵貴神速,現在大軍集結蕭銑尚不知情,攻其不備,蕭銑必然手到擒來。李孝恭聽從李靖的建議,唐軍率2000餘艘戰艦東下,一舉攻克荊門、宜都兩座重鎮,兵鋒直指夷陵。
隨後,李靖率軍沿江東下直搗黃龍,蕭銑無奈只得投降,江南實力最強大的蕭銑被平定。事實上,老天也在幫助李靖成就威名。李靖率軍回撤時,杜伏威突然反叛,占據丹陽,自立為帝,國號為宋,李孝恭、李靖受命前往征討。
李靖分析了兩軍形勢,采取避實擊虛的戰法,先攻兩翼叛軍,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丹陽,使得杜伏威沒有絲毫反抗之力,唐軍一舉消滅杜伏威集團。
蕭銑、杜伏威被消滅後,李淵極為贊賞李靖的軍事才乾,稱贊道:“古之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有一個比得上李靖!”
從秦朝開始,北方遊牧政權一直是懸掛在中原王朝的利劍,唐朝時也是如此。李淵時期,唐軍忙於統一戰爭,無暇北顧南下劫掠的突厥騎兵,采取了和平政策,緩解了唐朝來自北面的牽制力。
李世民即位後,下定決心消滅東突厥,通過拉攏、反間等手段,離間分化突厥勢力。即便如此,突厥時不時南下劫掠,對唐朝造成沉重的軍事壓力。
貞觀初年,東突厥進犯河西,一路南下進攻至長安40公裏處,李世民被迫簽訂城下之盟。突厥此次進攻,雖然沒有造成多大經濟損失,但對李世民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羞辱,於是突厥退後,李世民便開始籌備北伐突厥。
隨後,張公瑾上書陳述北伐突厥,李世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以李靖為總指揮,率領10萬大軍,兵分六路反擊突厥。
貞觀4年一個雪夜,李靖率領3000鐵騎襲占龍城,頡利可汗未料到唐軍進兵神速,猜想後面必有唐軍主力,當即帶領部眾後撤至磧口。李靖派遣間諜緊隨其後,離間頡利可汗的部下,頡利可汗大將康蘇密降唐。
頡利可汗見康蘇密降唐,畏懼李靖兵勢不敢逗留,當即率領部隊撤往陰山,正好落入李靖在陰山的伏兵中。遭到伏擊後,頡利可汗大敗,派遣使者前往長安,向李世民請罪,表示願意舉國歸附唐朝,實則伺機東山再起。
頡利可汗謝罪後,李世民遣使安撫突厥,並令李靖派兵接應。李靖判斷,使者去後頡利可汗必定放松,以為安然無恙,唐軍果斷出擊,定能一戰平定突厥。
後來事情的發展跟李靖的預料所差無幾。頡利可汗見到唐朝安撫使者,李世民的寬恕詔書,當即卸去一身的戒備。李靖率領突襲,頡利可汗大敗,突厥軍隊損失萬餘人,元氣大傷。李靖乘勝進軍活捉頡利可汗,唐朝北面的東突厥威脅徹底解除。
唐軍在周邊連戰連捷的同時,一些党項、西羌的部族擔心被唐朝吞並,於是聯合吐穀渾進攻唐朝。面對來自西方的威脅,李世民在朝堂上調兵遣將,已經63歲的李靖以“廉頗未老”的氣概請命出征。
634年,李靖率領唐軍迎擊吐穀渾大軍。面對人數眾多的聯軍,李靖決定采取奇襲的戰法,兵分兩路冒險遠擊。李靖的夾擊策略使吐穀渾始料不及,唐軍迅速擊敗吐穀渾大軍,吐穀渾王倉皇出逃,其子率領全國投降唐軍,最終山窮水盡的吐穀渾王自盡而死,吐穀渾全境被大唐笑納。
貞觀17年,李世民修建淩煙閣,繪制二十四功臣像,李靖名列其中。6年後,李靖病逝,諡號“景武”,唐肅宗時期配享武成王廟,與孫武、吳起並列武廟十哲。
李靖是大唐第一名將,一生戰功赫赫,經過三場大戰打下了大半個中國,為唐王朝的統一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李靖總是能讓對手一觸即潰,甚至完全殲滅對手,不給對手機會。同時李靖時刻保持清醒,雖官居高位,時常保持謙遜的姿態,使得李靖避免落得吳起、白起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