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顧城殺妻,隨後自縊,唯一兒子被姑姑帶到國外,一生不准學習中文


字體大小:
2024年7月31日 -
:     
 

作者:見山說史

顧城是朦朧派詩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當我們在回顧顧城的一生時,關注點不僅僅在於他創作的童話般美好的詩篇,還有圍繞在他身上逃不掉的殺妻疑雲。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詩人顧城的一生,回顧他曾經的輝煌與悲涼。

書香門第,天資聰慧

1956年,顧城出生於北京書香門第,其父親是詩人顧工。

顧工曾經創作大量詩歌並且參與電影等文藝作品的創作。

或許是受到父親的影響,顧城年幼的心靈中早早播下了一顆文藝的種子。

amocity
amocity

  


得益於父親創造的良好學習環境,顧城在年幼時就接觸了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年幼時就開始嘗試自己創作詩歌。

父親發現兒子的詩歌天賦後也感到十分驕傲和欣慰,常常鼓勵和督促兒子繼續好好學習,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詩篇。

顧城天資優異,又接觸了很多優秀的文藝作品,給顧城帶來的影響是其豐富敏感的內心世界。

年幼的顧城會為了生命短暫,溺死在水中的蜉蝣感到傷心;會為了凋零的花瓣,飄零的落葉感到難過。

心思敏感一方面為顧城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另一方面也為其性格奠定了一絲悲涼的底色。

顧城有自己獨立而充實的精神世界,他更關注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與世界與自然之間的聯系,而對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反倒不那麼看重了。

他不會花心思維系自己與周圍同學之間的關系,不想成為人群的中心和關注的焦點,他的思想所匯集成的語言寧可自己在空房間中對著牆壁訴說,也不想對不理解的人傾訴。

顧城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也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思考,他想成為牆角遺世而獨立綻放的冬日寒梅,有自己的驕傲和堅持,成為自己世界的亮麗風景。

貼近自然,更加孤僻

1968年,顧城也隨著父親來到鄉下生活,開始喂豬開始生活,參加農業生產勞動,這與顧城以往的生活極為不同。

顧城在過去的生活中,生活上有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精神上有父親的涓涓教誨,顧城還有一個姐姐顧鄉,作為家中的幼子,顧城可謂是家中最受矚目也備受關心和呵護的存在。

在鄉下的時候無論如何也不能和原來相比,因此在最初,生活上的巨大落差讓顧城很難適應,他想逃避殘酷的現實生活,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顧城開始發現鄉村生活的美麗景色和人們的厚實淳樸。

在鄉下生活的那段時間,顧城更多地接觸到自然的美麗景色,他開始觀察天邊流動的雲,觀察路邊飄舞的樹,觀察天上明朗的月,敏感的他總會發現常人所不能感受到的事物,因此大自然中的景物變幻也給他帶來更為強烈的沖擊,同時也給顧城帶來了全新的創作靈感。

顧城創作的詩歌中,也經常出現樹枝、天空、月亮和星星等自然的元素,這都與他的自身經歷密不可分。

顧城在鄉下的生活中除了感受到自然的景色,也感受到鄉村人生活的簡單和樸實,有平淡的幸福,這也為後來他選擇島上定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打下基礎。

雖然那段時間的顧城發現了鄉村生活的樂趣,但那段時間的經歷也只能稱得上是苦中作樂,時代的變革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來說,其影響是巨大的。

顧城和父親在鄉下時有時會對詩,有時也會找到一兩本可以看的書,這些精神世界的東西支持他走過那段時光並且能夠有所成長。

但他的性格卻變得更加孤僻和偏執,現實的世界與想象中的世界總是存在巨大的偏差,生活中的一點點快樂與幸福也掩蓋不了痛苦生活的本質,於是顧城索性沉溺在精神世界當中,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找尋真實的自我。

年少成名,邂逅愛情

1973年,顧城開始自己的詩歌創作,在這一期間顧城開始投稿自己的作品並在一些報刊當中發表。

隨後的時間裏,隨著不斷打磨,顧城的作品也更加成熟更具吸引力,獲得當時文藝界的賞識,成為了朦朧派的代表詩人之一。

一件事情的影響總是有兩個方面,因此成名後的顧城雖然感到一定程度上的快樂和驕傲,但同時他過往經歷所塑造的性格也為他帶來了一些痛苦。

不管怎樣,顧城的詩都受到了更為廣泛的認可,顧城也在這一時期遇見了自己的妻子。

1979年,和大多數文藝愛情電影的開篇一樣,就如同命運指引一般的,內向孤僻的顧城與火車上的謝燁一見如故,兩人聊詩歌、聊電影、聊自己過去的生活點滴。

當謝燁知道這個與自己相談甚歡的年輕人就是大詩人顧城時,其愛慕之情也已在心中悄悄升起。而顧城也不願就此切斷與謝燁之間的聯系,因此在下火車時,顧城將一張紙條遞給謝燁,便急匆匆地下了火車。

謝燁展開紙條,上面寫著顧城的家庭住址,就這樣,兩個人開始你來我往的通信,感情也在此期間快速升溫。

交往了一段時間之後,兩人開始一起生活,同居後,謝燁在生活上對顧城照顧有加,在思想上兩人也有可以共同交流的話題。

在愛情甜蜜期的兩人決定結婚,顧城決定讓謝燁成為自己的妻子,兩人永遠地生活在一起。

對於結婚,謝燁自然是十分開心,然後謝燁的父母卻非常反對,其實在顧城與謝燁的交往期間,顧城就曾經表現出自己的偏激和乖僻。

顧城在追求謝燁期間,曾經做過一個大木箱子,放在謝家的門口,每天就睡在木箱子當中。

在謝燁看來,這是心愛之人為了追求自己所做出的犧牲,但是在謝燁的父母看來,這樣的行為絕對不是正常的人可以做出來的。

這樣的固執己見用在事業上可以創造出豐富的價值,但是在與人交往中依然選擇固執己見甚至不擇手段地達到目的,是兩人悲劇結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母的反對並不能阻止陷入愛情中的兩人的婚姻,兩人成為了夫妻,並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謝燁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持丈夫的事業當中,為此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生活重心也全部圍繞著顧城。

顧城母親在年幼時對其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得顧城幾乎沒有任何生活能力,因此,在婚後的生活中,謝燁不僅僅是妻子,還是顧城的第二個母親和生活上的保姆。

而除此之外,顧城的控制欲望也開始變本加厲,他不允許謝燁打扮自己,也不允許她隨意出門,切斷了謝燁正常的社交生活。

無論什麼時候,只要顧城有需要,謝燁都會盡力地滿足他,兩個人的婚姻關系就這樣維系下來,並一直持續多年。

搬往孤島,邂逅英兒

1987年,此時他的詩歌在國際詩歌界中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顧城開始周遊西歐和北歐等國家,參與文化交流和講學等活動,毫無疑問,謝燁在此期間一直悉心地陪伴著他。

1988年,顧城和謝燁一同前往新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偶然發現激流島這一在顧城眼中如同世外桃源的地方。

很快,兩人就搬到了島上,開始自給自足的生活,也切斷了外面世界的聯系,除了一個例外,顧城與一位叫英兒的女性之間的通信。

amocity
amocity

  


顧城與英兒是在一次詩會上認識的,在當時的詩會上,大部分的詩人都表示了對朦朧派詩作的批判,這讓朦朧派詩人顧城大受挫敗,而當時年輕的英兒卻勇敢發出自己的聲音,為朦朧派的詩作正名,支持顧城。

當時的顧城非常感激英兒,兩人也常常進行書信往來,討論詩歌創作的困境和靈感,隨著時間線的拉長,兩人的書信內容不僅僅涉及到詩歌,還涉及到兩人的感情。

而顧城定居在激流島的決定刺激到了英兒,英兒終於向顧城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意,沒想到,自私地顧城居然邀請英兒前往激流島與自己和謝燁一同居住。

顧城一方面說服妻子,一方面邀請英兒,而順從了多年的謝燁對顧城的決定也沒有提出質疑,反而是幫助丈夫接英兒前往激流島一起生活。

就這樣,英兒來到了激流島,三個人一同度過了一段世人難以接受的生活。

然而,在英兒與顧城生活的期間,英兒逐漸意識到了信件中所表露出的詩人顧城只是他的一部分,現實生活的顧城偏執、自私。

英兒只能在精神世界與肉體上與其進行交流,而要長久地與其共同生活下去,英兒做不到。

因此,在一次顧城和謝燁共同出島講學期間,英兒和一個外國男人逃離了。

英兒的出逃讓顧城大受挫敗,他不能理解心愛女人的背叛,也不能容忍在自己的世界當中有自己所不能掌控的事情發生。

顧城曾經一度想到死亡,想用死亡逃離一切擺脫一切,他還在此期間撰寫《英兒》一書,想在小說創作完成之後走向自我滅亡。

謝燁也在這一時期遇到了自己的追求者,不同於與顧城的一味付出,謝燁在這段感情當中體會到了平等愛情關系的甜蜜,現在的謝燁只等著顧城的死亡,然後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

沒想到的是,顧城在寫完小說之後反而有一些釋然,死亡的念頭也開始逐漸褪去,他和謝燁說想要繼續與其生活,繼續與謝燁走下去,去過普通人的生活。

但這時的謝燁已經計劃好自己未來的生活,她也想要逃離顧城,逃離這段不健康的關系,因此她拒絕了顧城,這讓顧城更難以接受。

情人出逃,妻子拒絕繼續與其生活,顧城的精神世界隨時面臨著崩塌。

終於,在1993年的10月8日,顧城揮斧砍向妻子,隨後留下四封遺書,選擇自縊。

詩人已逝,獨留稚子

顧城與謝燁的兒子小木耳在兩人搬到激流島後不久就出生了,但是顧城對於自己的兒子並沒有父子之間應有的親情。

他不僅不關心自己的兒子,甚至因為兒子會搶占謝燁作為母親的時間而厭惡自己的兒子,一再要求把兒子送出去撫養。

謝燁也無奈地答應了這一要求,小木耳5歲之前一直在新西蘭當地的一家土著居民中撫養長大,一直用英語交流,也逐漸忘記了自己的母語。

而在顧城與謝燁兩人雙雙去世之後,顧城的姐姐顧鄉將小木耳撫養長大,一直接受西方的教育方式。

家人並沒有對年幼的木耳過多地說起他親生父母的事情,而是等到木耳成年並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之後再向他講述這件過往的事情。

一代詩人顧城的悲劇一生已早早落下帷幕,我們不能否認他創作詩歌的天賦,也不能忽視他作為丈夫、父親的不負責任與偏執。

如今往事都已隨風飄散,顧城和謝燁的人生悲劇也終究化為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