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千年古墓不僅有國寶,還有一口“神奇”的井,此人病重仍念念不忘


字體大小:
2024年8月07日 -
:     
 

作者:武成歷史

在甘肅有個著名景區,這裏有座高約9米的長方形人工夯築的高台,世人稱之為“雷台”;據說這裏之所以叫“雷台”,是因為台上有明代“雷祖觀”,是天順年間用以祭祀雷神的場所。這裏還是古“前涼國”的都城,雷台之上還留有王宮遺跡;說這些還不是重點,這裏還出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歷史文物——馬踏飛燕,於此同時,還有一口頗為神秘的古井一並被世人所傳頌。

說起“馬踏飛燕”這件震驚世界的國寶,還要把時間退回到上世紀60年代;就在1969年的9月,十幾個工人在“雷台”前取土施工,本意是要興建一座防空洞。可隨著施工的深入,一座千年古墓卻被施工人員意外發現;據考古專家介紹說,當初發現這座古墓時,裏面的場景著實驚呆了在場所有人,一地的古代錢幣鋪滿墓室,這樣的場景令人記憶猶新。後經考古專家進行搶救性發掘,又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鐵器和金銀玉器等,最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整套以青銅制作的車馬;用專家的話說,這套青銅車馬就是千年前的東漢“儀仗隊”。

但真正讓專家吃驚不已的卻是一只造型獨特的青銅奔馬,它的腳下居然還踩著一只正在飛翔的燕子,意境曼妙,藝術價值之高讓人歎為觀止;後來著名歷史學家,文物專家“郭老”來到甘肅後,還專門去博物館看了這只銅馬,並取名為“馬踏飛燕”。1983年,“馬踏飛燕”還被國家確定為中國旅遊的標志。讓郭老吃驚的除了那匹“馬踏飛燕”之外,還有一座距今2000年的漢代古井;後來這口古井還成了中外遊客到“雷台”參觀的必到之地,之所以“必到”是因為這口井有一種神奇現象——“見錢眼開”。

“見錢眼開”並不是什麼褒義詞,不過用來形容這口千年古井卻是恰到好處;因為每當有人把硬幣投進這口古井後,不僅能清晰看到投下去的硬幣,而且還會發現硬幣變大了好幾倍。這裏還有一段笑談,說古代有一人為窮所困,就到“雷祖廟”求教這裏的道長,道長讓他投入井中一枚銅錢,說能“錢生錢”;沒想到此人窮困潦倒,身上雖有銅錢卻又不舍得,道長就自掏腰包拿出一枚銅錢投入井中。那人再往井中一看,那枚小銅錢竟真的變成了“大錢”,興奮之餘躍入井中打撈,不想從此再未出來;後道長歎道“世間竟真有往錢眼兒裏鑽的人”從此就有了“見錢眼開”這句成語。

amocity
amocity

  


當然,這肯定是民間傳說,至於“見錢眼開”這句話是不是出自這裏也已經無從考究;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口千年古井真的可以將錢“放大”,不過只是影像而已。後經專家測繪,這口井深約13米,全部由典型的“漢磚”堆砌而成,磚與磚之間並沒有任何粘合材料;至於這口千年古井為什麼能“見錢眼開”,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普遍的說法是,千年前的墓主人故意為之,以此井警示後人;此類說法雖然版本頗多,不過顯然屬於民間傳說,自然不足為信。

還有一種說法,此井結構特殊,並非通體直上直下,而是井口和井底較窄,但井肚略寬,屬於典型的“腰鼓井”;這樣的結構會使光線折射發行變化,也就呈現出一種類似於“放大鏡”的視覺效果。但很快又被物理學家推翻:放大效應與古井是否呈“腰鼓”狀,兩者沒什麼直接聯系。而第三種說法就顯得頗為“專業”了,也就是參照物說;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都覺得早晨的太陽會比中午的太陽大很多,這就是人們在不同時間下,“參照物”呈現出的狀態變化促使人產生的一種“視覺誤判”。同理,人們在觀察這口古井時會以“腰鼓”井壁為參照物,因為井壁“腰鼓”在水下會產生一定的變化,所以投下去的硬幣也會“變大”;可惜的是,這種貌似“專業”的解釋最終還是被推翻了,因為不止一人做了類似的實驗,結果證明“錢變大”並非是參照物在作怪。

amocity
amocity

  


當然,說法有很多,諸如“光線折射變形說”,甚至“井水、井壁溫差說”等等;雖然說法很多,但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最終答案。令人遺憾的是,這口古井卻在十多年前乾涸了,如果有朋友在十餘年前到過甘肅“雷台”,尚能一睹此井的神奇;但今人只能遺憾無此眼福,也不知以後是否還能再顯奇跡。其實不僅是咱們普通人,就是當年的郭老也多次在這座古井邊駐足,或許這種奇怪現象實在太“神奇”,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有著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以至於郭老對這口古井念念不忘,直到多年後病重期間,依然對身邊人時時提起。

不過這口千年古井在乾涸後還是有發現的,專家又在井底發現了一根直徑40厘米的大圓木,難道在古井下面還有其他建築?這個問題也只能等待後世人來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