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楊貴妃究竟有多胖?趙飛燕究竟有多瘦?756年7月15日楊玉環自縊


字體大小:
2024年8月31日 -
:     
 

作者:薩沙講史堂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楊貴妃究竟有多胖?趙飛燕究竟有多瘦?756年7月15日:馬蒐驛之變:唐朝嘩變士兵殺楊國忠,逼迫唐玄宗賜楊貴妃自縊。

大家都聽過環肥燕瘦。

amocity
amocity

  


對於趙飛燕的瘦,歷史上有明確記載。

舞蹈家趙飛燕自創了掌上舞,也叫作掌中舞,也就是在舞伴手掌中跳舞。

今天我國有一種雜技,叫做“肩上芭蕾”,也就是女舞者站在男舞者的肩膀上跳舞。

大家看的賞心悅目,卻不知道這對舞者或者說雜技演員都已經五十多歲,他們是夫妻。

正常來說,雜技演員到了這個年齡因為體力和身體柔韌性下降,是不能再表演了。

那麼,為什麼這對“高齡”演員仍然活躍在舞台上?

實在是這個“肩上芭蕾”的難度太大。

電視台曾經采訪男舞者魏葆華,詢問“肩上芭蕾”的練習難度如何?他苦笑著脫下衣服,大家頓時看到全身到處都是淤青。

即便是普通人認為承受力最好的肩膀和後背,也必須墊上多層膠合板才能保證魏葆華不會受傷,保證女舞者吳正丹能夠站立。

即便如此,一旦吳正丹不小心踩到丈夫的鎖骨,就可能導致骨折,踩到斜方肌、三角肌都可能導致肌肉嚴重受傷。

即便練了一輩子雜技、技術如火純情,吳正丹為了保護丈夫,需要嚴格將體重控制在90斤以下。

吳正丹曾這麼說:如何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和表演狀態?很難!我需要精准地把自己的體重控制在90斤以內。我只要稍微重那麼一丁點,魏老師就舉不動我,我們有可能完成不了那些高難的動作。尤其是肩上、頭上那些技術動作,我的重量一壓到那,如果胖了一點點,就像身上綁了一個沙袋一樣,很重、很累,腳底下就邁不動步了,那種感覺是很微妙的。

吳正丹又感慨:體重涉及動作的安全性。因為年齡所限,我們的能力也會下降,所以要怎麼把動作完成好,就要管住自己、控制自己、加強訓練,才有可能延續自己的藝術生命。

說來說去,除了練習以外,吳正丹需要將體重控制在90斤以下。

而吳正丹可不是矮小的女人,她的身高有1米69,常年將體重保持在80多斤可不容易。

上面扯了這麼多,薩沙要說什麼?

如果吳正丹女士80多斤只能跳肩上芭蕾,那麼趙飛燕姐姐要在掌上跳舞,體重恐怕只有六七十斤。

而趙飛燕能夠成為頂級舞者,又成為皇後,身高不可能太低,保守估計也有1米6左右。

身高1米6的女人才六七十斤,顯然體重嚴重不足。

很有名的網紅馮提莫,她的公開體重是77斤。然而,馮提莫妹子身高只有1米5,一說還不到這個高度。

對比一下,足可見趙飛燕的瘦削程度。

所以環肥燕瘦的燕瘦,可是貨真價實的瘦。

那麼,楊玉環究竟有多胖呢?

歷史上有很多種說法,薩沙比較相信的是這一種:楊玉環身高164厘米,體重69公斤,138斤。

根據今天的標准,年輕女性身高1米64,標准體重應該是56到57公斤,也就是超過112斤到114斤。

楊玉環體重高出標准26斤,肯定是比較胖了,但也不是非常肥胖。

那麼問題來了,胖乎乎的楊玉環為什麼還會被唐玄宗寵愛?

其實,古代中國人大多喜歡胖一點的女人,不喜歡很瘦弱的女人。

有個老電影叫作《牧馬人》,牛犇飾演的好心牧民,替叢珊飾演的逃荒四川女孩找個婆家。

奇怪的是,在我們看來,叢珊飾演的這個女孩頗有些姿色,似乎不難找男人。

沒想到,牛犇找了很多家都沒有成功,最終只能介紹給朱時茂飾演的摘帽右派,後者在當年是社會最底層。

為啥?

很簡單,電影中說的很清楚,這些家庭嫌棄叢珊太瘦了,身上沒有肉。

其實,這種觀念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在小說《紅樓夢》中,很少有人會欣賞林黛玉的瘦弱美,反而會認為是一種病態。

相反,大家比較喜歡豐碩的薛寶釵,連賈寶玉也有一定的愛慕之情,喜歡寶釵的豐滿肌膚。

書上這麼說:可巧寶釵左腕上籠著一串,見寶玉問她,少不得褪了下來。寶釵生得肌膚豐澤,容易褪不下來。寶玉在旁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她身上。”正是恨沒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再看看寶釵形容,只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就呆了,寶釵褪了串子來遞與他也忘了接。寶釵見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丟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見黛玉蹬著門檻子,嘴裏咬著手帕子笑呢。

古代中國大多朝代,貴族和民間大多喜歡豐碩微胖的女人。

考古發現的漢代畫像和陶俑中,除了少數專業的舞女以外,貴族婦女乃至宮女,大多體態健碩。

如南陽漢畫館中的侍女,體態已經不只是微胖,而是肥胖了。

河南新密打虎亭二號漢墓主人是弘農郡太守張德夫人,壁畫有一幅是宴客圖。其中不僅僅張德夫人體態豐滿,來赴宴的官員女眷也大多胖乎乎的。

總之,漢代女人可不是以瘦為美。

到了,魏晉南北朝就有一定變化,雖然民間仍然喜歡胖一些的女人,貴族老爺們卻開始病態的減肥生涯。

比如晉代大富豪石崇將沉香碾成粉撒在床上,讓家中姬妾在其上行走。若床上沒有痕跡則賜珍珠,若有痕跡則令其減肥,故時人相戲曰:“爾非細骨輕軀,那得百琲真珠。”

不僅僅貴族婦女要瘦弱,男人也不能肥胖,要千方百計減肥。

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就是在變胖後絕食減肥,結果突然暴斃。

需要說明的是,士大夫和貴族階層崇尚瘦弱,僅僅局限於南朝漢人地盤。

在北朝胡人統治地區,仍然只喜歡胖女人。

當時北方戰亂,胡人士兵四處劫掠婦女。這些胡人往往會選擇體態豐滿的女人,認為她們身體健康,有旺盛的生育能力和勞動力。像林黛玉那樣瘦弱的女孩會被認為體弱或者多病,胡人士兵直接一刀砍死並不掠走。

隋唐時代,宮廷中有大量鮮卑貴族,自然保留了一些胡人的審美觀。到了唐朝中後期,貴族婦女完全是以胖為美。

大家注意,這裏的胖是偏高,而不是肥胖,還沒有到喜歡當年賈玲的地步。

同時,可不是你胖了就有人喜歡,還要女人胖又有些姿色。

至於胖美女有很多苦惱,比如五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就說楊玉環因為偏胖“素有肉體,至夏苦熱”,“使恃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

翻譯一下就是,楊玉環比較胖,夏天就會感到很熱,也容易出汗,拼命扇扇子也沒用。

楊玉環雖胖,卻有著完美的五官和皮膚,尤其膚色非常白皙。

白居易《長恨歌》稱贊楊玉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所謂凝脂就是凝凍了的油脂,光滑且白潤,就像白玉一樣,形容楊玉環有著絕好的皮膚。

到了宋代以後,禮教盛行,婦女的肥胖往往同隱含的淫蕩聯系起來。小說中的淫婦只要是少婦而不是閨女,幾乎都是豐滿型。

隨著纏足的盛行,婦女的活動能力受到很大影響,身體越來越差,想要肥胖自然困難。

於是,宋代貴族階層開始崇尚弱不禁風的瘦弱女性。

辛棄疾詩:“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

隨後元明清大體如此,不過只局限於上流社會。這幾個朝代的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仍然喜歡胖一些的女孩子。

為啥?

中國古代的老百姓,吃肉是很少的!

小說《儒林外史》有些情節很有意思,記載了無數的大小酒宴。

所謂的名士們平時標榜高風亮節,對吃飯卻很有興趣,基本有酒宴就會參加。

為啥?即便是明清時代,老百姓吃肉仍然不容易。

底層平民根本吃不上什麼肉,只能常年素食。

範進中了秀才,在鄉下可是大事,他的嶽父胡屠夫也只是帶著一副豬大腸和一瓶酒來慶賀。

席間,胡屠夫還說,範家三口包括他的女兒,這幾十年來都是吃小菜飯,豬油都沒碰過幾次。

什麼叫做小菜飯?就是米飯加上一些簡單的蔬菜,放在今天就是減肥餐。

為啥?買不起肉。

書中剛開始,周進被山東兗州府汶上縣薛家集聘請為私塾先生。周進是城裏人,山東人又重視教育,尊重老師,因此鄉下孩子家長們辦了很風光的接風宴。

能夠有錢聘請私塾老師的鄉下家庭,至少也是富農或者小地主,經濟條件是不錯的。

於是,這個接風宴就是鄉下檔次最高級別的酒宴了,大家看看是什麼:隨即每桌擺上八九個碗,乃是豬頭肉、公雞、鯉魚、肚、肺、肝、腸之類。叫一聲“請!”一齊舉箸,卻如風卷殘雲一般,早去了一半。看那周先生時,一箸也不曾下。

amocity
amocity

  


這段寫的很生動。

所謂鄉下頂級酒宴,正經的肉類不過是豬頭肉、公雞、鯉魚這三個菜。眾所周知,豬頭肉是比較差的肉類,同鯉魚一樣被古人認為是“發物”,吃了對身體不好,所以肉價低廉。

唯一上了台面的菜,恐怕就是公雞了,其他那些豬內髒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肉菜。

即便是這種宴席,眾人也是如餓狼撲食一樣猛吃。

他們雖然是比較殷實的務農家庭,平時家裏很少吃肉,才會有如此表現。

普通鄉民如此,那麼有些身份的人呢?

書中有個馬二先生,是正兒八經的選家,類似於今天考研導師,專門編一些考試輔導教材。

馬二先生的收入不低,算是中產階級,他也很喜歡吃肉。

書中這麼寫:說著,蘧家仆人捧出飯來。果是家常肴饌,一碗燉鴨,一碗煮雞,一尾魚,一大碗煨的稀爛的豬肉。馬二先生食量頗高,舉起箸來向蘧公孫道“你我知己相逢,不做客套。這魚且不必動,倒是肉好。”當下吃了四碗飯,將一大碗爛肉吃得乾乾淨淨。裏面聽見,又添出一碗來;連湯都吃完了。

為啥?

以馬二先生的收入,是不能隨便吃肉的,只有去蘧蘧公孫這種大官僚後代家庭做客,才能這麼猛吃:說著,坊裏捧出馬二先生的飯來,一碗熝青菜,兩個小菜碟。馬二先生道“這沒菜的飯,不好留先生用,奈何?”蘧公孫道“這個何妨?但我曉得長兄先生也是吃不慣素飯的,我這裏帶的有銀子。”忙取出一塊來,叫店主人家的二漢買了一碗熟肉來。

薩沙寫了這麼多,到底要說什麼?

很簡單,女人想要胖一些,不但要吃足夠多的糧食,更要多吃肉。

大家就想一想,毛澤東時代社會上有幾個胖子?尤其未成年人中有幾個胖小子?學校裏面一個班上也看不到一個。

而今天,中國未成年人中,女孩肥胖率為7.7%,也就是差不多十個裏面就有一個小胖妞。

男孩的肥胖率更是達到15.2%,六個裏面就有一個了。

為啥?

說到底,還是今天吃得好,孩子吃肉多。

在古代中國,普通老百姓只能勉強糊口,填飽肚子尚且不容易,哪裏談得上吃肉。

換句話說,貧家女孩就算想方設法要胖一些,也是沒有可能的。

像範進家裏這樣天天吃米飯和青菜,每天吃一整鍋也別想變胖。

如果女孩或者婦女體態偏胖,唯一解釋是這個家庭非富即貴,家裏比較殷實,才能讓女眷變胖。

換句話說,胖女孩、胖女人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大家看看清代末期皇宮中女眷照片,會發現頗有一些胖子。

比如清末四大太妃之一中,只有瑾妃留下了照片。她是珍妃的姐姐,活到了1924年。

瑾妃中年時期非常肥胖,同賈玲差不多,晚年身體不好才變瘦了一些。

我們再看看滿清旗人貴族和重臣女眷留下的照片,大多也是比較豐滿的,很少有瘦削類型。

比如順郡王妃、那桐令夫人、那親王妃、毓朗夫人、慶親王世嗣妃等等都是偏胖的。

這些人養尊處優,飲食很好,才能變胖。

以瑾妃為例,每天的飲食標准很高。

據檔案記載,宣統二年九月份,溥儀、隆裕太後及四位妃子六口人,按分例“共吃豬肉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二斤”,此外另有額外添加的菜肴,包括:3萬1844斤肉、814斤豬油、4786只雞鴨……共計用銀1萬4794兩。

也就是說,1910年9月份,紫禁城裏的六位“主子”,吃掉了差不多5萬斤肉。

我們看看慈禧太後的標准,據信修明《老太監的回憶》一書披露,慈禧的“每日分例”如下:

每日用盤肉五十斤(即豬肘子)、豬一口、羊一只、雞鴨二只。新細米二升、黃老米(即紫米)五合、江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蕎麥面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蜂蜜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乾棗十兩。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面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清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秋季,要備茄子二十個、黃瓜二十條。

這一“分例”自然也只是一個最低供應標准,慈禧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隨時給自己加料。以果品一項為例,按照“分例”,慈禧每天的供應標准是“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乾棗十兩”,但實際供應情況,往往是該標准的十倍、百倍。據檔案記載,光緒元年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二十八日,長春宮的太監共給慈禧傳用了如下果品:

平均下來,慈禧每天的果品供應是:25個蘋果、3.7斤片棗、2.5斤山裏紅,1斤桃仁、紅黑棗各1.7兩,栗子3.3兩,核桃13.3個。這麼多果品,慈禧自然是吃不完的,剩下的或賜給身邊的宮女太監,或直接就浪費掉了。

說來說去,女人能夠胖,就是家庭擁有較多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