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要把我們逼死嗎?”一位母親失控的7分鐘,道出了多少人的無奈_女兒_家長_孩子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13日 -
:        
 

“要把我們逼死嗎?”一位母親失控的7分鐘,道出了多少人的無奈

作者:艾彌兒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廣東家長聊天群裏的視頻全網傳瘋了。

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短短7分鐘,看完卻令人感覺幾乎無法呼吸。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小學三年級女生的媽媽在家長群裏發了自己教訓學習成績不好的女兒的視頻。

從視頻中可以明顯看出,被訓斥的女生被打得面部紅腫,怯懦地站在餐桌後面,而媽媽手中用來抽打女兒的衣架則已經變形。

amocity
amocity

  


所有人都為這位母親的行為感到不解,而她接下來在家長群裏說的話道明了事情的原委。

每一個正常的人變成“怪物”的過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位母親首先在群裏說明,女兒之所以被打,歸根結底還是女兒不好好讀書造成的,現在女兒被打得已經連走路都不會了,這是她必須付出的代價。

之後,母親開始朝女兒的老師“開炮”:

點名要求老師之後不必讓自己的女兒留堂,也沒有必要給女兒布置作業。

我們當家長的已經放棄孩子了,老師也不用再多管閑事了:

“我要求不留堂,只要一放學就第一個出來,她會不會讀書無所謂了,我已經放棄了。”

“明天不去學校,手已經被我打腫了,寫不了作業。以後估計也寫不了作業了,語文書已經被我撕掉了。”

“我也是一個有家庭有工作的人,我沒有辦法每天在學校門口這樣等她。不是你的問題,是我管教的問題,今天鄭重跟你說,以後不要留堂也不要留作業,她寫不了。”

“她一寫作業,我頭痛腰痛哪裏都痛。她已經被我打得哪裏都腫了,衣架都報廢了,沒辦法再打了,再打報廢一個衣架就損失太大了,等一下打進醫院也不好。”

“這個家已經沒有辦法好好生活了,老師放棄她吧,這個家已經放棄她了。”

“我要求不留堂,只要一放學就第一個出來,她會不會讀書無所謂了,我已經放棄了。”

“明天不去學校,手已經被我打腫了,寫不了作業。以後估計也寫不了作業了,語文書已經被我撕掉了。”

“我也是一個有家庭有工作的人,我沒有辦法每天在學校門口這樣等她。不是你的問題,是我管教的問題,今天鄭重跟你說,以後不要留堂也不要留作業,她寫不了。”

“她一寫作業,我頭痛腰痛哪裏都痛。她已經被我打得哪裏都腫了,衣架都報廢了,沒辦法再打了,再打報廢一個衣架就損失太大了,等一下打進醫院也不好。”

“這個家已經沒有辦法好好生活了,老師放棄她吧,這個家已經放棄她了。”

老師見狀自然是立馬出面對家長進行安撫,勸家長有什麼事情可以跟孩子好好溝通,沒必要用這麼極端的教育方式。

同時也告訴家長有特殊無法留堂的原因可以跟老師私信溝通,不要在家長群裏吵鬧。

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老師的安撫不僅沒有起到效果,反而招致家長更為激烈的指責。

這位母親情緒激動說道,因為老師經常留堂,導致家長在下班之後還要在學校門口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接到孩子。

為了這個,她跟孩子每天只能吃廉價的快餐,連在家裏開火做一頓飯的時間都沒有。

而且,生活壓力本來就大,老師再拿孩子的問題不斷壓力她這個做家長的,真把她逼得殺人的心都有了。

尤其是老師還經常在群裏就孩子的學業問題艾特她要注意監督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更讓她感覺深深地丟臉。

壓力日複一日地積累,終於在一個尋常的夜晚,這位母親爆發了。

她放棄了對孩子的監督責任,同時也放棄在寄予在孩子身上的希望。

視頻的最後這位母親頗有種解脫意味地說道:

以後開心就好,這是她對女兒的獎勵,愛多深,抽多狠,被她打才是真正的獎勵。

沉重的“愛”會扼殺幸福

視頻曝光出來後在網上引發了很大爭議。

有人對這位母親的做法表示理解,認為老師讓孩子留堂或在家長群裏指名道姓讓家長注意孩子的學習問題,確實會對孩子和家長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違反的教育部的明文規定。

也有人認為母親的做法不可理喻,用暴力的手段對孩子進行懲罰,不應被社會所提倡。

但我們拋開問題看本質,這位母親對孩子的愛卻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

真正的不愛不是指責,而是不在乎,只有在乎,才會希望孩子能按自己心中所設想的那般成長。

但這位母親或者說社會上很多崩潰的家長都沒想到的是,過於沉重的愛不僅會逼瘋孩子,也會逼瘋自己。

作者曾聽過一個故事,日本一位炙手可熱的童星在功成名就後將自己的母親告上了法庭,理由是母親扼殺了自己的童年。

具體表現是在別人孩子痛快在外面玩耍一整個下午的時候,她卻要面對鋼琴、舞蹈等才藝課程的輪番轟炸。

在別人孩子可以痛快品嘗漢堡可樂帶來的味蕾快感,她卻只能吃滿是蔬菜的營養瘦身餐,因為高熱量食物不利於身材的管理。

那位母親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在她看來,自己的女兒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她一手培養起來的。

如果不是她嚴格控制女兒的飲食,如果不是她給女兒報各種才藝輔導班,女兒這一輩子都只會是個平凡人。

雙方的分歧就這樣產生了,在法庭上,母親聲淚俱下對女兒說:

你只看到我不讓你乾著乾那,你覺得痛苦,但你卻從沒有看到我身為一個母親的痛苦。

你在鎂光燈下享受著眾人吹捧時,從沒想過你獲得的每一個機會都是我給投資商下跪求來的。

你拍一段戲被導演說了多次NG,從沒想過如果不是我在導演那裏低聲下氣,你在第一次NG的時候就會被淘汰。

你只看到我不讓你乾著乾那,你覺得痛苦,但你卻從沒有看到我身為一個母親的痛苦。

你在鎂光燈下享受著眾人吹捧時,從沒想過你獲得的每一個機會都是我給投資商下跪求來的。

你拍一段戲被導演說了多次NG,從沒想過如果不是我在導演那裏低聲下氣,你在第一次NG的時候就會被淘汰。

母親說了很多,但女兒始終無動於衷,最終日本法庭根據控訴方要求剝奪了母親的監護權和撫養權,理由是每個孩子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

而促使日本法院作出這一判決的隱情是,這位母親在年輕時迫切想成為一名演員,卻始終沒有機會實現,最終母親決定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然,給大家講這個故事並非是否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而是有沒有一種可能,哪怕是最為親近的兩個人,對彼此的遭遇也永遠不可能感同身受。

就像故事中的那位母親一樣,我們埋怨生活的苦累,埋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卻從沒想到過孩子也在埋怨我們,埋怨我們不給他們自由,埋怨我們將本不屬於他的壓力強加在孩子身上。

跟自己和解,也跟孩子和解

著名作家七堇年曾說過一句話:

對於二十多歲的我們當然可以回過頭來對高三的我們說上一句,再堅持一下,往後的你會很幸福,但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講,一切真的很苦很累。

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家長是不同的,對於家長而言不值一提的事情可能在孩子那裏就比天塌了還要嚴重。

我們不希望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於是把自己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也希望孩子能朝自己所描繪的那個美好未來去發展。

amocity
amocity

  


但我們忽略的一點就是: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成功,也總有人平凡,我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凡的那一個,於是百般掙紮,最終換得萬般無奈。

韓國曾做過一項社會調查,發現給孩子報輔導班的家庭絕大多數生活並不富裕。

當問及家長孩子的目標大學時,幾乎所有家長脫口而出都是首爾大學律法系,再問家長為什麼,原因各不相同,但大體可以歸結為兩點,掙錢多,社會地位高。

比較諷刺的一點在於,明明是調查的是關於孩子的人生大事,可不管是調查機構還是家長都有意無意忽視了孩子的意見。

在這一點上,我們又何嘗不是一樣,時代飛速前進,社會不斷發展,帶動我們每個人都卷得厲害。

而且在卷的時候,我們還會帶動孩子一起“卷”,將孩子視為自己人生的延續,迫切希望自己人生未曾實現的那一部分能夠借由孩子的手實現。

從沒有人問過孩子哪怕一句,他想不想卷。

人要學會接受平凡

說個紮心無比的現實,在這個時代成功和育兒都是需要成本的。

比如說視頻中這位家長所遇到的問題在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人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

他們有一萬種方法讓孩子不需要留堂,也能學到無數課本以外的知識。

同時他們也沒必要在孩子和家庭之間找一個平衡,因為足夠的財力本身帶給他們的就是一種失衡。

就像之前網絡上一句玩梗的話一樣,你十年寒窗,憑什麼比得過人家三代從商。

梁曉聲在《人世間》中寫過:

人生的三大境界是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接受子女的平凡。

對於我們平凡人來講,柴米油鹽是我們生活的一切,斤斤計較是我們生活的常態。

我們學習了無數的“育兒經”,迫切想要成為一個好父母,可落到實處的時候卻發現,歸根結底所有的育兒要點都離不開一個字:“錢”。

所以,與其這樣漫無目的的卷下去,倒不如跟自己和解,也跟子女和解。

大冰直播間之前也有過一對崩潰的父母。

他們有一個15歲的兒子,學習成績不好,還好吃懶做,父母怎麼勸都不聽。

他們很焦慮也很迷茫,焦慮的事是自己的孩子這樣下去將一事無成,迷茫的是自己百年之後孩子該如何是好。

所以他們向大冰求助該怎麼辦。

而大冰的回答依舊一針見血,別無辦法,接受便好。

“不管家庭經濟是好是壞,不是孩子造成的,不管你們多麼迫切地希望階級跨越,階級改良,家庭和睦,你不能要求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去負載太多東西,尤其是來自大人的不良情緒的宣泄……”

“不管家庭經濟是好是壞,不是孩子造成的,不管你們多麼迫切地希望階級跨越,階級改良,家庭和睦,你不能要求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去負載太多東西,尤其是來自大人的不良情緒的宣泄……”

就像日本曾流行過的一句話一樣:

井底之蛙,不知大海之廣闊,卻知曉天空之藍。

這個世界上多得是成功的人,難道那些沒有成功的人就不配活著了嗎?

不是!如果你發現自己是個平凡人,那麼就不要去奢求孩子一定變得不平凡。

做一個健康快樂的普通人沒什麼不好,也許總有一天,輕舟已過,你會發現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已經走上了另一條“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