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24日 -
:
寶媽突然發病致寶寶溺亡,這種病要注意!
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近日,深圳一位媽媽在家給7個月寶寶洗澡時突發癲癇,醒來後寶寶不幸溺亡,引發關注。
微博截圖
癲癇,俗稱“羊癇風”“羊角風”,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反複發作性和短暫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目前,我國癲癇患者超千萬,是僅次於“腦卒中”的常見神經系統疾病。
那麼,哪些人更容易得癲癇?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得了癲癇?癲癇發作怎麼辦?患有癲癇的孕婦和寶媽需要格外注意些什麼?針對這些問題,我院神經科老年神經專科主任、癲癇中心負責人楊煉紅教授向大家做出分享。
哪些人更容易得癲癇?
楊煉紅:在臨床上,兒童和老人是癲癇的高發群體。癲癇的致病原因包括遺傳、產傷、發育等,相關症狀會在兒童期就表現出來。老年人腦卒中、腫瘤等都會帶來癲癇,有比較高的發病趨勢。但年輕人也有可能存在尚未發現的潛在癲癇疾病,可能會在極度勞累或情緒波動(如一次激烈的吵架)後誘發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呈現明顯的發病表現。此外,外傷、腦炎、代謝性疾病都可能會誘發癲癇。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潛在的癲癇?
楊煉紅:癲癇具有發作性、反複性、短暫性和刻板性等特點,表現為某一發作性症狀短暫地重複性出現。相對比較常見、嚴重的癲癇發作症狀表現為肢體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大小便失禁等,患者完全恢複需要十幾分鐘。但需要注意,如果自己有愣神發呆、頻繁咀嚼吞咽、原地無目的轉圈、短暫的失神、意識突然模糊一下,或肌肉短暫地抖動一下,都有可能是癲癇發作的表現。當發現自己或家人最近一段時間內,反複出現同一個症狀,需要就醫檢查。
得了癲癇怎麼治療?
楊煉紅:如果確診是癲癇,要接受專業的治療。藥物治療是癲癇的主要治療方式,癲癇患者切不可自行減藥、換藥、停藥、漏服藥,不能堅持規律用藥會使癲癇治療更加困難、病程延長、病情加重,甚至引發癲癇持續狀態。癲癇患者要定期查肝功能、血藥濃度、腦電圖等,同時要對某一症狀發作次數和發作時的身體表現做好記錄反饋給醫生。
癲癇患者有哪些日常注意事項?
楊煉紅:癲癇發作具有不可預見性。在癲癇症狀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前,患者盡量不要獨自外出,不做劇烈運動,避免過度疲勞和情緒波動。在進行爬山、遊泳、開車等活動時需要家人陪同,光敏感性癲癇患者,還應避免在歌廳、迪廳等光線炫目處活動。患者床邊不要放置電器、利器、暖水瓶等物品。在飲食方面,癲癇患者要規律進餐、不可減肥,切忌過於饑餓、暴飲暴食,忌煙、酒、茶、咖啡、巧克力、辛辣刺激性食物。
患有癲癇的孕婦和寶媽需要格外注意些什麼?
楊煉紅:癲癇患者要做好備孕咨詢,了解藥物安全,懷孕中堅持做癲癇疾病的醫院隨訪,及時做產檢,謹遵醫囑,調整合適的癲癇疾病用藥方案。生完孩子也要及時、規律吃藥,不要獨自照顧嬰兒,臨床上,也曾有患有癲癇的寶媽在沖奶粉或喂孩子奶粉時癲癇發作,燙傷孩子。
如果發現身邊有人癲癇發作怎麼辦?
楊煉紅:將病人置於安全位置,遠離尖銳、硬質的物體,保持平臥,迅速松開病人頸部及腰部衣服,可將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腔內的分泌物,切忌給患者灌藥,防止窒息和誤吸。不要使用掐人中、扳手指、揪脖子、捶背等方法,這樣對患者毫無作用,反而過分用力按壓四肢可能造成骨折和肌肉拉傷,增加患者痛苦。一般3分鐘左右,患者抽搐、吐白沫等發作症狀會停止,慢慢恢複意識。如果是第一次發作,或持續發作超過5分鐘,或發作時有受傷、呼吸困難則需要叫救護車。
點擊 “閱讀原文”可查看其他媒體平台相關報導
RECOMMEND
讓曹操都頭痛的病是怎麼回事?逸仙專家告訴您
奮戰4小時,逸仙專家巧摘“巨無霸”腫瘤!
來源:南方+
責編:黃睿、林澤鋒
初審:林偉吟、劉文琴
審核:歐陽霞
審核發布:古小紅
好看的話,不妨點擊分享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