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8
字體大小:
2019年12月13日 -
:
石橋、小河、人家。
江南的古鎮,吳儂軟語裡滿透著舒緩韻調。
將到安昌時,口齒里念著古鎮名字的音調,都隱約有著船夫舟楫搖打水波的聲響。
古鎮據說自北宋時期始建,而後歷經戰火幾番焚毀幾番重建,現有建築格局基本為明時奠定。
每一個尋訪古村古鎮的人,內心大多是極富年輕活力的。或許希望在一方水土一片族群變遷的歷史中,穿越時光,印證當下鮮活的自我。
年輕,屬於渴望被滄桑認同的年代。而當世間踏遍、萬事歷練之後,便開始超越滄桑和企求年輕。
世界本無新奇,只是不斷換一種形式,重複彼此。
在重複中挖掘新的美好,生命才有了愉悅之光。
整個古鎮以老街為中心,沿河,自由地向兩端伸展。
青石板路,長的異乎尋常、難見盡頭。無論向東或西行走,似乎古韻在一直綿延。
寬敞河流的兩岸,分別散落著閒適民居和長廊商鋪,幾步便見各式石橋,連接著人間來往煙火味。
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古時美句勾勒的安昌景象,如今未曾改變幾分。
古樸典雅的石橋們,以各種形態跨河而臥,與鎮子裡的人們相親相愛著。
最知名的有福祿、萬安、如意三橋,古鎮人家婚嫁時,都一定要走全。
大概象徵著,一旦確認連接,便是持久以恆的相守。
正因為連接,才有了情感;持續的連接,則刻畫了記憶;
情感源自記憶而又滋生記憶,卻最終歸屬於心靈。
最美好的橋,在於跨越心靈而連接。
在灰白樸宿的鎮子中,有兩道艷麗的明黃色。
一道在東端,為城隍廟;另一道在西側,是安康寺。都是數百年來古鎮居民寄託心靈的所在。
傳統陰陽五行里,黃色為土,為尊貴;接近黃色所在地,便是景仰與洗滌心靈時節。
城隍作為古時民間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擔當。
安昌城隍廟裡祭祀的是明成化年間侍郎李顒,在錢塘江兩岸和紹興當地因修築海塘、防禦海潮等治水有功受封。
真正的功勞,可以穿越時光,被百姓們長久挂念心頭。
功名,首先為功;利在千秋的功,才能超越百代流傳,從而順其自然留為名。
但大多數追求功名者,以名為先,急功居多;能稱為當代之功少有,大部分只能算當時之功、當下之功。
功無論大小,但求長遠、和善、真性情;盡心智盡才思,濟助周邊儘可能多的人,這種去努力實踐的德,也便是功。
只有基於德之上的功業,才能美好真正,才能記憶恆久。
無紹不成衙。紹興出師爺,人人皆知。
而紹興的師爺,絕大部分來自於安昌。
有古語稱「天下師爺出紹興,紹興師爺出安昌」,古街上的師爺故居和博物館,述說著當地人的靈氣。
明清期間最具智慧的民間職業,大機率非師爺莫屬。兩百多年來,據說安昌走出師爺竟有上萬名。
一個地域有一方文化魂魄所在,傳統的留痕,始終潛移默化著後人。
才華和智慧,不只是家族傳承,也可以地域薰陶,可以前人激勵。
在安昌,師爺的傳統,讓後輩莘莘學子不由自主沿循了這條相對優越的人生路徑。
此外源於地域鄉情的關愛提攜,也讓成長難度少了很多。
師爺的名字,始終未覺得優雅好聽,或許跟民間身份過濃有關,或許與智慧常做無用功有關。
但被奉為紹興師爺的鼻祖典範徐文長,卻是偶像,小時追劇就已迷上的古鎮聰慧少年。
能引得後世無數絕代才子,以青藤門下走狗為傲,無愧為大明第一才子。
真才子,更能惺惺相惜。而孤傲者,只是走動太少,所接觸和連接的世界太小。
走得越多,接觸越多,也便越趨平和,越將洞察世間的智慧內斂於心。
自明代以來,安昌便是紹興的商貿重鎮。
數百年來棉、布、米集散旺盛,街市煙火基因流傳至今。
河畔街市上,老宅商鋪鱗次櫛比,隱約可見當年盛況。
據說抗戰前夕尚有商號933家,是紹興城區外市集之最。
有河道市集、有人來人往,也便市井昇平,積蓄了美味特產的傳承。
秋冬走在古街上,臘腸臨河滿街懸掛,是格外出彩的風景線,勾動著行人的味蕾躍動。
最美味的臘腸,需要陽光與風適當的晾曬,又需純正的醬、酒相伴隨時間發酵。
在安昌,傳統紹興黃酒之好外,更有知名的仁昌醬園,清光緒年間品牌,如今舌尖上的中國熱捧。
加上沿河廊檐上遮去了陽光持續暴曬、河畔帶水的清風吹拂,也便有了別樣甜美滋味。
戀戀難忘的風景、美食,都是美好元素恰到好處的組合。
所有的美好,都屬於適度。
古村記編輯,作者:一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