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太平天國完全滅亡前的最後一次內鬥:遵王賴文光槍殺德王唐日榮_天王_清軍_洪秀全


字體大小:
2025年7月03日 -
:        
 

原創

作者:彤彤愛讀書

在清朝末年時期,曾有發生過農民階級的武裝起義運動。這場運動就是太平天國起義運動,作為歷史上少有的農民階級所領導的鬥爭,能夠形成規模,撼動封建專制統治階級實屬不易。

要知道太平天國在最鼎盛時期,是有希望推翻清朝統治的。然而因為內部各位統領和主將不合,經常內訌,導致太平天國逐漸走向了下坡路。

即便在即將滅亡之際,內部居然還在自相殘殺,比如滅亡前的最後一次內鬥,遵王賴文光槍殺德王唐日榮,那這其中有何內情呢?

(廣西金田起義軍)

amocity
amocity

  


一、浩浩蕩蕩的太平天國起義運動

眾所周知,在清朝末年時期,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接踵而至。尤其是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已經逐漸淪為洋人的朝廷。

更可恨的是慈禧太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甘願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讓清朝成了西方列強的“提款機”。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外矛盾越來越突出,很多農民不滿清政府的統治開始掀起起義的大旗。等到1850年,“太平教”創始人洪秀全聯合由楊秀清、石達開等人帶領農民階級,率先宣布脫離清政府統治,在廣西自立為王。因以“太平”為名號,所以取名為太平天國。

(不平等條約)

當然,這樣的政權是以農民為基礎,主張實現人人都有地。隨著起義運動的擴大,越來越多農民紛紛響應。

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有兩萬多人支持他們,緊接著洪秀全帶著這一眾部下,不斷北上進行北伐戰爭。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裏,他們從最初的兩萬人發展到60多萬人。

而占領的地方也從廣西省擴展到湖南、湖北、四川、江蘇等18個省份,等到了1853年的時候,洪秀全選擇定都天京(今南京),可見這次起義規模究竟有多大。

(與清軍交戰的太平軍)

而隨著起義運動的發展,加入的人越來越多,最初的那些“功臣”也被洪秀全封為不同等級的“天王”,比如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還有翼王石達開。這些都是太平天國內部金字塔頂尖的天王,而他們的部下有很多也都被授封為低一級的天王。

最後大大小小的天王加起來竟然上百人,因為權力的分化和等級尊卑制度的嚴明。這些天王誰也不服誰,誰都想坐上更高的位置。

這也導致了太平天國內部內訌不斷,紛爭不止,經常發生天王與天王之間的爭鬥,甚至還會兵戎相見。

(李鴻章)

二、“天王”之間內訌,德王唐日榮孤軍奮戰

在持續不斷的天王內訌中,原隸屬於翼王石達開的德王唐日榮也受到了影響。只不過他並不是和別人鬥,而是因為石達開被猜忌,一氣之下脫離了大部隊,選擇單獨對抗清軍,如此一來唐日榮也只能跟著“離家出走”。

然而這一走唐日榮面臨的處境越來越嚴峻,先是他的好兄弟賴裕新,在進入四川時被清軍圍剿,戰死沙場;後又有石達開身陷重圍,所帶萬人部隊打到最後,只剩下不到兩千人。最後這兩千人都被清軍俘獲,而石達開也是被施以淩遲之刑,活活被折磨死。

唐日榮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悲痛萬分,但又無可奈何。如今太平軍大勢已去,自己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為太平天國開疆擴土,擴大戰果。

(德王唐日榮)

可是後來天京遇難,他和陳得才兩人趕緊回防支援洪秀全,沒想到半路又被湘軍埋伏,不但損失慘重,天京也沒能守住,被清軍攻陷了。

這一路上打來打去,噩耗卻是接二連三,這讓唐日榮萬分焦急。隨後在部下的掩護下,拼死殺出重圍,總算是保住性命了。

此時面對大勢已去的太平軍,唐日榮還是不放棄,他始終堅信太平天國可以再次崛起。於是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又組建起一支多達6萬人的隊伍,繼續孤軍奮戰。

(洪秀全發起起義)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他帶領部下與各路清軍作戰,尋找可以合作的太平軍首領。直到他遇到了遵王賴文光,兩人同屬一個陣營,相遇之後自然是同仇敵愾,聯合起來殺出重圍,可孰不知,唐日榮錯信了賴文光。

三、英武一生,卻淒涼落幕

在初期的時候,兩人關系還算不錯,始終相互照應。畢竟此時太平天國已經走向滅亡,像洪秀全等一眾領導人病的病死、戰的戰死,只剩下了像唐日榮這樣的“殘党”在活動。

反觀清軍這邊也是進行持續的反撲和圍剿,打算徹底將太平軍餘孽清除乾淨。

amocity
amocity

  


(太平天國諸位天王)

要想自保,他們不得不聯合在一起。可是合作的時間一長,兩人難免會發生矛盾,經常在應敵對策上產生糾紛。而兩人又都是天王的身份,誰也不願意低頭,這也就導致雙方隔閡越來越嚴重。

等到1866年冬天,賴文光決定除掉唐日榮,自己一個人坐上這“老大”的位置。這樣一來就再也沒有人和他爭權,而且做什麼事都不用和誰商量。緊接著他在深夜趁著唐日榮熟睡的時候走進他的營帳,趁其不備用槍將其刺殺。

在確定唐日榮一命嗚呼之後,賴文光假仁假義的說自己是在清除叛賊。同時對自己的手下和唐日榮的下屬說,他背叛太平軍,投靠清軍,這才不得不將其處死。其他人縱使不相信這樣的話,但死無對證,又地位不高,沒辦法調查背後的真相。

(洪秀全)

不僅如此,他擔心唐日榮手下會造反,接連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不少昔日唐日榮的心腹大將。這樣一來就能很好的解決後患,避免事後有人追查此事露出破綻。

其實歸根結底來說,賴文光就是覬覦唐日榮的數萬兵馬,等待時機成熟再實現一家獨大。可是事實證明他不是那塊料,在獨自統領軍隊之後,賴文光並沒有帶領近二十萬的軍隊卷土重來,反而被清軍打的節節敗退,最後他也是戰死。

等到賴文光一死,曾經的太平軍餘党徹底不成氣候了。這意味著持續14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徹底畫上了句號。

(太平天國領導人)

話說回來,太平天國全盛時期,是可以實現推翻清朝的夙願的,但是因為農民階級的局限,再加上天王之間內訌終究難成偉業。

更戲劇性的是,最後竟然也是因為內訌而結束,只可惜賴文光英武一生,最後竟然死在了自己人手裏,實在是可悲可歎啊!

參考資料

鄧亦武.鹹豐三~五年湘軍的情報工作與鎮壓太平天國戰爭.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 1995(S1):8.

吳世崧.賴文光之死.新史學通訊, 1953(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