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8
字體大小:
2020年1月21日 -
:
四川,攀枝花。
地處中國西南川滇結合部,位於四川最南端。
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譽;
還是萬里長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礱江在此交匯。
這裡自古以來,多民族融匯,留下別樣的美好古樸風情。
一起來看看攀枝花最美的6處古村落,你知道幾處?
1 田壩村
田壩回族村位於攀枝花市米易縣白馬鎮安寧河之畔,毗鄰G5京昆高速,因「土地平坦、適宜田耕」而命名為「田壩」,她始建於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餘年歷史,村內的望月樓清真寺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名副其實的傳統古村落。
村莊依山面水,被掛榜河與安寧河所環繞,周邊農田平曠、屋舍儼然,村內粉牆黛瓦,錯落有致,風貌自然、綠樹成蔭。
村民以回族居多,也是攀枝花最大的穆斯林聚集地。歷經數百年交融變遷,留下了眾多民間傳說、古老建築、特色技藝等。
2 聯合村
鹽邊縣和愛彝族鄉聯合村被列入中國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內房屋層層連片,高低錯落分布,從清末民初至今約100多年仍然保存完整。民房均呈四合院落,房頂由青瓦覆蓋,房脊樑用青筒瓦扣做,房頂四周均有扣瓦做翹頭,現有90餘戶保存完好。
村民均是紅彝(彝族支系),由南京印天府於民國初年開始遷入,距今約100年。其傳統的紅彝族嘀腳舞、手工縫製傳統服飾等民俗文化流傳至今,2015年「紅彝族嘀腳舞」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這裡距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程家墓群」2公里。
3 迤沙拉村
攀枝花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中國第一彝族自然村」。在這裡,家家戶戶紅色外牆,絕美的紅,為整個村落披上了驚艷的裝束,隱約有紅色佛國色達的感覺。
在這裡,漢族和彝族生活習俗高度融合,保留完整清代建築,有起家大院、毛家大院、納家大院等,具有較高的文化遺產價值。
迤沙拉是四川最大的「里頗」村寨。「里頗」人說彝語中的中部方言,「里頗」文字現已失傳。迤沙拉人屬於彝族中的「里頗」支系,始祖是阿普都木,因戰亂自中原一帶而遷移至此地生存繁衍,村子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歷史。逐步發展形成現在的603戶,2193人的規模。
迤沙拉村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8度,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是典型的自然空調氣候。走在村子裡,涼爽的山風徐徐吹來,吹走沉沉的酷暑、悶悶的心情,帶來雲捲雲舒澄明潔凈的天和清新的空氣。紅色土地上的村寨越發寧靜古樸。
村子裡雖都是彝族,但卻有外姓漢族人。迤沙拉村地處川西、滇西交界處,建築物多江南水鄉特色,房屋戶型一般以小四合院為主,均屬土木結構,板筒瓦屋面,細部多有板壁裝飾、木刻雕花,做工精細;獨特的談經古樂,600多年來,一直在這個偏僻的彝族山村裡延續著對中原文化的嚮往和追尋。高牆小巷,深深延展,戶戶小院,一牆之隔。它們和屋後幾百年的古樹都無聲無息地講述著古老村寨的滄桑故事。
4 新山村
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新山村,是一個傈僳族聚居村,村落內傈僳族原始民居錯落有致,獨具特色的萬畝杜鵑花海和千畝米易梯田自然原生態景觀,讓人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新山村村落建築主要分布在麥地組的山堡上,順著山脊有序排列,高低錯落,頗富立體感。這裡有極具傈僳民族特色的土牆房,土牆四周以民俗畫作裝點,房頂以牆抬梁、樑上鋪篾笆、頂蓋黑瓦。
村落山環水抱,環村公路延伸其間,青石小路蜿蜒於房舍之間。寧靜通幽的石板路上,傈僳姑娘穿行其間,古樸典雅。
世代傳承的民族文化絢麗多彩,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約德節、傈僳族舞蹈「斑鳩吃水」、新山傈僳族織布技藝、新山傈僳族刺繡技藝和當地人自編自導的傈僳情韻表演展現米易新山村的別樣魅力。
5 古德村
鹽邊縣格薩拉鄉古德村,是攀枝花市唯一的納西族聚居村。村裡的歷史可追述到明清時期。
這裡是到達瀘沽湖和鹽源的必經之地,也是通往格薩拉4A級景區的南向門戶。
村內古樹參天,小橋流水,自然風光優美,各民族傳統建築保存較好。村風村貌古樸典雅,民居建築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多種形式,其中建築上的門窗、牌樓上有精工細雕的圖案,顯示了納西民族的藝術造詣和審美情趣。
村內文化遺存歷史悠遠,擁有獨特的納西山歌和納西舞蹈「節措」和「失措」;節日眾彩紛呈,如祭天節、新年、火把節、七月半、「搶婚」節等;特色美食獨具風格,有豬膘肉、火麻油茶、火麻粥、米皮、豬血米灌腸、燕麥酒、香酥核桃米、納西烤肉等。
6 金家村
金家村位於西區格里坪鎮,金竹路貫穿全境。村內居住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建有傈僳非物質文化傳習地,享有「金沙遺珠」的美譽。
攀枝花西區金家村,是當地重點打造的民俗古村落。村落里古樹、古院、古井相連,古韻盎然。目前保留著晚清民居100餘幢,其簸箕宴、火燒粑粑等特色美食以及火把節、趕山節等傳統節日豐富多彩,石老虎、閻王村等民間故事廣為流傳;現有半邊街遺址、原始地下溶洞等神秘景觀。
古村記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