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0

千億蝗蟲逼近邊境,誰打開了魔鬼的大門?


字體大小:
2020年2月22日 -
:       
 
賞金獵人168

世界上最具毀滅性的蝗蟲大軍正逼近中國邊境。

2019年12月下旬,第一批沙漠蝗蟲抵達非洲肯亞,迅速導致70年來未見的蝗災。短短兩個月,蝗蟲就組成了一支城市大小的「超級軍隊」。

他們蹂躪了肯亞、衣索比亞、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等東非國家。隨著季風穿越阿拉伯半島,他們聚集了更多的蝗蟲群,併到達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目前一平方公里的沙漠蝗蟲群每天吃掉多達3.5萬人。

更重要的是,沙漠蝗蟲的繁殖能力是驚人的。據報導,一隻雌蝗蟲在3個月的生存期內平均能產卵240枚左右。卵在兩周內孵化,幼蟲在一個月內成熟產卵。因此,沙漠蝗蟲數量將成倍增長,3個月增長20倍,6個月增長400倍,9個月增長8000倍

巴基斯坦於1月31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啟動了全國打擊蝗蟲行動計劃,以全國的力量抗擊蝗災。官員們說,如果蝗災持續下去,全國就沒有糧食了。

看著飛過天空的蝗蟲,市民們驚慌失措。巴基斯坦信德省農業部長伊斯梅爾·拉胡(Ismail Rahu)建議,人們不應驚慌,而應將蝗蟲做成咖喱飯或與其他菜餚一起食用,並承諾盡一切可能殺死蝗蟲。

amocity
amocity

  


在印度西部的拉賈斯坦邦,4000億蝗蟲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一些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使印度糧食減產30%-50%。

儘管印度目前已表示成功控制了該國蝗蟲的傳播和移動,但警報仍未解除。

糧農組織緊急事務主任多米尼克•伯根(Dominique burgeon)表示,受災國家仍需要大量糧食援助。如果蝗災得不到控制,將導致大規模的世界糧食危機。

糧農組織估計,沙漠蝗蟲可能影響地球上約十分之一人口(約7.7億人)的生活,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具毀滅性的遷徙害蟲」。

而已經開始產卵的蝗蟲很可能再次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捲土重來,預計6月份將爆發更大規模的蝗蟲疫情。

全球氣候變化是蝗災的主要原因

沙漠蝗蟲通常是孤獨、溫和、害羞的,沒有危害。

然而,當60多隻沙漠蝗蟲聚集在一起時,它們就會開始「變黑」——在基因釋放的苯乙腈的作用下,它們會變得極其兇猛:受到刺激,大腦會變得更大,身體會有更強的耐力,性格會變得暴躁,食慾會大大增加,外觀顏色由深棕色變為亮黃綠。一些鳥類和爬行動物會認為自己「中毒」而放棄捕獵。

這樣的沙漠蝗蟲群將繼續無休止地聚集、餵養和繁殖。為了避免在飛行遷徙過程中受到鄰居的攻擊,避免暴露脆弱的側翼,蝗蟲保持著同向移動的隊形,行動一致。

事實上,這種情況近年來非常罕見。據糧農組織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蝗災發生頻率逐步降低。近30年來,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報告過持續一年以上的大規模蝗災。發生小規模蝗災的國家數量也控制在20個以內。

科學家認為,造成這次罕見蝗災的主要原因是非洲之角長期以來的極端潮濕天氣。

在過去18個月裡,東非和阿拉伯半島遭受了幾次罕見的潮汐和水汽氣旋襲擊,如颱風「梅庫努」和「魯班」。這是由類似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印度洋偶極子」引起的,將引起印度洋水溫的異常變化。

就這樣,地處印度洋西北角的非洲東部地區,一段時間以來持續高溫,大氣對流加劇,降雨量增加。與此相反,印度洋東南側乾旱少雨的日子卻很長,澳大利亞毀滅性的森林火災與此密切相關。

當原本乾旱的沙漠,由於降雨稀少,到處形成一個小湖泊,植被隨之生長,環境變得極有利於蝗蟲繁殖。隨著蝗蟲數量不斷向沙漠深處擴展,很快,沙漠植被就不足以進食,它們開始加速向外遷移。

2018年8月以來的9個月裡,阿拉伯半島南部沙漠中嗡嗡作響的沙漠蝗蟲成功繁殖了3代,數量增加了8000倍。隨後在2019年秋冬,大範圍持續降水再次為蝗蟲種群創造了溫床。

當肯亞農民第一次在田裡看到他們時,他們已經承受了壓力。他們追不上殺了他們。千億「超級大軍」到處搶奪莊稼,造成了一場災難。

「印度洋偶極子」的出現與近年來全球變暖無關。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氣象專家說,眼前可怕的蝗災只是一個預兆。由「印度洋偶極子」引起的災難性跨洋氣候將繼續形成一個圓形格局。

據預測,未來1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1.5度,這將使「厄爾尼諾」、「印度洋偶極子」等異常現象的頻率翻番。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蝗蟲高級預報員基思·克雷斯曼擔心,到今年6月,新一代蝗蟲數量可能是目前蝗蟲數量的400倍,對3月和4月雨季過後種植的一批新作物造成新一輪破壞。

沙漠蝗蟲大軍會進入中國嗎?

目前,印度沙漠蝗蟲群距離中國邊境僅1000多公里。但權威觀點和輿論都認為,蝗災對我國的可預見影響有限。

這樣的信心,一方面來源於中國防治蝗災的豐富經驗,另一方面則依託於天山、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這些終年積雪的巍峨山脈被認為是抵禦蝗災的天然屏障。

然而,這道屏障並不是一條不可逾越的天然護城河。在非洲大陸,每天行進數百公里的蚱蜢軍曾經越過「非洲屋脊」吉力馬札羅山,進入坦尚尼亞。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青藏高原不能完全阻擋蝗災的發生,雅魯藏布江流域也是蝗災的重要來源。更重要的是,蝗蟲可以通過中南半島進入雲南和廣西,因此中國也可能成為蝗災的受害者,然後傳播到全國其他地區。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介紹,中國需要關注的時間節點有兩個:

一是5月份,如果印度、緬甸出現大量的候鳥蝗群,印度洋西南季風異常強烈,蝗群穿越橫斷山脈飛入中國雲南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到達廣西、四川;

二是6月至8月,印度、緬甸新一代沙漠蝗蟲在高溫條件下迅速孵化,蝗災形勢持續爆發。受西風急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進入中國的機率將急劇增加。

隨著人們對中國蝗災關注度的不斷提高,「中國蝗蟲大軍出雞」、「蝗蟲殺星珍珠雞」等新聞在微博上被熱搜,網民對「雞蝗之戰」、「鴨蝗之戰」更感興趣。

據說一隻珍珠雞平均每天能殺死100多隻蝗蟲。通過這樣的生物手段,蟲害問題可以在沒有污染的情況下得到解決。但問題是這樣一種方式只能解決中低密度蝗蟲的問題,而且主要是針對蝗蟲。即將到來的沙漠蝗蟲可能不是它們的蔬菜。

只有中低密度蝗蟲才能依賴雞。一旦全軍有1000億隻蚱蜢,按照每天的雞隻數計算,將需要數億隻雞同時出動,才能遏制災情。根據糧農組織數據,2016年,中國肉雞數量創歷史新高,一年內將有95.25億隻肉雞上市。

amocity
amocity

  


蝗災不能靠吃東西來解決。當40公里以上的大型蝗蟲群快速移動時,人類的捕食行為對其影響不大。幾天後,在人們做出反應之前,蝗蟲會離開毀壞的莊稼飛到下一站。

此時,為了控制蝗災,只剩下大規模使用化學物質、病原微生物等方法,但這些人工化學物質也可能造成大規模的化學污染。

消滅蝗災需要標本兼治

與蝗蟲的鬥爭歷來是最艱苦的鬥爭。

1875年,美國西部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蝗災。12.5萬億(1萬億=1萬億)岩石蝗蟲覆蓋天空,席捲地球。51萬平方公里的白天直接變成了黑夜,損失高達1160億美元,造成西部平原普遍的貧困和飢餓。

1875年,落基山脈的蝗蟲猖獗

據目擊者稱,15米厚的地面上覆蓋著成群的蝗蟲,許多樹枝被蝗蟲折斷。成噸的蝗蟲屍體也堵住了河流,最後它們被衝進了大鹽湖。浸泡在鹽水中的屍體在湖邊堆積了一堵2米3公里長的屍體牆。

這場蝗災也創造了金氏世界紀錄,是人類歷史上觀察到的最大動物群。

1954年,非洲沙漠蝗群一路蔓延到英國,最大的蝗群面積達200平方公里。蝗蟲吞噬了衣索比亞北部幾乎所有的綠色植物,乾旱的氣候造成了該地區長達一年的饑荒。這場蝗災被認為是衣索比亞歷史上最嚴重的害蟲。

1988年,來自非洲薩赫勒地區的沙漠蝗蟲群只用了5天就到達了美洲。當他們飛過海洋時,他們留在船上、島嶼上和同伴的遺骸上繼續前進。當他們餓的時候,他們吃掉了他們的弱小同伴。就這樣,蝗蟲群出人意料地橫渡大西洋,出現在5600公里外的加勒比海島嶼上空。

此次蝗災,全世界共有55個國家對糧食生產造成損害,即使在當時的中國,也發現了成群的沙漠蝗蟲。

與這次蝗災類似,也源於降水的異常增加。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貧瘠沙漠變成了綠洲,為蝗蟲提供了意想不到的營養。

目前,糧農組織已呼籲國際捐助者提供70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幫助在5個國家的蝗災中遭受重大損失的農牧民。

糧農組織預計,隨著蝗蟲繼續繁殖,受影響國家對援助的需求也可能大幅增加,必須採取積極的控制措施。

回顧蝗災爆發的機理,不難發現,蝗災往往伴隨著生態環境的異常變化,或是戰爭造成的疏於治理,或是水土資源的不平衡和生態多樣性的喪失,這是歷史上許多蝗災的原因。

今天東非蝗災蔓延到南亞,是全球變暖背景下氣候極端化的標誌,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引發了這場災害。

事實上,蝗災就像是檢驗地球生態穩定性的一個標準。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人類社會對自然環境的每一次肆意破壞,最終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