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0
字體大小:
2020年2月23日 -
:
▲正在檢測中的「審判官」
台海網2月2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賴雅紅 通訊員 黎斌 文/圖)在解放軍第909醫院有這麼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雖然沒有面對面跟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接觸,卻幾乎是「零距離」地接觸病毒,他們就是核酸檢測者,也被業界稱為新冠肺炎「審判官」。
該院檢驗科主任徐忠玉介紹,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最直接手段和關鍵環節。通常,在25攝氏度的恆溫條件下,檢測員需要做好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包括穿兩層防護服,戴N95口罩、護目鏡、面罩、乳膠手套和防水靴套。從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的標本接收、檢測環境準備、個人防護穿戴,再到實驗室檢測和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至少需要6小時。
「這看似有條不紊的操作背後,其實危險無處不在。」檢測員林雅寧說,比如提取核酸這一步,就是最危險的一個操作步驟。在打開樣本採集管的蓋子時,動作務必非常溫柔,還要講究手法,什麼時候一隻手開蓋、什麼時候兩隻手配合開蓋,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準確無誤。「要是開蓋力度大了,很可能會形成氣溶膠,造成實驗室環境污染,甚至會讓安全櫃內的樣本交叉感染,影響檢測結果。」檢測員林金銘說。
待檢測結束後,林雅寧和林金銘要用過氧化氫消毒液噴洒實驗室,以便沉降氣溶膠,避免對實驗室和人員造成污染。半小時後,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地板和門把手。再過半小時,拿清水擦拭上述擦拭過的地方。最後,採用紫外燈消毒實驗室半小時,醫療垃圾均需採用濕熱高壓消毒處理。
整個過程中,檢測人員都必須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呼吸防護面罩常常會布滿水汽,引發缺氧反應,加上不能吃東西、喝水、上廁所,這些無疑都是重重考驗。
從1月24日開始,分子生物實驗室的4名檢測員實行兩班倒制度,始終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截至2月21日,累計檢測疑似新冠標本4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