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電競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21日 -
:
鈦媒體APP官方帳號,萬象大會年度獲獎創作者,財經領域創作者
圖片來源@unsplash
鈦媒體注:
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顯微故事(ID:xianweigushi),作者丨王哲瑋,編輯丨萬芳,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談到電競,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不過是個“打遊戲”的行當。
這是個矛盾密集爆發的圈子——很少有行業像電競一樣,在社會輿論中同時擁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口碑。
在圈內,電競是榮耀和激情,優秀的職業選手年收入數百萬,就是粉絲眼裏的“英雄”。
在圈外,電競卻被列為“玩物喪志”,“英雄”則淪為大家口中的“網癮少年“。
在過去的一周,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總決賽中,TS戰隊在0:3的絕境中,連扳四局,以4:3擊敗勁敵DYG,奪得總冠軍,並將1344萬元的冠軍獎金收入囊中。
國內另一大焦點電競賽事——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季後賽中,王思聰麾下、曾代表國內戰隊拿下首個全球賽冠軍的IG戰隊,卻出人意料地以0:3慘敗給來自杭州的LGD戰隊,慘遭淘汰。
榮光與質疑下,電競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電競選手的行情水漲船高,也成了許多“追夢”年輕人的職業夢想。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電競職業選手,他們之中:
有的人入圈一年,只打過一次正式比賽,因為表現不佳錯失了接下來的上場機會;
有的人不到25歲,曾做過MVP,但卻擔心自己成為電競圈的“老頭子”,每天花比新人多10倍的精力適應版本更新;
有的女選手拿下了冠軍,卻因為主辦方嫌女子電競關注度不高,而被解散戰隊,最終轉型成為遊戲主播;
也有的人入“圈”無門,始終在次級聯賽隊伍徘徊,最終回老家修車……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1、放棄高考"打遊戲",
一年只打一次正式比賽
——小陳 男 19歲 電競生涯:1年
我放棄了高考,高中畢業後成了一名電競選手。
剛開始,家人特別反對,尤其是我爸,他無法接受我不高考就跑去“打遊戲”。他說我是給“家裏抹黑”
,“打遊戲也能叫職業?”
當時我還差幾個月才滿18歲。俱樂部規定,必須經過家長同意才可以參加培訓,所以我就天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和我爸媽耗著。
最後我媽沒忍心,就給我簽了字。
直到現在我和爸爸的關系也很僵
,但我又渴望得到他的認可。我想向他證明,我不是在“打遊戲”
,和他所以為的那些遊手好閑的人不同。
但職業選手也卻是不那麼好做。雖然我打了一年的職業比賽,但只上場過一次正式比賽——因為我是一名替補選手
。
當時我們隊伍打進了職業聯賽的季後賽,所以單靠一場比賽的結果已經不影響排名。教練就給我這樣的替補選手一個機會,把主力都換下去了。
最後,那場比賽自然是輸了。
職業電競可不像大家平時所以為的“打遊戲”,一點也不輕松
。我把電競比賽比喻成“下圍棋”,一招一式都有講究,每個節點必須踩地准,神經緊繃,稍有不慎,就被“一波推平”。
作為替補選手,我平時沒什麼機會打比賽,訓練強度也比不上主力選手。所以,正式比賽上很難跟上節奏。被全力應戰的敵隊擊潰,也就不奇怪了。
英雄聯盟為代表的5V5的MOBA(多人戰術競技)類遊戲,目前最主流的電競項目之一
但那場比賽我的個人表現實在太差了
。
因為機會少,所以一上場我就很緊張,接連出現了操作變形的失誤,這直接導致隊伍輸了整局比賽。
看到比賽結果時,我腦子都快炸了
。摘下耳機後,我似乎還能聽到台下粉絲在罵我。最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下場的,不敢抬頭、不敢跟隊友說話。
更讓我難受的是賽後複盤。
教練會在回放比賽錄像時,特意在我失誤的環節暫停,並當著全隊人的面詳細解析,還點名批評了我的魯莽。
那時候,我感覺有個瓶子在我腦子裏摔碎了——以後我在隊伍裏可能沒有下一次機會了。
對於電競選手來說,每一次正式比賽都是萬分難得的機會
。
我們不像體育職業選手,主力可能會因為一些身體碰撞等原因出現受傷、或者犯規禁賽,替補隊員的機會還比較多。
但在電競場上,主力隊員常常能接連打好幾個賽季。我連這次機會都沒把握住,以後想上場就更難了
。
後來的情況比我想得更糟,不僅錯失了未來的登場機會,連平時的訓練頻率都下降了。
我們日常訓練賽的資源和時間有限:主力隊員從下午2點到晚上11點都需要打訓練賽、戰術複盤。
我和其他替補選手湊不齊五個人,就只能自己在遊戲裏練習
,或者做直播工作
(職業俱樂部通常會和直播平台簽訂商業合約,選手每月需要完成數十小時時長的直播任務),帶俱樂部的粉絲一起玩。
不過,雖然正式上場機會少,但通過遊戲直播等工作,我的月收入還是能到1萬元左右
,已經很滿足了。
某職業電競戰隊訓練室
主力隊員的收入就更高了。雖然他們壓力很大,但關注度和粉絲量都很多。
他們隨便發條微博就有幾千條評論和轉發
,還可以經常參加各種商業活動、拋頭露臉。
現在我還無法和爸媽證明我的能力
。替補選手,離我心目中的位置還差距很大,我必須通過努力多參加幾次正式比賽。
只有這樣,我才可以有更高的收入和粉絲,最重要的是,我爸爸可以在直播裏面看到自己出人頭地,不是他所想象的那種人,會認可我、表揚我
。
最近我在和教練商量讓我轉會到其他隊伍。
我想優先考慮實力弱一點的隊伍,雖然收入和關注度可能不如現在這個隊,但有機會能打上主力,參加更多比賽
。
打職業電競的巔峰期很短,只有盡快找到機會,才可以再拼一把。2、25歲成電競“老頭”,
年入200萬依然不開心
——鄭爺 男 22歲 電競生涯:4年
我是電競圈的"高齡選手"。
在我周圍都是一群不到20歲的小年輕,跟他們比我真算得上是個"老頭子"了
。
跟大多數職業選手比,我算是蠻幸運的了。我大學期間就休學去打職業。家人雖然不理解,但也沒有反對。
出道後我就成了主力隊員,還拿過幾次職業聯賽的冠軍,當選過MVP(最有價值選手)
。隊伍也一直把我作為核心選手,對外做包裝宣傳。
這幾年我還在微博上積累了300多萬
粉絲。
因為資曆老、拿過成績,我人氣不錯。每年的收入通過工資、獎金、拍廣告等途徑,差不多能賺到200萬左右
。
最近我還拿出一筆錢給爸媽買了套房,還剩下不少錢存進銀行。
剛打職業時,我就想打遊戲只要能養活自己就好了,沒想到我可以走到現在這個位置。
我很感激電競這個行業,它認可了我的另一項技能
,才有了現在的一切。
但夢想都實現了以後,我卻很難再開心起來了
。
剛入行時電競選手待遇雖然不好,但每天的生活卻也單純。我們每天起床就訓練、研究戰術、休息、打比賽。
現在工資提升,訓練基地也在別墅,還有葷素搭配的夥食和專業教練,但我們面臨的壓力也大多了。
有名氣以後,我需要參加很多俱樂部、贊助商、職業聯盟的商業合作,這都是簽在合同裏的
,不能不去。
有時一拍就是十幾個小時
,再加上坐飛機往返,好幾天時間就耗在這裏了。
這些都會消耗我在比賽時的狀態。
電競跟足球、籃球比賽不一樣,我們時刻面臨著“版本更新”的挑戰
,有時幾天內有出線變化。
對我們職業選手來說,一小點數值上的變動就不得了,相當於足球籃球比賽裏突然改變了規則
,可能意味一整套戰術體系的推倒重來
。
你不研究,對手都在研究,分分鐘就能拉你下馬
。對我這個年齡的選手來說,這是很大的挑戰。
我們的巔峰期只有兩三年
。當初和我一起打職業的選手,現在留下來的已經沒幾個了
,這也讓我很害怕。
這兩年職業電競選手的篩選標准提高,有細致的量化選秀體系,教練和分析師團隊會全方位考察你的操作技術、團隊意識。
即便如此,進電競圈的年輕人還是越來越多
,選手迭代速度也越來越快。
我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操作水平、反應時間不如從前了。一個有天賦的年輕選手,可能打幾把遊戲
就能適應版本的變化,但我需要十倍的訓練量
,還要拼命研究做功課。
稍一松懈,我就什麼都沒有了,只能用拼命訓練和鑽研來尋找安全感。
我現在這個階段,雖然看上去什麼都有了,但同時外界輿論會給你一種感覺:你是不允許失敗的
。贏的時候怎麼把你捧上去,輸的時候就要怎麼把你拉下來。
最難受的是有一次,我在場上表現不好,爸媽看到那些罵我的彈幕,難過得掉眼淚,打電話跟我哭訴:"他們怎麼能這樣,用這麼難聽的話說你!
"
我當時也懵了,只能陪著他們在電話裏一起哭。
這都是打職業避免不了的。別人看你打比賽、喜歡你、罵你,都是行業運作的方式,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
。
我見過太多選手看到網上鋪天蓋地的嘲諷和批評,心理承受不住,到關鍵時刻發揮失常,甚至退役。
我自己也不敢去看網上的評論。
有時我在想,當初是因為覺得做這行開心才入行,但現在來看沒什麼工作是容易的,哪怕是所謂的"打遊戲"。3、女子選手的面試標准,
腿長、顏值高就好?
——莫莫 女 21歲 電競生涯:3年
我覺得電競對女生很不友好。
反恐精英為代表的 FPS(第一人稱射擊),另一類廣受歡迎的電競項目
上學時,我和同學一起組隊伍,還拿過一個比賽的冠軍。那種所有人為了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感覺,一下子就把我給迷住了。
當時很天真的以為,電競不講性別,我對自己的操作技術和天賦也有足夠信心,絕不會輸給頂級的男性選手
。
這種想法很快就被“教做人”
。
我精心准備的各種個人操作集錦、成績證書,在各大職業電競俱樂部眼裏,好像都不存在。他們連個試訓的機會都不給,就回絕了我,丟過來一句冷冰冰的“不收女的”
。
有個經理看我很失落,也就多解釋了兩句:“現在打職業都是食宿訓一體,24小時都在一起。隊裏多你一女孩,管理起來不方便。
”
某職業電競俱樂部對於選手的招新要求
以女生身份加入知名俱樂部這條路,就此被堵死
。
雖然不甘心,但我也只能開始尋找女子電競戰隊,看看有沒有機會。
當時有朋友介紹了一個老板,要組建一支女子電競戰隊,我就去試訓了。
我們五個女生和他找來的男子職業選手打比賽,結果還不錯,我也得到老板賞識,讓我當隊長
。
那段時間真的很快樂,我們幾個姐妹足不出戶,中午12點到晚上12點,除了吃飯和休息,就是訓練,准備全國性的女子電競比賽。
那次比賽我們隊過五關斬六將,拿到了冠軍,但吃飯慶祝的時候,老板卻給了我們當頭一棒:這個隊伍要解散了
。
原因在於,主辦方覺得女子電競賽事關注度太低,沒有贊助商和粉絲願意買單
,收不回成本。
唯一能打的比賽沒了,我們老板也沒了繼續投資的意願,我們只能另尋出路。
後來,我從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絕地求生,再到CSGO(反恐精英)、守望先鋒、DOTA等國外遊戲都嘗試過,也換過各種女子戰隊。
但這些戰隊都沒有訓練基地,平時的訓練就是走過場
。有時我看著著急,訓斥幾個小姑娘認真點,結果有人轉身就走,連著幾天訓練都不見人影。
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我也理解那名經理為什麼說“女隊員管理不方便了”
——跟男朋友吵個架
、生理期
、溝通時嗓門大點
,可能就會影響到情緒,整個隊伍的訓練就沒法進行了。
但這些已經無關緊要了。我很快發現另一個槽點:主辦方邀請我們參賽,首先問的是“顏值夠高嗎?”、“腿夠長嗎?”
這樣的隊伍我待不下去,我想要的是真正熱血的電競,我是來打比賽的,不是來走秀的。
但現實就是這樣矛盾。
對女子電競選手來說,你想在這個圈子立足,那就只能接受走“娛樂向”、“女團向”
的安排。
現在,我從選手轉型坐遊戲直播。抽空時,我還會關注職業電競比賽,看那些男子選手在場上拼,就覺得,我要是個男的就好了
。4、進不了頂級聯賽隊伍,
退役後就回老家修車
——小一 男 20歲 電競生涯:1年
我是電競圈最底層的選手——在次級聯賽裏混。
次級聯賽的比賽水平、關注度、贊助收入,跟頂級職業聯賽沒法比
。從俱樂部到選手都是條件差、收入低。
我朋友從職高畢業後,進了頂級聯賽隊伍裏打主力。他們訓練基地在市中心的一棟大別墅裏,固定月薪能有3萬元,是我的十倍
。
我的技術水平不如他,進入了一個次級聯賽隊伍。剛開始我認為自己只是運氣不好,打進頂級職業聯賽只是時間問題。那時,我還經常給我朋友下戰書,“以後賽場上見”
。
我加入的次級聯賽隊伍,每半年有兩支隊伍可以通過升降級的機制進入到頂級聯賽中,我們隊伍被視為大熱門之一。
教練和經理經常給我們打氣,等到順利打上去,就什麼都會有了
。
某職業電競俱樂部的獎杯陳列室
結果讓人泄氣——連著兩屆預選賽,我們都沒有打上去;更鬱悶的是,拿到出線權的隊伍,真拼實力可能還不如我們。
輸掉比賽以後,我明顯感覺隊伍一蹶不振了。回來後都沒有訓練安排,也沒有比賽複盤,氣氛壓抑。
大家心裏都清楚,連著幾次都沒沖上去,肯定是要有什麼調整的
。
果然,有一天教練找我,問我要不要試試換輔助位(電競遊戲中的位置),XXX隊員想打我現在的C位(Carry位置,主力輸出)。
職業電競中換位置是很謹慎的。
後來才知道大家心思變了,不再指望進入頂級聯賽,而是考慮通過個人表現引起頂級職業戰隊關注
。
我當然不同意,還和教練、那個隊友鬧得不歡而散。後面就接到通知,把我列為替補,連訓練賽都打不成了。
後來我只能聯系其他的次級聯賽隊伍,並開始在遊戲代練平台上接單子,賺錢維持生活。
在職業選手中,我的水平談不上特別優秀;但對普通玩家來說,還是“神”一樣的存在,帶他們上分那是輕輕松松。
次級聯賽的隊員工資不高,大多會自己接單子賺零花錢,有的隊員覺得這樣來錢更快,幹脆全職代練。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找到能轉會的隊伍,我有些慌了。如果一個隊員長期沒有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節奏感是很難找回來。
當時有人推薦我參加電競教育機構培訓,說通過培訓後有機會打頂級職業聯賽,有些慌不擇路的我馬上就交了1萬多元的學費
。
所謂的培訓課程就是“紙上談兵”
,講操作的細節和戰術搭配,老師的水平遠不如我們隊伍的教練。
某電競戰隊正在對比賽進行複盤分析
幾個月培訓後,我被推薦去職業俱樂部“交流”。所謂的“與職業大神並肩作戰”
,其實跟他們打一場切磋賽而已。
巧合的是,我去的就是我朋友在的俱樂部。比賽時,他就坐在我對面。我當時還有些僥幸,好好發揮打敗我那朋友,說不定就有機會了呢?
結果,在真正的頂級職業戰隊面前,我們這個“培訓出來的雜牌隊伍”
,一點還手的餘地都沒有。
這時我才發現,經過這場比賽,我的操作、意識、心態,各種細節……真的是被他全方位碾壓。
之後我徹底死心了,回老家在叔叔開的修車行裏當學徒
。
現在也有小孩找我介紹進電競圈,他覺得自己是“百裏挑一的大神”。通常這種情況,我都會勸他們不要放棄讀書,把電競當業餘愛好就對了
。
沒有“千萬裏挑一”的天賦,是打不了職業電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