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28日 -
:
百家榜創作者,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
貂蟬:史書中,只是一味強調貂蟬在離間董卓和呂布時的突出作用,卻很少有人去想:這種生活是貂蟬想要的嗎?呂布被殺之後,貂蟬也徹底消失;
楊貴妃:雖然後人對楊貴妃的爭議很大,但是,沒有人會懷疑她與唐玄宗的感情。被一個喜歡自己的男人疼愛有錯嗎?可最終,她卻要為唐朝的沒落“買單”,自縊身亡;
王昭君:選秀入宮,可虛度幾年光陰卻連皇帝的面都沒見到。與其說她與外族聯姻是“義舉”,倒不如說是被逼無奈之下的一種選擇。出塞使她聞名於世,但匈奴“過房婚”的傳統讓她先後成為三代匈奴單於的妻子,其中的苦澀和悲哀也只有她一個人知道;
與這些人相比,西施好像非常落魄。她沒能像貂蟬一樣改變歷史進程,也沒像楊貴妃那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顯赫一時,更沒有像王昭君那樣青史留名。人們只記得有個美女西施,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她身後的故事,以至於連她的死到現在都是一個謎。
西施的故事還要從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爭鬥中說起,《吳越春秋》中的記載是這樣的:西施15歲那年,吳王夫差舉兵滅了越國,並將越王勾踐俘虜。勾踐被俘期間表現得十分溫順,以此來麻痹夫差,最終被夫差放回越國。勾踐歸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越國挑選美女進獻給勾踐,西施便是其中之一,挑選她的人叫做範蠡。
西施憑著絕色容貌和高超舞技很快就成為吳王夫差最為寵幸的一位妃子,開始整日沉迷酒色,對勾踐放松了戒備,使得勾踐能夠東山再起,一舉將吳國打敗,夫差拔劍自刎。
書中不但將吳王夫差的沉淪歸功於西施的媚惑,在勾踐反攻吳國時,西施還起了“內應”的作用。這顯然是為了美化西施而做的誤導,因為歷史上許多朝代滅亡的背後都會被扒出來一個“禍國殃民”的女人作為“背鍋俠”:愛笑的褒姒可以毀天下,愛吃荔枝的貴妃也能毀天下!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昏庸帝王的罪過反倒降低不少。我甚至覺得那些女人的“壞名聲”都是後代帝王捏造出來了,因為帝王再傻,也不希望人們能肆無忌憚去評價帝王的錯誤,這會讓“九五至尊”的天子形象大打折扣,從而失去神話色彩
西施在吳國滅亡後回到越國,但對於西施的結局,卻有多個版本:
版本一:歸隱
持這種觀點的人,堅持認為西施在奔赴吳國之前就已經和範蠡定下了終身。當範蠡奉勾踐之命全國選美時,西施“犧牲小家為大家”,決定幫助範蠡、也幫助越國完成使命。後來吳國滅亡,西施回到越國後就和範蠡歸隱山林,最後不知所蹤。
這可能是人們臆想中最完美的結局;
版本二:溺水身亡
《東周列國志》就持這種觀點
書中稱,越王勾踐對西施的美也一直念念不忘,在西施歸國的當天就被帶進宮去侍寢。但勾踐的這一行為刺激到了與他同甘苦、共患難的正室夫人,於是,他的夫人就將西施沉入湖中;
版本三:殉情
這種版本好像把前面兩者結合了
西施歸國後,勾踐一直想得到西施,這才有了範蠡和西施想要離開越國的一幕,但勾踐卻堅決不同意,而且還對範蠡起了殺心。為了保全範蠡,西施和範蠡在湖上小舟相會時,跳入湖中。
這取材於李商隱的那句:“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如果仔細梳理的話就會發現,這三種版本中只有第二種的可能性更大。第一種美化成分太明顯,因此,也就給了西施一個圓滿收場,可信度不大;第三種又有點不合邏輯,因為勾踐想要西施的話絕非難事,而且歷史上勾踐對範蠡還是比較信任的,他不可能因為一名女子去和範蠡撕破臉。
第二種為什麼可信度比較高?一方面,勾踐的正室與勾踐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勾踐被俘時臥薪嘗膽,他的夫人相比也不會好過。有了這種共同的經曆,突然出現一個女人輕而易舉就奪走了這一切,誰能忍受?這像極了呂雉和戚夫人之間的情形,因此,勾踐的夫人為爭寵而殺了西施不是沒有可能;另外一點,他的夫人殺西施未必是為了爭寵,因為夫差在西施的迷惑下可能沉迷酒色,誰能保證勾踐不能?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勾踐夫人也會永絕後患。
自古紅顏多薄命,歷史上四大美女聞名於世得益於美貌,但同時,美貌也成為她們的致命傷害。更遺憾的是,四人無一例外地和政治扯上了關系、並最終全都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西施再美,也只不過是一顆任人擺布的棋子而已。我相信史家們筆下刻畫的“亡國之恨”可以刻骨銘心,但我也相信,她們不想擁有這樣的生活。只不過,她們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