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結婚了,小孩卻不是我的!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21日 -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以前覺得30歲很遙遠,一眨眼,就30+了;

以前覺得生養孩子這事怎麼可能與自己相關,一眨眼,居然做爸爸了。

年年月月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成長總是這樣猝不及防,困擾也總是接連不斷。

因為:我的小孩不是我親生的!

那我到底要不要全然去愛、去付出呢?

我,快遞公司高管,今年31歲,

也不知道是不是大人們眼中的思想不成熟,

我不喜歡傳統的家庭生活,十分抗拒生小孩,喜歡二人世界。

但是關於這一點,我隱藏得很好,爸媽對其一無所知。

當然也正是因為我的這個緣故,

我和談了7年戀愛、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前女友的美滿愛情,

被老媽的催生和對她不想要孩子的誤解中被毀。

消沉兩年,

現在我遇到二婚離異且帶有一個7歲女兒的小梅。

她是我們小鎮酒莊的前台,

感情生活的波折似乎沒有在她身上留下任何傷痕,

不僅顏值在線,清純可愛,

性格也活潑開朗,做事麻利。

我被她的滿滿元氣和閱曆帶來的內韻深深吸引。

很快,在我的追求下,

我們就在一起了,並奔著結婚去。

我知道孩子的問題,是每段感情必須要面對的。

我坦誠告訴她:我不想要生小孩。

她說,不再要也行,但是女兒是她的生命,她不能拋棄。

女兒和我,她只能二選一!

出於愛她,我只能連同她的女兒一起,照單全收。

我有多不願意啊!我不喜歡小孩!

但轉念一想,她女兒已經7歲,而且還挺聰明可愛,

白撿一這麼大的女兒,

其實也挺好嘛!

於是,我們很快發展到見家長。

可想而知老媽聽聞後的激烈態度,

也可以理解:

自己親手養大的寶貝兒子,頭婚就要娶一個二婚還拖油瓶的姑娘,擱誰誰樂意?

不過媽媽總是心疼兒子的,

想到因為她的介入拆毀了我的前一段感情、致使我消沉那麼久最近來走出來,

她也心懷內疚。

執拗不過我,老媽只能默許我的決定。

但是我知道,她心裏是一百個不樂意。

我和小梅很快住到一起,拍婚紗照,領證,辦婚宴,

完成了結婚流程,我們還一起去了趟泰國度蜜月。

回來後,三口之家的小日子正式開啟了!

不,應該說是五口之家,因為我們是和父母同住。

為了方便她上班,我給她買了輛車,

我呢,物業公司經常要加班到深夜,所以平時都住公司,周末兩天才回家。

每次回家,我都要親自下廚,給老婆做好吃的,

哦,順便,也做給女兒吃~

而且還要抽一天時間帶她們娘倆戶外遊玩,

或者逛商場、看電影、去省城博物觀看展。

漸漸地,我似乎不抗拒小孩了。

我甚至常常把她舉高高,給她帶好吃的,買水彩筆、花裙子、洋娃娃,

她呢,也特別喜歡跟我玩,

一聲一個“爸爸”“爸爸”的,叫得我的心都開了花。

因為知道老媽對老婆有成見,

我很擔心我不在家的日子,老婆和女兒受委屈,

但微妙的是,我居然發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媽不僅接受而且特別喜歡小梅了!

對她這個孫女兒也視若己出,愛得不行!

聽小梅跟我說,

她上班去了,她和女兒的衣服都是老媽給洗、給曬的,

她的生日,老媽親自做了滿滿一桌好菜給她慶生,

她有時候下班和朋友聚餐不回來吃飯,老媽每次都會給她發600元的紅包,

說:“你工資這麼低肯定也不夠用,一點零花錢拿著吃點好的!”

看到女兒得了舞蹈比賽第一名,老媽高興得逢人就炫耀,樂此不疲地跟她的老姐妹嘮叨這個孫女有多優秀。

現在老媽都是搶著接送女兒上下學。

老媽甚至交代我說:“小梅是個好姑娘,她受過傷,千萬要對人家好,不許欺負她!

而小梅呢,也對老媽很孝順,

每逢節假日總不忘給老人買禮物;

去哪玩也總隨手帶點伴手禮;

和老媽分享生活裏有意思的見聞、趣事。

老媽病了,我不在家,

小梅不厭其煩地醫院、家裏兩頭照料。

我擔心的家庭關系問題完全沒有出現。

一家人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過去總聽說,離異人士再組合家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家中長輩不接納或歧視離異的一方、帶過來的小孩叛逆且缺愛、夫妻感情受影響矛盾重重等等,

我也總懷疑自己,不是自己親身的孩子,自己愛得起來嗎?

後來我才發現,

只要自己沒有佛說的分別心,愛誰不是愛?

福來者福往,愛出者愛返。

我愛的人,也正愛著我。
真好!

這讓我想起一部極其治愈的日本電影——《海街日記》。

這部由日本知名導演枝裕和執導、同時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的影片,

講述了同父異母的四姐妹在海邊生活的故事。

作品畫面優美、節奏舒緩,生活情節波瀾不驚、平凡無奇,

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純粹與美好。

因爸爸出軌、媽媽遠走高飛而獨自長大成人的香田家三姐妹:

大姐香田幸、二姐佳乃、老三千佳,

在參加久未謀面的父親的葬禮時,

看到了爸爸與前情人所生、同父異母的小妹淺野鈴。

小妹的生母,也就是拆散姐妹仨家庭的小三、父親的前情人,已經去世,

之後小妹跟著父親來到再一次新組建的家庭,

繼母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自然對她不待見。

她小小年紀,還要獨自照顧生病的父親,

承擔著超出年齡的壓力,卻無處言說。

預見到小妹淺野鈴在她的繼母那裏過得不開心,

姐姐們邀請她一起來臨海小城鐮倉同住。

跟姐姐們住到一起之後,

她充分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同學們的友情,

終於漸漸釋放本我天性。

她在球場上飛奔、在海貓食堂吃竹莢魚、跟姐姐們一起做梅子酒、一起點焰火,

成為了一個開心爽朗的女孩。

她也在醉酒之後大聲喊出“討厭繼母,爸爸是個大笨蛋”之類壓抑許久的話,

打開了心中鬱結。

這樣溫暖的治愈電影,

不只會出現在鏡頭,有時候也會出現在生活中。

大家都知道王菲的兩個孩子:竇靖童和李嫣,

一個是前前夫竇唯之女,一個是前夫李亞鵬之女,

她們同母異父,卻同盤而食、同氣連枝,

感情如手如足。

李嫣天生兔唇,竇靖童怕妹妹自卑,

也給自己在相同位置紋了身,

為了就是陪著妹妹一起承受他人異樣的目光,

直到妹妹悅納了自己的與眾不同、並且成長為一個樂觀開朗的姑娘,

她才放心地把紋身洗去。

當然,竇靖童與李嫣的獨特個性與愛的格局,與天後王菲媽媽的影響不無關系。

記得媒體曾爆出一張圖片,

在天後與李亞鵬之女——李嫣的慶生會中,

王菲還特意邀請了竇唯的母親來參加。

某一年的12月26日,

竇靖童在社交網站PO出為奶奶慶生日的照片,並連說三個“love”,

照片中,

竇唯母親穿著黑色外套,

閉著眼睛雙手合十,

對著面前的蛋糕許願。

老太太雖然頭發花白,

但看起來神采奕奕。

有細心的資深菲粉根據照片背景和牆面、家居裝飾發現,

竇靖童為奶奶慶生的公寓,正是“鋒菲”同居地。

納尼?

對!你沒有聽錯~

可能這個世界只有天後有這樣的氣度和魅力!

能夠讓前前夫老人、前前夫小孩、前夫小孩、現任等,心平氣和接納彼此、同席而坐,

一大家子人,歲月靜好、毫不違和,

氣氛吉祥歡樂,一派和諧。

這是愛的感召啊!

經過生命中的人和事啊,

都原諒、接納、放下、聚首,

心中裝有的只有對過往的恩情。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你向外界投遞什麼,便會接收什麼。

王菲投出的是愛,所以收到的,也是愛。

眾所周知,

王菲、竇唯已離婚多年,

之後的王菲情路坎坷,

先後經曆謝霆鋒、李亞鵬等幾段戀情,

最後兜兜轉轉又投入謝霆鋒的懷抱。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

王菲始終與自己的前婆婆、也就是竇唯的母親,

保持著親密的關系,

孝順有加,關懷與呵護不減。

竇唯的母親也曾公開誇贊王菲是個好兒媳,

對其視如己出,非常慈愛。

曾經菲竇離婚,媒體狂追,

竇母為了保護王菲少受傷害,

當時當眾呵斥驅散無良媒體。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

是成龍與他的女兒——小龍女,

血脈親情,卻形同陌路,

令人唏噓。

所以,

愛是一種能力,

與愛的本能、愛的初心相關,

與血緣無關,

與它施予的對象無關。

領養關系是另一類值得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

如今,

隨著社會壓力加大、生活規律混亂、以及環境惡化、食品安全隱憂,

現代年輕夫婦不孕不育的機率明顯增長。

除了做試管嬰兒外,

領養一個小孩也是很多想要孩子的家庭圓夢的一種方式。

有新聞顯示,

僅合肥市廬陽區,每年民政局都要辦理收養工作10至15件。

亞馬遜CEO貝索斯就是一名領養兒。

相對正常家庭而言,

領養孩子的養育問題將更複雜,也會是更多家庭矛盾的導火鎖。

比如:

孩子不懂感恩,生大病後被領養家庭遺棄或送回,

孩子親生父母來認親,中國社會對領養兒的偏見……

哪一樣都不太好解決。

根據全球暢銷催淚小說《漫漫回家路》改編的溫情電影——《熊獅》,

就講述了一個領養兒的故事。

薩羅本和妹妹、哥哥、母親相依為命,

在印度過著貧窮艱辛但溫暖歡樂的生活。

一次偶然,薩羅與哥哥走散,

誤打誤撞來到加爾各答,

並被送進收容所,

並被澳大利亞夫婦收養。

在兩人愛的教養下,

薩羅成長為前途無量的有為青年。

但家鄉美食勾起了薩羅對過去的回憶,

他開始了漫漫尋親路。

他有多思念自己的母親、哥哥和妹妹啊,

但是他又有多不想傷害自己的養父母啊。

他只有瞞著養母開始尋親,

他的內心也充滿了掙紮。

被養母發現自己網絡尋親的事實時,他抱歉地說:

“你不只領養了我們,還領養了我們的過去。”

雖然理解他的執念與堅決,

但是他的這句話多傷養母的心啊。

他不知道的是,

她的養母明明可以生育卻選擇了領養,

是因為他們的初心是幫助、解救這些流浪無家而被送進收容所的孩子。

“我站在海邊等著被吞噬卻看見一個棕色皮膚的孩子向我跑來,那一刻我才感到內心的平靜”,

養母流淚解釋當初做出領養決定的原因,

“我們多創造一個孩子不一定可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但是去解救一個你們這樣受苦的孩子一定可以行一件善事。”

善良之人的愛必定是無私高尚的,

養母理解也接受默許了薩羅的尋親行為。

經過漫漫尋找,薩羅終於與日夜思念他的母親和妹妹重逢。

而哥哥早就死了,薩羅只能對他無盡地懷念。

故事就是這樣。

這個印度男孩與澳大利亞養父母、及親身母親兄弟姐妹間有關親情的細瑣往事,

卻能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情感的波瀾和催淚的狂潮,

正是因為其中的普世親情和溫情暖心的人道主義光芒打動了億萬觀眾的心!

電影裏的人性總是高尚光輝的,

然而現實生活中,

為養子女付出畢生愛的養父母,

又有幾人能接受得了孩子回到親身父母的身旁?

中國有句古話,

養育之恩大過天,親身父母放一邊。

可見養父母與親生父母之間,對小孩的愛是天然爭奪的。

恐怕連聯絡一下,養父母都是不舍得的吧。

愛是自私的,

他們懼怕那種可能的失去。

這或許是現在跨國領養盛行、對領養家庭去向實行嚴格保密制度的背後原因吧。

《等你》這檔電視節目,

就出現過很多類似的尋親案件,

有被賣來的小孩,有迷路走丟的童養媳,有被拐到山裏的婦女,

他們後來組建了新的家、有了新的父母、妻子丈夫或者小孩。

節目采訪鏡頭中,我們也曾見到過太多掙紮顧慮、逃避閃躲不願認親的身影,

節目現場,我們也曾看到太多翹首以盼認親成功、卻失望流淚的黯淡眼神。

以為重逢的歡喜之事,對被遺棄的當事人來講卻未必如此,

與原生家庭的相認總是充滿著重重心理障礙,

分析其中的人性原因,不過是因為:

人們不願打破現在生活的平靜,去傷害現在的身邊人,

無論是對養父母的、對現任伴侶的、抑或現任骨肉的。

但是這些對旁人的顧慮,不就正是愛嗎?

無論是相對自私的、還是無私聖潔的。

愛,才會有思想羈絆,才會在意掙紮,

如果沒有愛,自然為所欲為。

無論是親情、養育情、兄弟情還是其他的各類情感,

正是這些細膩豐富、層次多變的真情實感,

讓人洞悉到人性的微幽和溫度啊!

四、

許鞍華執導的獲獎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

就是通過樸素克制的鏡頭語言,和平淡無奇的日常敘述,

講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張家安,天水圍一個生長於單親家庭、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普通學生,

成績一般般,

社交話題終結者,

喜歡宅家打遊戲,

卻異常乖順懂事。

張母,身為單親母親,

卻從不自怨自艾。

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超級生果檔售貨員,

卻樸素勤勉、敬業樂業。

她與生俱來樂於助人,心裏總是裝著別人:

年少時努力工作,供兩個弟弟到國外念書,

現在卻與事業有成的弟弟鮮有來往,避免打擾他們,

老媽生病住院,弟弟事業太忙沒去探望,

為了顧及弟弟的面子,自己也佯裝不關心不去醫院,

只是親自做了老媽愛喝的粥讓兒子捎去,謊稱弟妹做的,

屬於默默付出卻不爭不搶不表功的那種;

天水圍社區同住一棟的孤寡老人——梁歡奶奶,

老伴去世,女兒病故,

再娶妻的女婿帶走了孫子,拒絕她對孫子的思念與探望,

孤獨籠罩的老年生活,也因張母的關懷與陪伴溫暖備至,

免去了無人送終、料理後事的後顧之憂。

張母的弟弟,將對姐姐的感恩埋於心底、不常表達,

卻在張家寧升學等所有姐姐需要關照的關鍵時刻,第一時間主動伸出援手;

張家寧的表姐,總和他一起來醫院看望生病的外婆,

哄任性的外婆、陪她聊天、做粥她喝。

張家寧的那些同學和朋友,

暑假就打打麻將和遊戲,並沒有什麼高雅健康的興趣,

卻也不闖禍、遵紀守法、善良本分、順從家人,

對張家寧也照顧有加。

平凡卻孝順的小孩們,

普通卻溫馨的各色家庭,

辛勞卻樂於助人的大姐,

納於表達卻感情深厚的一家人,

平凡 、孤單卻相互關照的鄰裏街坊,

張家安、張母、張母弟弟、梁歡奶奶、外婆、表姐、同學朋友們……

這些人,就像香港和大陸的大部分同時代的人一樣,

過著平淡且似乎刻板的日常生活,

卻在平凡的生活點滴和淡淡的交往裏,

折射出暖暖的人情味,

流露出天水圍的溫情。

我終於明白,

這人世間的許多情義,

不只有血脈親情,更有彼此守望、相互扶持的恩義。

它不分國界和語言、不分種族和膚色、不分距離與親疏,

也從來不是血緣可以簡單定義,

卻可以包羅更廣,綿延更長,

不管是長幼之間、同輩之間,好閨蜜、好兄弟之間,

還是同父異母兄弟姊妹之間,事業夥伴工作客戶之間……

是愛,

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光亮。

願你我:

記住那些生命的感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