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26日 -
:
星問答計劃創作者
01
情緒表現
納尼,寶寶也會有叛逆期?家長還別不信,如果寶寶出現了如下五種行為的一種或者幾種,那可能就意味著寶寶進入幼兒叛逆期了。
獨立意識很強,不喜歡大人的幫助。所謂的叛逆期,其實是自主意識的萌芽,是寶寶覺得自己長大了。當寶寶很喜歡自己動手,自己吃飯,自己拿玩具,甚至想嘗試自己做不到的穿衣服、洗澡等等,似乎寶寶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想要親力親為。
喜歡探索,總想用一些誇張的行為引起大人的注意。寶寶都是很聰明的,特別善於觀察,當他發現自己做某件事的時候大人的眼神不一樣了,表情很誇張,他會很興奮地記住。然後找機會重複這個行為,嘗試再次引起關注,用探索的方式來了解家長的心理。
特別黏人,害怕失去最愛的人。寶寶還小的時候,不會認生更不會黏人,誰把他照顧得舒舒服服的,就喜歡誰。但慢慢地你會發現,寶寶有變化了,他越來越依賴親密照料者,不管這個人是媽媽還是奶奶,外婆。當親密照料者暫時離開,他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比如號啕大哭。
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特別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如果你發現孩子開始變得叛逆,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你不讓他玩他偏要玩,不喜歡被指揮、被使喚,是幼兒叛逆期孩子的典型表現。
對新鮮事物很排斥。雖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幼兒叛逆期的寶寶會開始有意識地害怕,表現為的很難接受新的事物,沒有吃過的食物,沒有玩過的玩具,沒有穿過的衣服等他都不要。
02
如何應對
在介紹方法之前,小編想先恭喜各位家長,孩子終於進入叛逆期了!
孩子進入叛逆期,說明孩子已經開始獨立思考,懂得情緒宣泄,叛逆心理包含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如:自我意識強、勇敢、好勝心強、有闖勁、能創新等,這其實是好事一樁。
那麼,當孩子進入幼兒叛逆期,突然從乖寶寶變成小惡魔,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放下手機,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的生活其實越來越不容易。上班是滿滿的壓力和心酸,下班卻還要強打起精神帶娃。真是大寫的累!很多家長,已經習慣了刷手機、葛優躺這種放松方式,雖是陪著孩子,卻一心兩用,大部分時間都是盯著花花綠綠的電子屏幕。
但帶娃其實是一場修行,娃仔很需要家長的陪伴,並且是高質量的陪伴。我們陪孩子的世界可以不用很多,但必須是全心全意,因為孩子是感受得到的。當你一回家就充滿期待地呼喚孩子,立馬給孩子一個甜蜜的抱抱,孩子是可以感受到你的愛的。而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孩子心底那永遠都在的溫暖,不管他處在哪一個叛逆期。
理解孩子,適度滿足孩子的要求
家長可學著換位思考,假裝你就是孩子,想一下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不講道理”、“不聽話”,好奇心很強的他只是想要獨立探索,多嘗試,多體驗。如果你每一次都是制止孩子的行為,不留情面地批評孩子,但其實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會讓孩子的內心很受傷。
正確的做法是,盡量多創造一些條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的或充分的滿足後,他們的叛逆行為,叛逆性心理自然就逐漸減少。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飯又拿不好湯匙,食物總是弄得到處都是,家長不應該嚴厲斥責孩子,應該和孩子一起玩,並且在孩子每一次准確把食物送入口中的食物,都毫不吝嗇地表揚孩子。理解、尊重、暫時滿足幼兒的意願或不合常理的行為,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迂回教育手段。
學會暫停,適當采取“不理睬”的態度。
當孩子沒有道理而又不能滿足他們時,我們可以稍作暫停,采取暫時不理睬的方法。慢慢地,讓孩子知道哭鬧、不滿是無法滿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的,同時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合理的要求,什麼是不合理的要求。
相比於那些用體罰方式懲罰孩子的家長,“學會暫停”是一種教育藝術。要知道,小朋友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立心理及行為方式。作為家長,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適當地學會“不理睬”,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去思考,這對家長的成長是極其有好處的。
03
小編碎碎念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剛出生的時候,孩子是沒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渾然一體。2歲以後,孩子開始萌發有自主意識,開始發現自己和世界是分離的,叛逆期也就隨之而來了。
就像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說:
0~6歲的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如果沒有這樣的激情和全部的投入,嬰兒就永遠無法形成自我,最後也無法走出自我。
希望家長們通過細心觀察,發現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理解他們那些行為的含義。讓他們在感受到父母無條件愛的同時,也明白有規則的束縛,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