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武則天掐死女兒,後人是如何得知的?是否是歷史亂編?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07日 -
:        
 

歷史達人

可能有人覺得武則天如果因為女兒的死可以得到很多的好處。畢竟武則天回宮後,始終沒有找到推翻王皇后的機會,她借助女兒的死,讓唐高宗開始提起廢後的事,這正是日後上位的基礎。

王皇后被廢的時候不少大臣是反對的,注意了,王皇后被廢的罪名過失裏根本沒有跟小公主死亡有關的內容。如果當時王皇后真被武則天栽贓嫁禍有害死小公主的嫌疑,光憑這一條,再支持王皇后的大臣們也不敢為她說情了,會態度堅決地表示要查清此案,甚至會態度堅決的支持馬上廢掉王皇后,繩之以法。可是沒這些事兒。小公主的死應該是因病夭折,並非被誰殺害的。

武則天有沒有殺死女兒,只要稍微有頭腦的人分析一下就不會相信。一來從前嬰兒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孩子夭折很常見。二來武則天封後的阻力主要在朝堂大臣,不在後宮也不在皇帝,沒必要賠上骨肉。三來離唐朝最近的舊唐書對此一字沒提,後世才慢慢流傳開來,並且還情節描述極為細致,不過可信度讓人質疑。

中國史書類似的情況太多了,不足為信,這件事情出自宋代編纂的《新唐書》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換句話說,這個說法形成於北宋,此前的資料除了《唐會要》有過模糊的記載,並不見其他史料。關於武則天殺女的事,可見於《新唐書》的記載:

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後意。

從情理上講,這種可能也不是很大,雖然武則天受到恩寵,也只不過是皇帝不願意去皇后那裏,在古代,這種情況可以說司空見慣,但這並不會影響皇后的地位,因為在古代廢立皇后是國家頭等大事,需要朝中大臣參與決策,沒有重大過錯,僅憑皇帝的面前是否受寵是無法撼動皇后低位的,所以沒人會相信一國之尊的皇后會幹那樣漏洞百出,不合情理的愚蠢事。小說戲劇裏可以出現,但在錯綜複雜的真實歷史上,這樣的事絕對不可能出現。

武則天心思縝密,如果陷害的話,會做得十分周詳,武則天確實也夠狠,但就算是權力欲望再強,也會清楚地知道這個害人的策略太過拙略,成功率幾乎是零,所以不可能拿自己心愛的女兒去做毫無勝算的賭博。

正常人的思維,王皇后只是來看望過,皇后走後發現孩子死了,首先應該懷疑得了什麼奇怪的疾病暴斃,不可能直接懷疑到王皇后害死小公主。如果真是被害死,並懷疑是王皇后所為,距離唐朝更近《舊唐書》不可能不記載。這一點充分證明,這只是後人的懷疑,在唐朝並未出現此說法。王皇后被廢,史書記載是暗行巫蠱之術。而非害死武則天的女兒。《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記載不足為信。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願意編,有人願意信,有人不遺餘力的傳播是為什麼呢?根本原因還是這是一個男權社會,對女人的傳統要求是溫柔順從、隱忍犧牲,一定要站在男人的背後,譬如王寶釧、馬伊琍、徐帆這樣忍辱負重的就被有意無意的大加贊賞,而武則天、林徽因、王菲這樣的,有能力,有個性,獨立自主不依附於男人而閃閃發光發光的,不符合中國男人對女人的期望,當然要予以打壓,作風不正和性格暴虐殘忍是最好的醜化手段。對於呂碧城這樣的,直接淹沒在歷史中。中國人一般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證據什麼的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