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一歲寶寶有“六項”特征,說明爸媽很會教養,聰明特征你家娃有沒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24日 - 兒童小編  
   

  

職場媽媽育兒路

親子達人,優質創作者

01

大運動方面:扶站、扶走

快到1歲時,大部分寶寶都能扶著欄杆站起身,有些嬰兒甚至不用借助任何輔助就可以獨立站起來,拉著成人的手就能走兩步。

一開始,他們獨自站立的動作稍顯笨拙,多是先將屁股高高翹起,然後四肢頂地,再利用雙腳和腰部的力量撐起身體。

但家人們不用著急,這種笨拙可愛的姿勢是寶寶學習獨立行走的基礎,在接下來的一年裏,寶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從笨拙的挪步發展到熟練掌握
,我們只要根據寶寶的需求適當指導即可。

小貼士:
寶寶走路稍遲不用著急,尊重寶寶的自我發展,不強行扶站、扶走,不建議使用學步車。

02

精細運動:自如的翻書,把玩物品

11~12個月的寶寶,可以自如的翻動書頁,拿起玩具或家中小巧的物品在雙手間擺弄。如果將畫筆遞給他們,他們可以很好的握住筆並在紙上塗塗點點。

到了一歲後,寶寶的身體協調性得到大幅提升,可以做很多幅度較大的動作,因此家人們往往容易忽視第二年的精細運動發展

但這些細微的能力,可以幫助寶寶在今後研究物體和嘗試新動作時提供更高效的精確度和控制性,促進孩子探索周邊環境,增強學習能力。

小貼士:
予以重視一歲後的精細運動發展,用安全的積木玩具練習寶寶的精准控制力,大約一歲半左右,他就可以輕松的搭起數塊積木,完成擰開、關上茶杯蓋的動作。

03

語言發育:理解簡單話語,會說簡單的詞

12個月左右的寶寶,可以明確用的手勢表達自己的需要。當然,家人們可能會驚訝於寶寶忽然能聽懂自己的話了。

不用有任何懷疑,語速放慢,語句簡單,寶寶確實可以理解你的意思,他還會噴出一些簡單的詞語,比如“爸爸”、“媽媽”等。

當然,更多的情況下寶寶們脫口而出的話語仍然讓你感到混亂不已。

小貼士:
一歲後,建議家人們減少“兒語”的使用
,比如說“牛奶”,不要用“喝牛牛”這種可愛的語言來描述,以免引起寶寶混淆,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模式。

04

認知能力:模仿能力增強

這一時期的寶寶,會指認房間裏的很多東西,如果家人引導得當,還可以清晰的分辨出自己的五官。

寶寶會主動觀察自己所接觸到的人、動物和各種車輛,模仿能力也特別強。有些動作家人只需做一遍,他們就會緊接著模仿出來。

小貼士:
一歲以前他們只是單純的擺弄物件,但現在乃至今後的一年,他們會逐漸從你的行為中理解物品的使用的方式,語言和行為的意義。

比如梳子是用來梳頭發的,手機可以放在耳邊,咿咿呀呀的打電話。家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為寶寶做個好模範。

05

社交能力:自我意識萌芽

同事告訴我,自家寶寶有意識地說出的第1個詞語居然是“不要”,而非“爸爸”、“媽媽”,這令她感到特別失落。

其實,這個時期的寶寶正處在自我意識的萌芽的階段,說出“不要”,僅僅是意識表達的第1步。

小貼士: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具備了初步抗拒家人的能力。比如說“不要”、揮手、扔東西等行為。這是寶寶必經的成長階段,家人沒必要為此懊惱

06

獨立意識培養:簡單的配合

教養得當的家庭,通常注重寶寶獨立意識的培養。一歲的寶寶,已經可以配合家人完成穿衣穿襪,拿尿不濕,熟練的吃手指食物等簡單的行為。

培養獨立意識,不是讓孩子早早的就完全獨立生活,而是對孩子今後擁有獨立的判斷力、情緒管理能力和自學能力
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小貼士:
訓練自主進食、做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小家務,都是培養寶寶獨立意識的好方法。這種方式還會促進寶寶的精細運動發展,身體協調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讓寶寶受益深遠。

07

結語

聰明優秀的寶寶,不是只在某一點或某一方面做的好,更要注重均衡全面的發展大局。細微變化和大的運動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家人們千萬不要疏忽了一些細節訓練。

另外,每個孩子生長環境不同,個體也存在區別,說話有早有遲,走路有快有慢。只要寶寶身體健康,家人就不必過於擔心。尊重寶寶的自我成長和發展,才是對寶寶最好的“關照”。

今日話題:
各位家人,您家寶寶各項能力發展如何?有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職場媽媽育兒路,一位學習型的90後職場媽媽,關注寶寶的健康成長,期待與您分享更多的孕育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