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25日 -
:
獨釣清月E
研究員
人類文明史中,無比悲壯的場面很多很多,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悲壯場面,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悲壯場面,但在我心裏,能稱得上悲壯的場面無疑是崖山海戰。
關於這場海戰煉獄般的情景,當時被蒙軍綁在船上的文天祥用詩文記錄下了戰爭的全過程,他用“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誰雌誰雄頃刻分,流屍飄血洋水渾,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來形容宋軍的慘敗。
崖山海戰發生在祥興二年正,即公元1279年正月,張弘範率元軍一路向崖山抵達,對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張世傑面對巨大壓力沒有退卻,而是積極應對。
他害怕士兵在緊要關頭逃跑,並沒有聽從幕僚的建議占領海灣出口,而是下令將陸地上的房屋、宮殿、據點全部燒毀,抱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態度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擺出一副與敵人一決生死的架勢,這種精神首先令人敬佩。
在具體戰術上他采用將戰船一字連線的作法將一千多艘船都用繩子綁起來連貫在海灣內,並安排將小皇帝趙昺的龍州放在中間以鼓舞士氣。他這種將船綁在一起的作法,很容易讓敵人想到火攻,事實上,元軍確實最先考慮的是火攻。
不過敵人能想到的,作為漢人的張世傑自然也知道將船綁在一起很容易受到火攻的威脅,所以,在事前,他已經安排士兵在船上塗上了泥巴,並准備了長木。事實上在敵人一開始就使用了火攻,在火攻不下後,元軍又想到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
這樣一來,元軍斷了宋軍的飲水和做飯用的柴草,宋軍吃了十多在的幹糧,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人是很難支撐的,而海水是不能飲用的,喝下去也只會讓士兵上吐下瀉,鬥志很容易松懈。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張世傑還是率領蘇劉義和方興日等與元軍大戰,元軍首統帥張弘範在大戰過程中抓住了張世傑的外甥,三次要挾張世傑投降,但張世傑不為所動,堅決不降。
祥興二年六月正午時段,張弘範的水師開始凶殘正面進攻,他們以用布遮蓋早先建成並安排了伏兵的船樓的伏兵為主,負盾凶猛前行,在兩軍相對時,一邊是如幹雨的箭矢,一邊是凶猛的伏兵,讓宋軍很快損失了7艘戰船,一旦撕開口子,宋軍很快就敗得潰不成軍,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
張世傑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斬斷大索駕十多條船突圍而去。因小皇帝趙昺的船在中間,陸秀夫無法突圍,於是便背著八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
祥興二年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戰結束,大宋王朝徹底宣告滅亡。崖山海戰後一日,海上漂浮的屍體多達10萬具,陸秀夫被百姓找到安葬,趙昺被張弘範找到,後來不知下落。
此戰,中華民族最有血性、最有風骨、最有學問、最有才華的人盡數而死,隨後,大宋戶籍上四分之三的漢人被元軍屠殺,中華民族開始了落後文明統治先進文明的曆程,中華文明也開始日漸凋零。
雖然此戰失敗,客觀上是元軍的強大已經是弱小的南宋王朝無力抗衡有存在,主觀上也與此戰的戰略戰術的失誤有一定關系,但不管此戰的結局如何,其實都無法避免南宋王朝最後的的滅亡。但此戰的悲壯就在於置之死地面後生的勇氣和決心,也在於那麼多人蹈海而死寧死不屈精神。
南宋雖然滅亡,但卻輸得悲壯,死得節烈,勇士們面對外族入侵,拼死抵抗,為爭取民族生存英勇獻身。所以說,崖山精神,春秋大義,鼓舞後人。周恩來總理曾說:“崖山這個地方的歷史古跡是有意義的,宋朝雖然滅亡了,但當時許多人繼續堅持抗元的鬥爭,保持了中華民族氣節。”
因此,如果說歷史上的悲壯場面很多的話,此戰無疑應該列為悲壯之最,他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給後人留下了面對外族入侵不屈抵抗的風骨和精神,這才是我們應該世世代代記住並且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