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02日 -
:
古村記
旅遊達人
重固古鎮離青浦區域中心9公里。在宋初時名固村,建制後易為今名。在大橋北堍河邊石牆上有“重固供銷社”5個雄渾的大字,可見舊時繁華景象。
與大多數的江南水鄉一樣,老街沿著市河通波塘而築。沿通波塘原先有東街、西街、南街與北街,現在剩下的只有東街和西街兩條老街。
通波塘河道清澈,兩岸民居白牆灰瓦,使老街顯得整潔又安謐。現今重固的主幹橋是寬闊平坦的福泉山橋,緊挨著的有一座古老的南塘橋,橫跨在通坡塘上。
南塘橋建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原縣、鄉各志均載此橋“相傳初建於明代”,但無物證,唯有橋上之“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建”文字。2004年在橋身上第一次發現“建於明崇禎二年”文字,建於明代之說至此有了實證。
南塘橋為單形石拱橋,橋長26米,寬2.3米,昔是本地區西通青浦縣城,東通上海的重要橋梁之一。重建此橋時,重固鎮河東街下塘還未成街,故此橋東堍橋坡一直延伸到河東街上塘的橋弄堂口。南塘橋重新修建以後,重固鎮更趨繁榮,商家、鄉紳爭相在橋畔搶占位置,砌起石駁岸建造房屋、開設店鋪,東街在光緒初年形成了上、下塘均有店鋪的兩面街。
通波塘畔,盡是枕河人家。從通波塘東街到西街,狹窄的街道,低矮的瓦房。歲月和風雨磨損了當年的風光,巷子裏的老房子保存著歷史的痕跡,也能看到時光與歷史的浸潤。
古鎮的通波塘東街114號汪氏住宅,值得一看。高大的磚雕門牆顯示其主人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富家。主人家把漂亮的大門堵上,而在其側開一個小門出入。門楣上磚雕的文字只剩下“光緒”二字尚可辯認,還有那樓前的木雕保存較好。
另外,通波塘東街56號宅何書田宅,也值得看。何書田(1774-1837),醫術繼承家傳,精求精益,聲名傳於大江南北,曾治愈民族英雄林則徐所患之軟腳病,並受其委托研制“十八味戒煙方”,救活無數人,為禁煙做出了貢獻。林則徐為其宅題堂匾額及“必有餘慶”儀門字碑。然而此宅自改建起,不過後因失火損毀大半。現僅存一座三合院,坐西朝東,立貼式磚木結構。
古鎮通波塘東岸、廟涇橋北堍有法會庵。相傳於元至正十年(1350)由僧人開山,原來名為戴墳庵,傳系邑人戴誠甫所建,因旁有戴氏墳墓故名。法會庵相傳系青龍寺下院,原房廊十間,占地十餘畝,尼眾十人。清鹹豐戰亂時被毀。光緒十一年(1882年),裏人朱丁氏建茅屋三楹複之。宣統元年(1909年)重固鎮陸周氏等發起墓捐,遂將草庵改建為瓦房十間,增添佛象,遂重具規模。
古鎮最有名的,便是福泉山遺址。因為有“福泉山”而得名。福泉山又名薛道山、覆船山,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約94米、南北寬84米、高7.5米。20世紀80年代,通過大規模的考古發掘,證明福泉山主體是人工堆築而成的高台墓地,共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各類文物達2800餘件。福泉山完整地保留了距今6000年以來的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有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漢代等時期的遺址。
2010年福泉山遺址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被定為全國150處大遺址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一處國家級大遺址。它被譽為“東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上海的發祥地”。
對上海古鎮有興趣的遊人,或可以到這個古老綿延的鎮子裏看看。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