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旅遊

旅行和旅遊的差距有多大,我終於找到了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02日 -
:   
 

悅文天下

每日深度好文推薦官方帳號

城市不只是旅行的中轉站,更是了解不同文化的開端。

遊曆不同城市時,劉子超察覺到世界有不同的“時間”,一個地方的滯後或高速發展,都有自身的階段和原因,城市則更容易反映出這種變化。

旅行家是九行號新開辟的欄目,主打原創深度遊體驗。
每個人都可以是旅行家,我們更想要了解世界另一個角落,還有人在這樣生活。

今年,前往黑海、地中海等地的旅行計劃都泡湯了,劉子超覺得自己就像失業了一樣。五年來,他第一次長時間待在北京。

平日裏,他很少出門,對北京早就失去了探索的興趣。每天,他會沿著固定的路線跑6公里,旅行在外,則會放棄這個習慣。

“陌生的城市,你跑遠了,可能就回不來。不想一邊跑,一邊看手機。”劉子超說。

這幾年,劉子超行走在中亞、東南亞、歐洲等地,他盡可能走得更遠。

△2018年11月,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圓頂集市內的攤販。圖/劉子超

他去過的一些鄉村、小鎮,大多數旅行者也很少涉足,但最先抵達的總是大城市,曼谷、馬尼拉、孟買、塔什幹……它們不只是旅行的中轉站,更是了解不同文化的開端。

“城市最能集中反映這個國家的不同方面,它有時間和空間的折疊感。”
劉子超說。

遊曆不同城市時,劉子超察覺到世界有不同的“時間”。一個地方的滯後或發展,都有自身的階段和原因,城市更容易反映這種變化。

△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pixabay

劉子超說,年輕人應該多去不同的城市走走,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觀察這個世界,也可以對習以為常的當下生活進行反思。

“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有各自不同的活法。比如你認為的機會,有時候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去了中亞的城市,會發現當地沒什麼機會。現在你擁有的機會,以後也不一定會有。
這和所在的國家以及它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他說。

“這一瞬間,世界同步”

一次,齋月前夜,劉子超來到雅加達一個位於52樓的酒吧,俯瞰城市的夜色。他心想:這和廣州四季酒店頂層看到的也許沒什麼不同。

他更想弄明白的,是這座城市裏不同的人,想走進更具體、更生活氣息的街道。

每去一個新地方,劉子超都會把當地社會分成不同的切面,以此對應具體的人。
而每個人都會展現他所在的城市、國家的面貌的一部分。

他說:“比如我要寫紐約,我就會去拜訪福音派的白人、‘左派’白人,還會找美國本土黑人、外來黑人、拉美裔人,以及性少數人群。紐約是全世界最複雜的地方,需要找很多切片,找不同的人,才能理解這個城市。”

△紐約時代廣場/pixabay

遊覽一座城市時,劉子超一定會去當地貧民區以及少數族裔居住地。

比如,在伊斯坦布爾時,他去了“小烏茲別克斯坦”;在東南亞城市,他會去逛逛“小印度”“中國城”。

他說,這些地方就像一片飛地:“我一直迷戀主流之外的東西。它們會保留著和城市的主流不一樣的東西,那裏的人們有著自己的文化、食物,過著自己的生活。”

△伊斯坦布爾/pixabay

每個人眼中的城市都不一樣。在印度,劉子超明顯感覺到,受教育階層認為自己接近西方主流,當地普通人看起來則更掙紮,更常面臨生存問題。

“印度、拉美等地,好的社區和貧民區完全不一樣,很多人從來不會涉足對方的區域。同一個城市,有著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美國也一樣,中產階層社區和犯罪頻繁的社區,差別也很大。”劉子超說。

△印度貧民窟的小孩/pixabay

第二次去孟買旅行時,他特意住在富人區班德拉。

四周都是新建的昂貴公寓樓,咖啡店裏,人們穿著襯衫、西褲,身上散發出淡淡古龍味。

聽到周圍的人用英語談著商業項目,那種雄心勃勃的感覺,讓劉子超想到了北京、上海某些商務區的咖啡店,“這一瞬間,世界同步”

一河之隔的右岸,曾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達拉維。這裏方圓1.7平方公里,處於兩條鐵路幹道的節點,有著眾多錯綜複雜的小巷,約有100萬人居住於此。

△河對岸的印度富人區班德拉/pixabay

《印度時報》稱,2011年後,孟買有四個貧民窟的規模超過了達拉維。

“印度的貧民窟很友好,外來者不會有危險,入口還寫著‘歡迎來到達拉維’。”在書裏,劉子超這樣形容充滿熱情的達拉維居民:“就像城市的鬣狗、不死的熱帶植物。”

△達拉維的入口之一/wiki

在印度,有些人認為,達拉維是孟買這個現代化城市的恥辱。

而劉子超認為,貧民窟的存在,恰好為城市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也給不太有錢的人提供了一個落腳的地方。

“印度人和中國人很像,小城市的人都雄心勃勃,想去孟買這樣的大城市闖一番。達拉維在印度是很特殊的存在,這麼多人口,除了擁擠的聚集方式,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從印度農村出來,在孟買有個落腳點,就很不容易了,有許多人住在街邊、公寓樓頂。你在達拉維有個鐵皮小屋,至少是個有地址的人了。”劉子超說。

△達拉維內部的一條街道/wiki

在中亞五國,劉子超去過蘇聯時代修建的芭蕾舞劇院,它可能是城市中最好的建築;馬路上隨處可見上世紀90年代生產的拉達汽車。

這些城市明顯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滯後感:“時鐘像往前又撥了一段時間。你會覺得,它們沒有了蘇聯時代的輝煌。”

“中亞五國原本是世界大國的一部分,現在變成了五個非常小的國家,離任何發達國家都很遠,全球化也沒有進入這個地帶。這是一片被遺忘的區域。”劉子超說。

“廣州更務實,北京太粗糙”

2007年,劉子超第一次離開北京,去外地生活。從北大畢業後,他去了南方報業當記者,在廣州待了三年。他喜歡這個南方城市的務實和開放。

“在廣州,沒人在乎你穿什麼,城市氛圍包容、開放。寫小說、寫詩的,習慣各做各的,不像上海、北京,要有圈子。”

劉子超供職的單位位於廣州大道中,當時周邊還是一片城中村,不遠處的天河CBD正在修建。

在劉子超眼中,“你能看到外媒常拍的那種照片,一片要拆遷的地方,背景是剛修起來的高樓。那時珠江新城還在蓋,那一片相當於北京的國貿”。

△拆遷之前的冼村依靠在天河CBD旁/圖蟲創意

劉子超很喜歡在城中村裏閑逛,這些城中村就像自給自足的小社會,
由各種小店鋪組成,有小飯館、按摩店、麻將館等,富有生活氣息。外面的馬路和高樓離這裏很近,但又好像毫無關系。

“門口有牌樓,進去後,有一種時空錯位感,立馬變得像20年前的樣子。這裏居住條件不太好,潮濕、擁擠。你能感受到,住在裏面的人那種奮鬥和掙紮的感覺。”
劉子超這樣描述。

在廣州生活的三年裏,劉子超所住小區的住戶大多是白領、經商的外地人,少有老城區的“老廣味”,劉子超的很多同事也住在這裏。

小區裏面有好幾家書店,還有鮮花店、寵物用品店等商鋪。這讓劉子超感到驚訝,南方的小區,物業服務不錯,設施現代,綠化也很好。

△城中村包容有夢而無力的年輕人/圖蟲創意

劉子超覺得,城中村的消失,會讓城市生活變得更單一。在這裏,社區的隱私感更弱,生活是對外敞開的,更容易觀察到當地生活化的細節。

一位外來者只要在酒吧、小餐館坐下來,總會有人好奇地圍攏過來,在國外旅行時,他也更喜歡逛類似的街區,能夠和當地人有更多接觸、攀談的機會。

“如果你去中產階層社區,外面都幹幹淨淨,每家的門拉得很嚴實。你看不到任何東西。”劉子超說。

△夜晚是城中村最熱鬧的時候/圖蟲創意

關於北京這二十多年的變化,劉子超不太滿意。

小時候的北京,給他一種空曠感,沒什麼外來人口;二環內有許多六層樓高的單元房,仿造的是赫魯曉夫時代的公寓。

現在的北京,三環、四環外的新城變得更現代化的同時,卻少了些特色和包容。

△北京的高樓大廈不斷拔地而起/pixabay

“你去朝陽大悅城、國貿,走在外面看這個殼子不錯,但走到裏面,又覺得它很粗糙。”劉子超指了指面前的咖啡桌。

“我們所在的王府中環,幾乎算是北京最核心的地段,相當於上海的靜安寺。你去上海的話,戶外桌上不會有水痕,擦得很幹淨。在北京沒人管,服務很懈怠,人的感覺也很懈怠,和商場在表面的定義有很強的落差感。”

△北京CBD天際線/wiki

比起“各種意義上都粗糙”的北京,劉子超喜歡更精致的上海。

上海的街道上,到處都是有腔調的咖啡店、餐廳、酒吧,還能找到像秘魯、埃塞俄比亞之類比較小眾的菜系。

劉子超認為,這是文化上更多元的表現。

在城市,做一個現代遊牧者

在遊記裏,劉子超描述過印度尼西亞的日惹、印度的邁索爾這樣的古城。歷史上,它們曾是帝國、王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如今,它們變成了有舒適餐廳、酒吧的小城市。

對步行者友好、生活節奏舒適的小城,能否給大都市帶來啟示?

劉子超對此持懷疑態度,他認為,這種小城只能給人提供一種新的生活選擇,“過一種壓力不大的生活,也能活得很好”。但這種舒適感,很難在大城市的內部實現。

△將商品擺放在街邊販賣的邁索爾小店/圖蟲創意

“你一旦在北京,就會被巨大的齒輪攪動。大城市會給你提供機會,天然地附帶了緊張,讓你感到壓力。
在你享受現代化的同時,就要付出一些東西,這是便利與機會的副產品。”劉子超說。

“大城市會是動態平衡的狀態。
有些人享受了城市帶來的紅利,嫌它太擁擠、混亂,就想逃離;來自小城市、農村的人則想去大城市。對都市生活的厭倦,在後現代社會更普遍。”

△北京下班時間,堵住的返家之路/pixabay

劉子超想成為當代的“遊牧者”。他想向遊牧民族學習——他們只保留最重要的東西,不求占有土地、道路,只要求在每年的特定時間擁有某條路的通行權利。

如今,他住在建於90年代初的小戶型房子。“我也不需要車,它對我來說不重要。在北京,出門可以打車,坐地鐵、公交車。”他說。

△北京國貿大廈/pixabay

每天上午,劉子超都會花兩個多小時收看國際新聞,為下一次旅行做准備。

未來幾年,他打算到訪地中海沿岸、中東、拉美等地,寫更多的書,就像完成一次世界拼圖遊戲。

大多數旅途,劉子超都行走在艱苦、危險、人煙稀少的線路。旅行接近尾聲時,他再回到城市,現代生活的便利讓他覺得舒適。

△依傍在亞馬孫河旁的拉美城市馬瑙斯/pixabay

他喜歡有大河經過的地方。

“你會知道,它要往更遠的地方去,一直流向入海口。你的視野也隨著河流的流動變得開闊起來。
一個看不到河的城市沒有這種開闊感,容易讓人誤認為這裏就是中心。”

九行(jiuxing_neweekly),研究旅行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