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閑談歷史人物-我所認識的曹操


2020年11月03日 - 歷史小編  
   

小睿睿聊史

曹操

中國歷史有其傳統的真實性,但也有各種因素交互的影響,因此對任何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看法都會產生諸多面,很難保持其客觀性。曹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曹操是東漢末年大臣,而且是絕對的權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事實。但是就此簡單地評價其好與壞難免有失公允。

歷史背景

東漢王朝除了開國的光武帝是大權獨攬之外,皇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過削弱。東漢時期,國家除皇權之外,外戚勢力一直存在。光武帝自己就是通過與郭皇后家族聯姻開辟了爭霸的新局面,後為了鞏固皇權,又廢掉了郭皇后,這足以說明皇權與外戚的爭鬥。只不過,東漢初期幾個外戚家族都相對很本分,因此這種爭鬥被弱化了。

宦官

隨著之後外戚過多地開始幹涉皇權,東漢的皇帝找到了新盟友,這就是宦官。皇帝依靠宦官打壓外戚,希望鞏固皇權,但同時宦官也逐步發展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於是,東漢從中期開始就一直處於皇權、外戚與宦官三種力量爭鬥的狀態。到了東漢末年,三股勢力的爭鬥終於釀成大亂。大將軍何進被殺,接著宦官又被大肆屠殺,朝廷出現權力真空,西涼軍閥董卓趁機竊取朝政大權,各地軍閥接連而起,天下大亂,此時皇權已極度衰弱,皇帝變成了擺設。

漢末群雄

曹操其人

為什麼講曹操,卻用這麼多篇幅描述東漢的概況?這麼做主要是為了盡可能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以便於更加客觀地評價曹操其人。現在起碼有一點已經很清楚,並不是曹操把東漢皇帝變成了傀儡,在曹操獲得東漢大權之前,皇帝早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曹操是在反對董卓中起家的,之後逐步消滅了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割據勢力。曹操自己也做到了東漢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曹操晚年曾經公開地對朝廷大臣講過一段話,大致意思有兩點:一是自己已經位及人臣,不敢再有奢望,就是說曹操公開聲明自己不會篡位做皇帝,讓大家放心。二是自己絕對不會交權避嫌,原因是如果自己交權不但自己性命不保,國家也會重新回到之前各地軍閥割據的狀態,自己浴血奮鬥幾十年的成果將付諸東流。這個事情在《三國志》、《資質通鑒》等史書以及小說《三國演義》中都有記載,絕不是本人杜撰。

曹操此舉非常坦誠,話講得也很實在,在當時基本算是獲得了朝廷內外的認可。有可能認可嗎?有!在中國歷史上,曹操並不是權臣的開創者,在他之前的還有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周公以及漢朝的霍光。這些人都是當時絕對的權臣,更甚者,伊尹曾放逐了商王,霍光曾廢掉了漢帝劉賀。伊尹、周公不用多說,至今仍是聖人的代表,霍光雖然死後因家人謀亂被短暫剝奪了哀榮,但漢朝不久就恢複了霍光的榮譽,後世基本對他也是持正面看法。既然權臣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壞,那麼“老驥伏櫪、志在千裏”的曹操一生盡力維持東漢的統治又該怎麼評價呢?

被黑化的原因

曹操的形象基本算是在宋朝開始被黑化的。主要原因是宋朝是有名的弱,四周強敵環伺,因此宋朝極度強調忠君愛國的思想。一名中級將領被塑造成楊家將而千古流芳,一名普通官員包拯被神話為文曲星下凡,這些都獲得宋朝官方的助推。同樣地,在黑化曹操的過程中,宋朝政府也貢獻了很大的力量。曹操自己沒有篡位的想法,但是他兒子曹丕確實實實在在地篡位了,並且將曹操追諡為魏武帝,不管怎樣,曹操終究變成了皇帝。而且曹丕做皇帝的基礎是曹操奠定的,這一點也無法切割。於是宋朝人就將曹操解讀為亂臣賊子,甚至於成了奸的化身。

求賢令

還有一個原因也很重要。這就是曹操的用人政策,曹操提倡的是唯才是舉,這一點與當時的士大夫集團產生了很大的矛盾。漢朝自武帝獨尊儒術後,政府職務基本被文人士大夫集團所壟斷,其他階層都被排除在外。而且士大夫有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觀點,德先於才,君子應重德輕才。不過士大夫集團同樣會腐朽、僵化,以至於到了只會講道理不會做事的地步。曹操為了擴大人才選拔範圍,於是大膽提拔寒門。此舉侵犯了士大夫利益,引起了該集團的強烈對抗。司馬懿為什麼不出仕?曹操又為什麼逼著他出仕?實質就是這種對抗的體現。歷史是文人記錄的,所謂其真實性就是有好有壞,都需要真實記錄。在官方正面評價曹操時,秉承為尊者諱的原則,曹操壞的一面被淡化,當官方輿論轉向後,曹操壞的一面就要被過度誇大。

伊尹

就個人而言,曹操肯定不是一個完人,他達不到伊尹、周公那樣聖人的高度。但作為一個臣子來說,單說他成功維持東漢的統治幾十年,功勞也算不小了。所以曹操的忠奸,世人仍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如果沒有他,東漢早就滅亡了,千萬不要提劉備,劉備那時還四處流竄呢!等到劉備站穩腳跟來扶持東漢無異於癡人說夢。

注:才與德誰更重要,可以是一個很好的辯論題材,個人感覺還是看具體適用的情況吧。關於文人觀點的代表,有興趣的可以看看荀子、司馬光在其著作中表述的觀點,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