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水族

繁殖的小魚苗越來越瘦,一直不見長,原因在哪裏?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07日 - 水族小編  
   

  

養魚老道

百家榜創作者媒體人 杭州哈欠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媒體人 杭州哈欠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寵物愛好者,優質創作者

尤其是小魚苗生長了一段時間以後,我們看似一直在辛辛苦苦地投喂,它們最終還是死了,這就比較可惜了。

牽扯到水質、水溫的問題,我們暫且不談,這應該是飼養觀賞魚的必備技能,沒有好水、沒有適宜的、穩定的水溫,不注意飼養密度,小魚苗死得最快,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投喂的問題。

壓碎的魚飼料投喂小魚苗,也只適合一些最為普通的,繁殖力超強的卵胎生魚苗罷了

卵胎生魚苗有個特點,就是出生時小魚苗的個體很大,同時嘴巴也大,再者,卵胎生魚苗大多數都是雜食性,對於魚飼料的攝食,也不是過於挑剔。

還有就是,很多魚友對於類似於孔雀魚、瑪麗魚之類的觀賞魚,早就繁殖的司空見慣了,也不必專門再去培養什麼比較好的活食來投喂。

因此來說,如果是采取壓碎的魚飼料粉末投喂它們,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可避免的,一定會導致生長速度過慢,這一點是毫不客氣的。

至於說能不能導致它們營養不良的問題,我們可以適度增加一些輔料,因為這些小魚苗長勢比較快,畢竟個體大,很快就可以攝食小魚蟲、剪碎的紅蟲、線蟲之類的食物,甚至於剪碎的魚小肉碎末、青苔、綠水、藻類,都是它們的食物,這樣的投喂方式,營養就會很全面了。

很多魚友問道了迷你鸚鵡魚,是不是也可以如此投喂?

也是可以的,繁殖過多了,顧不上了,投喂魚飼料也將就,但是最好依然是孵化的豐年蝦或者小魚蟲開口。

最好的食物除了綠水、藻類做以輔助以外,還是以各種活食為主,小魚苗才會生長均勻,沒有自相殘殺的行為,營養吸收得很好

小魚苗其實是很殘忍的,大部分都有弱肉強食的現象,但凡個體稍大一點的,必定會回過頭來蠶食弱小者,而且,越是投喂魚飼料等根本不適口的食物,較小的魚苗體質越差,或者直接拒食,或者腸炎而亡。

這個腸炎有可能是短期迅速發作,也有可能長期受不了魚飼料的營養不均衡,尤其是一些劣質飼料,導致小魚苗體質一步步逐漸玩完,而越是個體大的,它們的耐受力就會越強悍,隨著逐步長大,對於魚飼料的適應能力反而越強。

這樣子就會導致,一窩小魚只有個別個體長大很大,大部分萎靡不前,一旦集體患病,直接累及全缸,管它體質強弱等,可能全部陣亡,更不用說,其他水質、飼養密度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小魚苗,越養越瘦弱,本來都是應該在魚苗期,一天一個樣的,但是,我們飼養了十天半個月,甚至於一兩個月以後,還是那麼大,之後就是養出了一缸老頭魚,體質全部欠佳,水質、水溫一有點問題,也就極易患病了。

這是個長期喂養的過程,可能在短期內,根本無法體現,一旦在某一個細微方面關注不到,死魚的概率就會很大。

所以說,很多新魚友經常會詢問,為什麼自己天天一直在喂魚,自己的小魚苗還是會突然間開始,一天死幾條,最後一批魚全部死完?

其實這和我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草金魚,是一個道理的,說得不好聽點,就是它們的體質被我們逐漸給折騰完了,最終在某一天集體爆發。

小型魚苗最好是投喂活食一個月左右,中大型魚兩三個月,肉食性觀賞魚一直到亞成後期

我是這麼看的,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的小魚苗比較健康地成長,不管是草履蟲,也就是洄水,還是豐年蝦、魚蟲、紅蟲,或者是剪碎的魚蝦肉等等之類的吧,這樣的食物其實有很多種的,小型魚苗最好能夠活食投喂至少一個月,先讓它們小時候,有一個很好的體質,以便於將來對抗各種疾病。

而中大型觀賞魚也是如此,大致也要連續投喂活食兩三個月,甚至半年以上,食物的選擇當然是它們最愛吃的活食或者冰食為主,對於一些肉食性觀賞魚,投喂活食可以到亞成期以後,輔助配合其他魚飼料喂養,這樣會為它們打下良好的基礎。

再者就是水質和飼養空間,以及及時的分缸處理,盡量不要在隔離盒中去飼養各種魚苗,還是單缸飼養為佳,除非是條件不允許,隔離盒不但是空間狹小,容易缺氧,水質難以維持。

而且在很小的魚缸裏放置隔離盒,對於整個魚缸的水質影響太大,可能危及整缸其他魚的生死存亡,即使沒有那麼嚴重,隔離盒周圍也會聚集雜質或者大量的泡沫,這些都是在魚缸裏放置隔離盒的弊端。

還有就是,小魚苗的個體差異過大,飼養密度過大,一定記得分缸,否則也會疾病纏身的,如果實在是養不了,寧可少養點,也不能因小失大,毀掉了整窩魚苗。

去年我也損失過一窩迷你鸚鵡魚苗,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投喂不及時,沒有較大的飼養空間,慢慢的體質也就完了,然後今天一條,明天兩條,後天就是一片,很快一窩魚苗都拜拜了。

很多小魚苗越養越瘦,未必是因為投喂活食患上了內寄,而大多數都是因為營養不良,魚食不對口造成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