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火星不止能種土豆,我們未來能吃上來自太空的食物?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16日 - 宇宙小編  
   

  

黑洞先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征文賽。

筆者:扶蘇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被困在火星上的人類植物學家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自救,並且成功在火星表面的封閉太空艙中實現了自給自足,為自己爭取了寶貴的營救時間,這一情節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對於其他科幻電影,這種建立在現有理論基礎上設定的影視情節更加真實,並且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和討論。

太空的微重力環境會促進植物基因重組

有觀點認為,由於太空環境的複雜性以及人類還存在很多未探明的區域,所以短時間內仍然需要在封閉的太空艙中生存,不能輕易對某個星球的自然環境進行改造。

值得高興的是,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太空的微重力環境會對植物的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有利於促進它們基因的重組,從而提高產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與此同時,地球上很難模擬這種微重力環境,只能借助於航天器攜帶不同的農作物種子升空,來為相關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航天育種培育的植物安全性毋庸置疑

曾經有人懷疑航天育種的安全性,其實科學家為了盡可能減少隱患,已經進行了重重篩選,所以相關食品以及加工產品都不存在威脅,航天育種仍然利大於弊。

這也是人們確信未來我們能夠在其他星球種植更多農作物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僅僅局限於種植土豆。為了盡可能增強宇航員們在太空中的食物補給以及營養種類,相關研究十分有必要繼續進行,從而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此基礎上,我們能夠盡可能展望未來,人類對宇宙寄予無限期望,其實這也是為自己提供了更多發展的可能。

雖然科幻作品只是人們的設想,但是我們可以認識到,人類的能力遠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強大,尤其是我們能夠在太空中種植農作物,這是人類歷史上跨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