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亮劍3》第一集就錯了:不出現這三個歷史人物,還有人吐槽嗎?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27日 -
:        
 

半壺老酒半支煙

百家榜創作者 百家號金牌導師,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

#李雲龍#

《亮劍之雷霆戰將》(也叫《亮劍3》《新亮劍》)被觀眾和讀者的口水淹沒了——其實這部劇還真算不上“神劇”,跟“燕雙鷹”、“包子雷”、“手撕鬼子”相比,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新亮劍或者叫雷霆戰將只犯了一個錯誤,而這個錯誤,恰巧是所有人都不肯原諒的:你不該在第一集就出現了三個歷史人物,如果沒有這三個歷史人物的出現,大家還真未必肯看,也未必會吐槽。

任你抗戰神劇有多少150毫米口徑的九六式榴彈炮,你就是把冒藍火的加特林架在哈雷摩托上也沒人在意。如果你不說自己是“亮劍系列”,那麼王雲山就是把歐式沙發搬到山路上再擺一盤香蕉,大家也可以忍受——只會不看,但也懶得吐槽。

打著亮劍旗號,讓被我們譽為“軍神”的師長頂著一頭噴了發膠的秀發出場,而且穿著不屬於那個時代布料制成的軍裝,這就讓人出離憤怒了:歷史可以戲說,但不是什麼歷史都可以戲說,尤其是億萬觀眾心中的英雄絕不允許戲說。

十八集團軍一二九師師長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人心,《新龍門客棧》裏的東廠都督曹少欽變成了十八集團軍師長,這到底是幾個意思?

不但“師長”形象與人們的期望相差十萬八千裏,就是我們最喜歡的幽默旅長,也讓人大跌眼鏡——誰不知道旅長是戴眼鏡的,怎麼一到新亮劍裏,就把眼鏡丟了?

師長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儒將,也是一位常勝將軍。“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這首詩用在老師長身上極其貼切,但是新師長卻不肯穿粗繒大布,這就讓很多觀眾讀者在心理上出現了反差,他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不像”。

在李雲龍(李幼斌)版的亮劍中,旅長雖然很幽默,也比較喜歡理直氣壯地敲李雲龍的竹杠,但是在他的身上,卻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無論是混不吝李雲龍還是二愣子孔捷,在他面前都得乖乖的。

旅長在上海曾做過多年鋤奸工作,不但機智超群,而且身手不凡。李雲龍之所以見了旅長就沒脾氣,那是因為他知道即使徒手格鬥,他也不是旅長對手——旅長撂倒他,可能只需要一招。

而新亮劍裏的這位旅長,看著怎麼像《政委》裏的黑風崖大當家龍萬虎、《兩個人的山林》中的偷獵分子魏小利?上網一查還真是他——如果新亮劍繼續播下去,他去演謝寶慶好像也不行,但是殺害魏和尚的那個黑雲寨二當家山貓子,倒是跟他有幾分神似。

師長旅長在八路軍改稱十八集團軍的時候,師長已經四十五周歲,旅長雖然比較年輕,但也三十四歲了,經過多年戰爭洗禮,他們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老得多,而且身上那股殺伐之氣,是一般人表現不出來的。

我們在新亮劍的師長旅長身上,看不到豪氣霸氣英雄氣,卻只看到了潔白的衣領、筆挺的軍裝——至於發型,還是不說也罷。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真實歷史中的師長看著部下一個個頭發溜光水滑地跟女護士眉來眼去,肯定是要拍桌子罵人的。

據說有人至今還在辯解:主角王雲山的歷史原型就是那麼年輕,所以英俊瀟灑一點也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但是辯解者好像忘了一件事:王團長的歷史原型綽號王瘋子,但是您找來的這位王團長,應該綽號王秀才。

這位王秀才不但很注意穿著打扮,對生活的要求也很高,不但要住別墅,每天香蕉蘋果伺候著,還要跟部下一起讀書學習——真實的王團長認不認字都是個問題,你讓他面對滿架古書眉頭苦讀,還不如讓他去砍幾個鬼子腦袋輕松些。

真實的王團長生長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很小就沒了母親,八歲放牛、十三歲給地主當長工、十五歲就參加了紅軍,受盡了苦難、經曆了無數苦戰,又怎麼會是一個眉清目秀的小白臉?

我們回顧李幼斌版的亮劍,就會發現李雲龍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是滿面滄桑——艱苦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刀刻般的痕跡,再看看他那黑黑的衣領,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十四年。

李幼斌版的李雲龍也許不夠漂亮,但絕對英武(也許還有點狡猾),而新版亮劍中的雷霆戰將王雲山,看不出性格中的雷霆,也不像一位戰將——即使這部“歷史劇”不叫《新亮劍》,也不叫《亮劍3》、《亮劍之雷霆戰將》,大家也不會買賬。

看完新老亮劍師長旅長團長對比,讀者諸君自然心明眼亮:既然你在屏幕上打出了這些人的職務,那也得找一個差不多的人來演吧?如果實在找不到神似形似之人,你也大可不必讓觀眾對號入座。

看到最後我們明白了,這就是新亮劍的真實意圖:繼續打著亮劍的旗號,還言之鑿鑿地表明了其中角色的歷史原型,這就是沒事找抽型的做法了。

很多觀眾讀者都說新版亮劍有太多穿幫之處,比如郭勳魁根本就沒跟十八集團軍打過交道(這是一個歷史硬傷),鬼子也沒有那麼多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郭勳魁也不可能在大口徑炮彈落下的時候直著腰板閑庭信步裝酷。

但是這些硬傷跟戲說歷史原型比起來,都不算什麼了,因為那些我們看著匪夷所思的場景,是所有神劇的共同特點。

新亮劍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拿師長旅長團長來事兒。但是這裏面也有一些問題:如果“雷霆(人)戰(蘸)將(醬)”不說自己是“亮劍系列”,那還會有人看嗎?偷雞不成蝕把米,可能說的就是這種亂蹭熱點,最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的人吧?

在筆者看來,有些歷史是不容戲說的,因為那會給很多人造成困惑:抗日戰爭原來這麼輕松,你看那些人,穿著絲襪高跟鞋就能上戰場,頂著滿頭發膠也能打鬼子,小鬼子這十四年是怎麼挺過來的?

文章最後,筆者還有一個擔心:雖然有鋪天蓋地的指責之聲,但是《亮劍3》真的就這樣沒了嗎?它有沒有可能以另外一種形式複活?如果它改頭換面再次出現,讀者諸君又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