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圓明園,不應被遺忘的歷史之殤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01日 -
:        
 

山風暖雨

#馬首回歸圓明園#

這一話題一直高掛在熱搜前列。這是自圓明園在160年前被劫掠和燒毀以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自然是意義非凡。

weibo上的熱搜頁面

在我們為馬首回歸而興奮的同時,不妨一起來回顧一下圓明園的前世今生,銘記這段歷史,並從中汲取經驗與教訓。

圓明園遺址

·
本文所有圖片皆為11月初的遊覽圓明園實拍圖

一、前世:萬園之園的富麗堂皇

·
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圓明園始建,作為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

·
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

·
此後,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裏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這也是圓明園的外文名“Old Summer Palace”的來源。

·
乾隆帝在位期間,在東鄰新建長春園,東南並入綺春園。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之後曆經清代多位皇帝的修繕和擴建,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以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有“萬園之園”之稱,曾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圓明園局部複原模型

圓明園局部複原模型

圓明園線法畫

二、災難性的浩劫

從1840年,英國用炮火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陷入了一系列深深的劫難,中華民族用血和淚的教訓深刻詮釋了什麼叫,落後就要挨打。

1956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在搶掠文物的同時,為了掩蓋罪證,還放火將圓明園燒毀。大火連燒3天3夜,輝煌的建築、數不勝數的文物以及300多名宮女和太監都因此葬身火海。八國聯軍之後,圓明園又遭到匪盜的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圓明園遺址

圓明園遺址

三、今生:圓明園遺址公園

最初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和後來被烈火焚毀的廢墟,如今是一個集遺址保護和園林綠化為一體的遺址公園,不僅有著獨一無二的歷史紀念意義,還是一個休閑觀光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去處。

綺春園:即萬春園,建於乾隆時期的一個小型水景園,園內有一個等比複原的亭閣。藍天碧水下,小巧精致的亭閣立於水間,閣內有人憑欄遠眺,或沉思或休閑,只可惜再也見不到這樣的情景了。

長春園:同樣始建於乾隆年間,景區以水體為主,圍繞一個大大的湖泊建立而來,當初圍繞湖泊而建的中式建築早已不複存在,只留下一片片空地。在我最初沿湖遊覽時,並不知為何湖邊有許多空曠的空地,直到聽到另外兩位遊人討論,這裏當初應該是某個建築,我才頓時恍然大悟空地為何會被攔起來,而空地上白色的石礅和標注了數字的石塊,那些都曾經是無比輝煌的建築。

西洋樓遺址:這或許是圓明園最為人熟知的部分,曾經出現在歷史課本的照片便是來自這裏。這裏的建築曾經是中國皇家園林裏首次出現的歐式建築,西洋樓、大水法,每一個都如畫般美麗。只可惜那場大火讓這裏僅剩下斷壁殘垣,只能從遺址廢墟上的白色的石塊、石柱以及上面的雕花依稀窺見它曾經的繁華。

西洋樓複原模型

深秋裏,葉片已經變黃,走在遺址內的小徑裏,風一吹,搖落無數黃葉,仿佛聽見了歷史的悲鳴。

除了這三處主要景點,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還包括福海景區、後湖景區等,公園內的銀杏大道和楓葉在深秋也是格外漂亮,非常值得一去。

四、反思:君子無罪,懷璧其罪

回顧近代的屈辱史,我們為何會遭列強用槍炮打開國門呢?原因在於我們當時落後的國力和豐饒的物產,他們為了掠奪我們的財產、搶奪我們的資源而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而當時的我們落後、弱小又愚昧,只能任人宰割。

近看近年來漂亮國對我們實施的一系列技術封鎖,原因又在於我們的國家一步步地強大,威脅到了他們的利益,而在芯片等高新技術領域,我們依舊還只是起步階段,但與一百多年以前不同,我們也並非不能背水一戰,只要大家團結一致,總能找到出路。

而無論是當初的武力入侵,還是如今的技術打壓,都詮釋了一個道理,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無論我們是強是弱,只要我們擁有他們垂涎的物資,或是有了威脅他們利益的能力,他們總能找到理由來針對我們,而我們只能一步步不斷增強自身軟實力和硬實力,才能與他們抗衡。當然和諧共同發展是最好的結果,但“敵人來了有獵槍,朋友來了有好酒”,如今的我們早已不是當初任人宰割的綿羊了。

最後,種花家沖鴨!